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绘本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浅析

2020-07-12江南大学214122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两性刻板特质

(江南大学 214122)

一、儿童绘本的介绍与作用

1.儿童绘本的定义

绘本这一概念源起于欧洲,英文译为“图画书”,日本直译为“绘本”,绘本的定义众说纷纭。现存的较具影响力的定义来自日本作家松居直,他用公式:“文×图=绘本”来解释绘本。瑞士学者Maria Nikolajeva和美国学者Carole Scott曾联合给出过绘本的定义:“绘本中的图片对故事叙述的完整性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绘本是依靠视觉图片和叙述文字的相互关系来共同构筑故事情节的图书类型。”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绘本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艺术形式,二者相辅相成,以达到叙述故事、推进情节的目的。不同于普通书籍中插画,绘本中的图片并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故事传播的主要载体,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性和叙述性,图文并茂是绘本艺术的精髓所在。

2.儿童绘本的作用

2016年来,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地,以及中国家长们对儿童阅读的重视程度的提升,儿童类图书的出版种类越来越多,童书市场进一步扩大。2018年度,当当网童书类目年销售册书为6.2亿册,占图书整体销售量的25.9%,领跑图书其他品类。而绘本则占据了年度童书市场销售规模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儿童绘本这一形式在儿童阅读领域中的重要位置。

儿童绘本对儿童的思想与行为模式具有奠基启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发展速度极快且奠定了日后的认知与行为模式。由于儿童认知来源的局限性,绘本就成为了各类知识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儿童在学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好的绘本在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不但应使其对自我生理性别具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应培养儿童兼具两性共通的优秀品质,而不是仅用性别作为单一的指向和规范约束儿童的发展。

二、儿童绘本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伴随人出生就既定存在,然而人们对于自身性别印象的认识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性别印象是指性别的社会期待、行为逻辑等。绘本中的人物通常会呈现出特定的性别印象,虽然有时这种印象是绘本作者无意中呈现的,但当某些性别特质重复出现并且逐渐趋于固化时就形成了性别刻板印象。生理性别的不同并不能对男女性别文化的差异起到决定性作用,两性差异化的主要因素是由社会性别所决定。研究表明,两性在幼儿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性别特征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被其所处环境不断暗示,强化的结果。马丁和哈尔森的性别图式理论(Gender Schema Theory)认为:性别是一面可以折射出自身特质的透镜,通过其折射出的各种性别存在形成了性别图式,儿童把自己与其相对的性别概念加以比较,根据性别图式去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即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对儿童性别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正强化的影响,所以在儿童认知水平发展阶段,使其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是十分必要的。

1.角色与情节的编排

作为践行教育的重要道具,绘本的故事情节至关重要,儿童绘本在主题的呈现中有意或无意的侧重,体现了其作者对两性不同的行为预期,这种预期往往通过角色设计呈现,本研究将儿童绘本中的主人公大致分为男性、女性、以及外部性别特征不明显的中性三类,基于此分类,根据对2018年中国图书网畅销绘本排行前1000册绘本的分层抽样调查,得出有效样本325册,其中男性作为主角的绘本139册,以女性为主角的绘本92册,通过该数据比较分析得出绘本中主角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51.08(女性为100),而我国2018年的总人口性别比104.64(女性为100)。由此可见,即使在现实社会中男性数量并不占优绝对性优势的情况下,儿童绘本依旧更倾向于使用男性形象来主导故事的发展。此外,儿童绘本对于两性公共领域职业状况的呈现令人深思。据统计,儿童绘本中出现的男性角色涉及职业多且大部分属于技术密集型,如司机、警察、工程师、医生等;而女性角色涉及的职业相对较少且大部分属于服务密集型,如教师、护士等。在表现母亲和父亲角色时,对其职业的描述方式也有着明显区别,母亲的职业情况被一带而过,而父亲的职业情况会进行具体描述。综上所述,无论是职业参与程度还是职业参与种类,儿童绘本在表现成年男女的职业状况时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偏见,这很有可能使儿童的认知上产生分歧。其次,儿童绘本对于家庭角色的呈现也耐人寻味。据统计,母亲角色出现的次数远超父亲,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多为家庭职能中的照顾者和扶养者,而父亲角色尽管出现频次远低于母亲,但其在家庭中却担当了启蒙与领袖的职能。

除了角色设计的刻板化呈现,在故事情节方面,大部分儿童绘本也存在性别刻板印象。据统计,男性主人公更多地出现在探索性、求知性场景中,女性主人公则更多地出现在家务劳动、情感与人际关系等场景中。从上述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儿童绘本在其内容的构建中都体现出了性别刻板印象,这对儿童正确的性别观树立有相当不利的影响。

2.内核与思想的呈现

性别观念的二元对立在儿童绘本中表现为规范性教育,即引导“男女有别”,着重强调二者的差异以防止他们成长为不符合性别规范的异类。比如《小小男子汉》《花样女孩》系列绘本,将男女的特质分而论之,强调男孩的勇敢、自信等特质,强调女孩的善良、温顺等特质。这种的传统的刻板观念本质上带有人类生殖繁衍的功利性色彩,使得男性和女性在各自性别角色的桎梏下成长,在童书中即表现为性别形象的模式化呈现。在“小淑女完美成长”系列绘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5)中,将“举止优雅”“受欢迎”等特质编排作为女性的标准特质之一,规劝女孩要干净美丽,弄脏了裙子就不是小淑女等情节,极大的限制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21世纪以来,随着女性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大众传媒中的两性气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于性别气质的多元化报以较高的接纳程度,而中性化、去性别化也并非简单的消除两性间所有差异,而是更加关注一个人身上是否凝聚了两性共通的优秀精神价值。

三、对现存状况的反思与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二元对立的性别观念逐步瓦解时,性别中立教育观念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这里的性别中立概念,并不是鼓励男生女性化或女生男性化或两性中性化,也不是要无视两性的生理差异而使其绝对相等,而是要拒绝性别歧视,消除对于性别认知的刻板印象,在正确地认识两性之间生理差异的同时,使幼儿的意识跳出性别规范的桎梏,树立科学的性别观念,促使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性别中立教育也在国外绘本中有所体现,美国最新版本的斯凯瑞绘本与其1963年版本相比,在细节上却有很多意义深远的变化。所有有性别指向性的词和图案都被更换了,如“policeman”、“fireman”被替换为“police officer”、“firefighter”,图片中推着婴儿车的母亲被替换成了父亲,而路边指挥交通的警察从男性替换成了女性,多样化的性别场景是其性别理念的外在表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绘本读物是儿童对于性别认知的主要来源之一,绘本中所体现出的性别角色期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观念的形成,所以儿童绘本有义务传达正确的性别观念,最后,从文化输出的角度讲,儿童绘本不但需要在形式上与国际接轨,更需要在人文关怀、性别平等精神内核上开疆拓土,只有这样才能为儿童带来更为开阔的发展图景。

猜你喜欢

两性刻板特质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中性自由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两性羊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铝的“两性”
真两性畸形性腺恶变—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