APP下载

'求职贷'背后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的完善

2020-07-12南昌胡晓琪

现代企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培训

□ 南昌 胡晓琪

“求职贷”主要通过小额借款业务的形式让更多在校的大学生进入就业岗位前接受“岗前培训”,通过所谓的专业化的信贷服务中介公司直接进行小额借款。这些公司在面试时通常以大学生专业知识不足为由,要求大学生进行培训,趁机提出高额培训费用。并承诺提供在校大学生多个高薪就业岗位,提出助学培训费用及可以分期付款的学费优惠条件,打消众多大学生的消费顾虑,诱骗众多大学生向其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相关信息,与贷款受理机构进行暗箱操作,使众多大学生背负其难以承受的负担。“培训”期间结束之后,这些培训公司与其他大学生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在合同中公司实际并没有明确提到其在培训期间如何发放工资和其在培训期间结束之后的相关保障条款,最后以工作岗位没有任何空缺等作为理由故意打发这些大学生,或者为其介绍一些工资低且薪酬远远低于其之前承诺的工作。“求职贷”这样的新型求职陷阱导致多名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还没能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就背负了上万元的高息贷款债务。这一系列精心设计、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求职陷阱下反映出的是当前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缺失和大学生就业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减少此类求职贷陷阱、维护大学生求职者的权益,是当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求职贷”的背后——就业保障机制的缺位

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飞速增长。据国家有关教育资料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80万,2014年达到了727万。近三年我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学人数平均保持在800万。就业市场压力逐年程度增大,慢性就业、懒就业等各类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问题日益严重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管理制度发展经历了“统一分配”、“自由双向选择”、“自主选择就业”三个发展阶段,大学生不得不通过就业市场经济解决就业问题,相比以前的大学就业管理体制而言,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由于社会就业不平衡、政策等一些多方面的原因,高校毕业大学生们的就业发展压力有增无减。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引发了“求职贷”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二、如何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

1.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就业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建构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决策主导作用,通过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引导在校大学生毕业科学选择就业;依法规范公共就业服务市场秩序,约束不法行为。各项基本就业保障政策或扶持措施的研究制定,既要充分保障在校大学生的基本就业劳动权益,也必须要充分兼顾社会发展利益,在此基础上,相关政策还应推动我国大学生就业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确保社会就业市场环境的安全有序。高校、用人单位和其他职业教育中介机构部门应认真严格执行有关国家的学生就业扶持政策,以保障大学生选择就业为最根本,提高就业工作管理效能,对保障大学生选择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始终负责,接受党和社会各界监督。同时,各就业职能部门之间应积极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调联系,实现双方就业市场信息和人才资源的实时共享,打破各方就业交流壁垒,确保各方就业交流渠道的畅通。

制定并充分贯彻落实农村、偏远地区就业扶持政策。政府部门应充分高度关注应届大学毕业生自身独有的特殊就业情况,要将他们作为特殊就业群体直接列入相关政策的扶持范围。在实际的就业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使众多大学毕业生都能真正享受并得到国家政府扶持政策所带来的实惠,让大学生就业流动促进相关政策真正落实变成他们的一大福音。

深入加快推进地方国有企事业经营单位人事制度结构改革,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用人管理机制,消除大学生转岗就业管理机制的结构性障碍。同时,还应当建立高校毕业生未就业补助登记管理制度,实施有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以及生活困难补偿补贴政策。

建立覆盖全国高校大学生的教育数据库,实施高校网络化教学管理。数据库中实时收录在校大学生各方面的就业信息,以学生就业发展信息分析为研究重点,按照在校大学生相关专业岗位设置和学生就业发展情况不同进行综合分类。另外,还要加快建立与就业数据库相紧密衔接的全国就业对口帮扶服务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全国省、市、县、乡、镇五级信息联网,做到就业信息相联互通、资源共享、对口就业帮扶、点线面谈等无任何遗漏的统一一体化服务,保证能够及时发布更新就业系统信息内容,及时了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状态,并能快速及时传递信息和及时落实相应的配套措施,实现社会资源系统明确分工、系统相互协调,帮助大学生们真正实现及时充分就业,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有效优化,最终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构筑城乡失业社会救助保险制度保障体系。政府部门应针对更多失业大学生这一特殊就业群体,尽快建立健全就业市场和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学生统一参加失业社会保险的基础上,以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方式,国家、学校和就业个人共同按一定比例进行承担,使高校失业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更加多元化。这样一来可以充分激发更多失业在校大学生选择再就业的主动积极性,并将提高失业社会保险优惠待遇和其他促进学生就业政策措施有机结合运用起来,帮助更多失业在校大学生尽快重新走上就业工作岗位。

