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下的蒙古族史诗传承现状分析
——以《江格尔》为例

2020-07-12喀什大学844000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史诗城市化传统

(喀什大学 84400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音乐的传承成为一个问题。如何处理传统音乐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的机遇与矛盾成为我们必须讨论的话题。尤其面对一些濒临灭绝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笔者在采集各地史诗时,走访了新疆和布赛尔县,了解了当地蒙古族的代表文化《江格尔》。《江格尔》属于说唱音乐的一种,是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主要流传于中国、蒙古、俄罗斯,是蒙古卫拉特部落英雄史诗代表作之一。《江格尔》主要讲述了英雄江格尔带领蒙古先民与大自然抗争,并击败恶魔的故事。该史诗通过对英雄人物江格尔的刻画,反映出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理想和美学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该史诗于201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史诗《江格尔》传承的背景

“江格尔”,波斯语音译“世界征服者”或“世界主宰者”之意。作为蒙古族有代表性的史诗之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克赛尔县、和硕县、和静县等地广泛流传。其中和布克赛尔县据说为江格尔的发源地,该县为蒙古族自治县,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人口由蒙、汉、哈三大主体民族和其他19个民族构成。各民族在长期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江格尔》作为说唱音乐的一种,凭着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并存的状态下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成为该县的一张王牌。

二、史诗《江格尔》的传承状况

《江格尔》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和俄罗斯卫拉特蒙古卡尔梅克人中非常受欢迎,它是一本百科全书,全方位的展示了卫拉特蒙古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语言等方面的历史轨迹。关于《江格尔》的研究,国内国外有很多文献,但涉及到音乐方面的研究极少。固然音乐与文化是一体的,但作为研究者,不应该重文化轻音乐,或重音乐轻文化。毕竟作为民族音乐中的说唱音乐,《江格尔》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整体,要研究这个整体就必须弄清它的历史、它的传承。

(一)史诗《江格尔》的来源及传承特点

1.来源

据现有资料显示,江格尔最早产生于13世纪的中国卫拉特蒙古部落,作为史诗流传了很久,内容扩充、结构基本定型,17世纪时随着部落迁徙,逐步流传于俄罗斯、蒙古国的蒙古族中。19世纪起,有相关文字记录出现。

2.特点

早期,当地蒙古族的生产方式主要为农牧业,人们的生活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迁徙。单一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了《江格尔》的传承也是单一的民间传承。民间传承最明显的特点表现为口传心授。

(1)传承人

《江格尔》的说唱者在民间被称为“江格尔旗”。江格尔旗在民间的社会地位很高,对于《江格尔》的传承有着很大的作用。现今留存的《江格尔》篇章基本都是卫拉特蒙古部落的江格尔旗传承下来的。过去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较差,没有手机、网络、电视机等现代产品,娱乐的方式较少。《江格尔》说唱成为当地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每逢茶余饭后,当地村落里的人们会聚集在江格尔旗家中听他们说唱《江格尔》。笔者在田野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民众甚至给《江格尔》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他们相信江格尔旗在演唱《江格尔》时会有神灵来听,演唱的越多神灵就越高兴,从而就能庇佑人们,这体现了人们赋予特定文化的特定象征意义。《江格尔》的传承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由世世代代的卫拉特蒙古人集体创作,再由江格尔旗们加工完善、代代相传留下来的。

(2)传承对象

史诗《江格尔》的传承对象为卫拉特蒙古族的民众。许多江格尔传承为典型的家族传承,传承对象大多是自己的家人,甚至往上追溯,其祖上几代往往都是江格尔旗。以家庭为单位,形成“江格尔”家族式传承模式。专门的职业化的传承在江格尔的传承对象中较为少见,大多数江格尔旗都有自己另外的职业和身份,而江格尔传承者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很多时候江格尔的传承跟人们的民俗生活紧密相连,在不同的仪式场合会有不同的人根据情况演唱《江格尔》中的某一段落。

(3)传承环境

《江格尔》的传承环境跟浓郁的游牧文化影响分不开。卫拉特蒙古人自古以放牧为生,游牧为主,迁徙是其重要的生活方式。在不断的迁徙中,卫拉特蒙古先民将自己民族艰难的抗争史、特有的文化统统融入史诗《江格尔》中,并将蒙古族英勇善战、勤劳勇敢的精神和特有的审美意识带入其中,并通过江格尔旗形象生动的表演,将人们带入故事,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游牧文化、草原文化的影响,使卫拉特蒙古人的《江格尔》成为蒙古族英雄史诗的重要代言。

(4)传承方式

《江格尔》的主要传承方式为口传心授。《江格尔》篇幅很长,很多江格尔旗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并不是靠记忆全篇歌词来学习的,而是通过记忆人物的出场顺序、故事情节等来进行说唱。说唱的过程中,在不改变《江格尔》史诗大体内容和框架的情况下,有些江格尔旗会加入一些自己创作的内容,使江格尔的表演带有一定的即兴成分。在表演的过程中江格尔旗会说唱结合,时而速度加快,时而速度减慢,时而模仿动物的叫声,时而加入休止。早期社会,掌握文字书写的人很少,许多江格尔旗不识字,为了传承的便捷性,语言传播成为一种主流,因此史诗《江格尔》的传承也是以口头传承为主。后来出现了许多文字记录《江格尔》的典籍。

(二)“城市化”进程下《江格尔》的传承现状

《江格尔》的传承是活态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江格尔》的产生、流传、发展、传承都跟其周边环境息息相关。早期当地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决定了《江格尔》的传承以民间传承为主,但近年来随着《江格尔》生存环境的改变,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江格尔》的传承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由最初的单一的传承方式变得更为多元化。除了民间传承外,政府、学校、媒体等也加入了传承队伍。除了口头传承外,部分传承者将史诗《江格尔》用文本的形式记录下来。

民间传承是江格尔传承的最主要方式,江格尔在民间的传承中最初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后来也出现师徒形式的传承。此外在蒙古族的各种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祭祀仪式上,江格尔的表演也成了必不可少之物。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政府也开始关注“江格尔”的传承。开始推动以江格尔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强县”建设,通过各类比赛、演出、文化周等形式推动江格尔文化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推动社会进步。许多学校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将《江格尔》的传唱引入学校、引入课堂,从“娃娃”抓起,进行传承。另外有部分学校专门开设了专门的《江格尔》学习班,请相关的传承人进行教学,为江格尔的传承培养后人。部分媒体也对江格尔的传承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例如,过去江格尔的传承以口耳相传为主,学习者需要靠记忆完成所学,而现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活跃在民间,如手抄本、磁带、光盘等。

这一些列的多元化的传承方式打破了原有的单一模式传承,使传承面向现代化、多元化、城市化。随着传承面的扩大,使更多人了解到了江格尔文化。但是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对原有文化发生冲击,导致江格尔文化的变形。

(三)面临问题

在“城市化”的影响下,《江格尔》的传承方式、传承机制、传承范围、传承主体、传承环境在逐渐发生变化,一些问题迎刃而出,许多传承的地区出现以下现象:

1.现代文明入侵。江格尔是卫拉特蒙古人的代表性艺术形式,是草原文化、游牧文化的产物。过去的江格尔旗大多住在草原上的敖包中,其特有的生活环境 、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孕育了《江格尔》绚丽的篇章。而现在去过江格尔传承地的人们会发现,人们的屋舍由过去普遍存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敖包变为了千篇一律、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高楼,好多江格尔旗离开了其原有的敖包,住进了现代化的楼房中。过去江格尔的传承是是由社会共同承担的,而现代的江格尔传承形式转化为民间独立传承,几乎没有一个江格尔旗能完整的传承江格尔的所有篇章。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现代文明“入侵”了草原文化,致使原有的文化空间逐步缩小,江格尔的传承可能面临变异风险。民族文化只有在其原生的环境中才能展现出其真实面貌,一旦脱离了其原有的土壤就容易发生变异。这体现了原有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2.传承出现断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现代文明的入侵,江格尔的传承呈现断层现象。真正对江格尔说唱感兴趣、并掌握原汁原味的江格尔说唱往往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艺人,年轻一代的人由于常年在外求学或打工,受现代文化的影响较深,对传统的江格尔文化不是很感兴趣。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家庭里爷爷是江格尔传承人,对古老的江格尔说唱熟练掌握,其儿女相比较江格尔说唱,对现代的一些新民歌较感兴趣,到孙子辈上对江格尔甚至是嗤之以鼻。这种状况下,“人亡艺绝”成为常态,一旦老一辈传承人去世,就再也没有人能完整的传承江格尔。