2.发挥高校的教育引导职能。高等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创业基地,要正确充分发挥其在促进高校大学生人才就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贯彻落实深化教育体制制度改革的方针,科学合理地设置高校专业培养方向,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完善高校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全方位着力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高校必须加快改革高校教育教学结构,增加高校教学工作过程环节中的理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在校学生理论实践应用能力的自学考核评价方式,提高在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主观能动性,训练在校学生通过自学和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在校学生的理论研究实践水平,严格抓把高校教学工作质量关,以不断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就业。

强化人才就业指导和人才服务。高校企业应进一步切实强化毕业大学生在校就业指导与教育服务的重要载体地位,建立集就业信息、咨询、指导、培训于一体的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学生成才观、就业观宣传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不断转变自身就业价值观念。

健全高校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在校就业指导与发展服务合作机构,为我国大学生在校就业发展提供长期全方位的指导服务。根据不同学校、专业以及广大学生的就业特点,有效就针对性地制定组织就业教学内容,帮助广大学生快速端正就业的思考态度、了解学生就业相关政策、收集学生就业相关信息、掌握学生就业服务技能、培养良好的学生就业综合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创业工作灵感等。

3.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用人单位应转变观念,遏制用人单位日趋日益攀比的专业人才聘用高等级误区,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控,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职位聘用分配制度,根据不同专业工作岗位所在急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合理分配聘用劳动力,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综合管理,使得企业人力资本与经济回报率相匹配。政府部门可适时采用其他政策方针对用人单位聘用在校毕业生进行引导。同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立教育培训服务机构,相对性地减轻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费用负担。

4.大学生加强自我保护。解决我国大学生自身就业困难问题,关键在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就业需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综合能力素质,转变新的就业价值观念,努力学习使自己培养成为一批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也一定要经常注意学习增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维护自己的人身合法权益。

转变不良就业价值观念,保持合理就业期望。用人单位更多地希望如何匹配和找到“性价比”最高的优秀劳动力,毕业生一定要充分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自我,转变观念,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实际特点,清醒地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找准自己的工作位置,扬长避短,寻求真正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用长远的战略眼光角度看待促进就业,不要一心只想一步到位,要深刻学会从做好基层工作做起,适当下调放低企业薪酬待遇要求。

提高自身的就业管理技巧,规避各种就业社会风险。需要各位求职者在求职中灵活选择转换自己的专业求职工作方式和就业途径。把握自己的专业求职发展方向,加强与相关用人单位的业务沟通,消除其他的顾虑,充分机会展示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综合实力。

加强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维权的法律意识。大学生们应学习了解《劳动法》和《合同法》以及一些相关的其他劳动合同法律法规保护知识,在自己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关键时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发生劳动合同法律纠纷的风险,同时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严重经济损害时,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结语

面对纷繁复杂、情况多变的高校就业人才市场,政府、高校在全力做好切实保障在校大学生平安顺利就业的工作同时,也需要用人单位转变观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大学生也应不断加强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学习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知识。保障在校大学生顺利就业、促进在校大学生合法就业,应当以民主和谐的法治教育为根本导向。建立高校、政府、企业有机联动的全国大学生在校就业保障机制,构建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和谐升学就业保障体系,实现高校专业人才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在校大学生的顺利升学就业。逐步探索建立多层次、全方位、高保障的大学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机制,为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就业服务市场发展贡献更多有用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培训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培训通知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