3.审美尺度改变。当代文化消费群体的主体是年轻一代。当现代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发生冲突时,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颠覆性改变,使得传统的草原游牧文明被现代流行文化削弱,随之而来的流行音乐也削弱了以江格尔为代表的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审美尺度的改变。年轻一代的审美偏向简洁,在年轻一代眼中江格尔这类的史诗过于繁杂、沉长,因此他们更偏向于流行音乐。

4.商业化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江格尔文化被现代商业化的氛围包围。由于这些年对民族文化的重视,部分商人嗅到了商业气息,批量化出现一些速成的“江格尔旗”,为迎合现代文化,迎合商业需求,将原有的江格尔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了“改组”,使得民族文化丧失了原有的面貌、本质、内涵。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化”装扮下的江格尔。

三、城市化进程下《江格尔》传承的反思

在城市化进程下、现代文明的影响下,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面临的问题值得让人深思。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状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一进行剖析。

(一)原因

1.外部原因

(1)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流失。在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城市化已成为一种大的趋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人口流失较为严重。许多人或是在外打工、或是在外上学,或是搬进了城镇的高楼,留在村里的人在逐步减少。农村人口的流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音乐文化的流逝。任何音乐文化只要脱离其原生环境,即便保护的再好,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传承。

(2)外部文化侵蚀——流行音乐主导。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族群同讲另一种语言的族群发生经济、文化、或是政治接触,而后者在经济上则比较强盛和发达,或是在文化方面较有侵他性,或者是在政治方面较为强大,那么势必会产生一种现象,那就是经济、文化较弱的前一个族群的民众对待他们自己的文化态度会受到后者的严重影响。近年来受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影响,流行音乐成为社会的主流,许多年轻人对跟随潮流,对传统音乐文化嗤之以鼻,长此以往下去,传统音乐文化将慢慢消逝。

(3)政治经济影响——社会现实压力。在城市化进程下,政治经济一定程度上也对传统音乐有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过去蒙古族在狩猎、游牧文化的影响下创造出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现在经济发生着重大转型,而音乐文化也因此受到影响。城市化使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远离游牧生活,但同时传统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传统音乐文化也随之改变、消逝。当前政府鼓励保存传统音乐文化,但在实际中又不得趋于社会现实压力,如面对政治现实和社会现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将普通话作为常用语言的同时忘记了自己民族的语言。长此以往,传统音乐的发展势必处于不利地位。

2.内部原因

(1)学习难度大。以江格尔为例的许多传统音乐,其自身结构繁杂、篇目长大、部分内容晦涩难懂、曲调及歌词较难掌握。学习者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些许皮毛。相比较而言,现代流行音乐文化则更通俗易懂,更容易掌握,长此以往对于传承势必不利。

(2)“历史问题”遗留。江格尔篇幅长大、内容丰富,以口传心授为主,但由于过去经济、技术限制,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许多曲目伴随老江格尔旗的逝世,已永久的消逝,致使流传今日的篇章并不完善,能完整说唱江格尔的传承人几乎没有。

(二)对策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以江格尔为例的民间传统音乐传承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

1.民间自觉。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主体还是民众。要想传统音乐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必须要当地民众提升文化自觉意识,这是最基本的。否则,即便政府付出再多努力,学术界发出再多呼吁,一切都将无济于事。文化自觉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族群的文化认知能力,使族群能认知到自己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所在,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实践。

2.政府牵头。政府在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也是强大的。“一个国家或是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能否得以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家或是民族背后的强大的经济力量和政治话语权的支撑。”政府的牵头与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一些有效的行政手段,因地制宜,将文化效益放在首位,而不是只侧重经济效益,加大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扶持力度。

3.学术参与。学术界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学术界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挖掘和钻研,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导向作用。通过学术上的研究,梳理清楚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与轨迹,从而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材料,促使传统音乐研究的良性发展,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黄翔鹏老先生曾经说过“传统是一条河流”。以史诗《江格尔》为代表的传统音乐是一条流淌着民族文化精髓的河流,是一本行走着的“百科全书”,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展现着一个民族的从古至今的变迁。在当今这个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城市化进程已成大体趋势,传统音乐文化处于这样一个大变迁的时代,必然受到其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使传统音乐文化既顺应时代能茁壮成长,又保留民族本色同时后继有人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愿传统音乐文化的河流能川流不息,永葆本色!

猜你喜欢

史诗城市化传统
大地史诗——大运河
累计收金超900亿!“史诗级土拍”落幕!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梵克雅宝再现艺术史诗
史诗
清明节的传统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