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美女”之美
——在翡翠设计创作过程中关于美的点滴思考
2020-07-12张宇飞
张宇飞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 201800)
一、历史还是现在?东方还是西方?我在翡翠设计创作中对唐、宋、明、清“四大美女”之美的表现探索
(一)从中国历史中去感受“四大美女”之美
唐代杨贵妃,十分喜爱吃荔枝,于是每逢荔枝季节总要委派专人从千里之外的广东驰运新鲜荔枝。杨贵妃在华清宫里品尝荔枝时的妩媚动人之景在唐玄宗的心目中便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了。[1]
结合唐代时期大众对女子的审美标准和历史资料,杨贵妃之美是一种乌发蝉鬓、妖娆妩媚、雍容富贵、肌胜于骨之美。她发髻高耸、薄纱披肩、皮肤白皙、浓眉大眼、整体上显得雍容华贵,同时体现其社会地位至高无上。她的美就像是春天翻出墙来的“红杏”,大胆、性感、前卫并且有着无限的诱惑[1]。
宋代穆桂英,座驾:桃花马;兵器:梨花枪;经典之战:大破天门阵。穆桂英乃杨门女将之一,女中豪杰但却不失女人味。她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结合宋代时期大众对女子的审美标准和历史资料,穆桂英之美是一种朱唇皓齿、玉指素臂、端庄健实、英气勃勃、俊俏矫健之美。女性的丰姿冶丽、闭月羞花之美和男性的英俊潇洒、气宇轩昂之气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这种“中性美”在当带十分流行。
明代陈圆圆,为苏州名妓,善歌舞,相貌美若天仙,有“倾国倾城”一说,一代枭雄李自与镇守边关的吴三桂为了陈圆圆引清兵入关。1681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
结合明代时期大众对女子的审美标准和历史资料,陈圆圆之美是一种细腰雪肤、红妆粉饰、精丽艳逸、高贵典雅之美。陈圆圆内在的艺术修养使她的美不是靠脂粉铅华所能打扮出来的,而是一种“纯天然”的自然之美;优美的身姿,如花的双颊,柔媚的笑容构成了她与众不同的整体之美,就像梅花的美是五个花瓣共同构成的和谐的美。
清代董鄂妃,生性善良,秀外慧中但却体弱多病,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殒,年仅22岁。据说,董鄂妃崩时 “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死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2]爱妃的逝去,使顺治帝的精神几乎崩溃。他万念俱灰,看破红尘,执意要出家为僧,并让和尚溪森为他剃了发。
结合清代时期大众对女子的审美标准和历史资料,董鄂妃之美是一种纤细俊秀、风露清愁、娇柔无力的病态之美。她那削肩修颈、杨柳小腰、樱桃小口、长脸细目,无处不让人怜惜。可能正是因为这些使得她红颜薄命。
(二)“四大美女”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视觉符号
结合唐、宋、明、清四朝时期当时人们的大众审美和“四大美女”的历史故事,从中我提炼出了“四大美女”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视觉符号:
1.唐代杨贵妃
首先从杨贵妃的喜好上分析看,一提到杨贵妃一定会联想到她好食荔枝,大文学家苏轼曾叹道:“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3]深刻的描写了杨贵妃往嘴里填进的一颗颗肥美的荔枝,都是人民一粒粒都浸着的汗、和血[2]。结合从杨贵妃的样貌和唐代的审美标准,杨贵妃最有魅力的应该是她那整体上显得雍容华贵的气质和那无限的诱惑,同时体现其社会地位至高无上。
2.宋代穆桂英
让穆桂英千古留名的一方面来自她那端庄健实、俊俏矫健的英气之美。另一方面来自她的丰功伟绩——穆桂英挂帅。她身穿虎头盔甲,手拿梨花枪,座驾桃花马,为保大宋江山,奋勇杀敌。她的穿着是最能表达她那英气之美的视觉符号。
3.明代陈圆圆
一代名妓陈媛媛圆圆,除了她那精丽艳逸、高贵典雅的外在形象美之外。她那令吴三桂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是她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视觉符号。
4.清代董鄂妃
首先,董鄂妃的样貌是长脸,细目,樱唇,削肩修颈,风露清愁,她所展现的这种病态美与当时清代社会的大众审美不谋而合。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灭亡。其次,顺治帝的出家,有很大原因来自董鄂妃的去世,因此这也是董鄂妃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视觉符号。
(三)古代&现代,东方&西方,大众审美与艺术表现的多角关系
大众审美与艺术设计是从事设计肯定要去面对到和牵涉到的问题,另外当今人民的精神需求的提高和个性审美的需求,也需要我们不再停留于一些表象而去思考一些更内在的一些东西。艺术表现受社会心理影响较大,而大众审美更多个人心理决定。大众审美受文化传统左右并影响文化传统艺术表现[3]。
美更多由“个人世界”决定,每个人的世界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心灵感受不同。一件艺术品,每个人对她的美有不同的看法。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对这件艺术品的审美是基本一致就会形成大众审美。什么是艺术而什么不是,更多由“群体世界”来决定,随着个体艺术被群体所吸收,会改变艺术的范围。
艺术是艺术家的意向创造物,美是欣赏者的意向创造物。艺术家最初都有自己的创作意向,创作意向与被解读结果往往是完全不同的[4]。艺术价值存在于艺术作品中,这意味着藏在美术馆中末被展出的作品仍具艺术价值。
1.我们是否可以在传承中国传统美的同时融入西方审美?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每个历史时期,对美女的评判标准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历史上对女子美貌程度的认同也随着历史审美观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西方不同时期对美女的评判也是不同。在古代东西方对美的追求向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着,但是东西方人们的审美之间似乎有着某些共识。
2.试将威尼斯面具的神秘之美融入“四大美女”的美之中
在寻找西方美女之美的过程中,我偶然性的“遇见”带有着巴洛克风格的威尼斯面具。威尼斯面具有着很长的历史,王公贵族们戴上华丽唯美的面具,聚集在幽暗的环境之中。威尼斯面具所传达出来的神秘、华丽、妩媚和他的历史感与我想要表现的“四大美女”的某些特质不谋而合。于是我试图将这美与“四大美女”相融合,产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3.我对“四大美女”之美的设计表达
用面具的形式来表现“四大美女”为我眼中“四大美女”多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华丽的色彩。
在对杨贵妃的设计表现中将荔枝、马、女人和巴洛克时期的卷草花纹融入其头饰设计之中,来讲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同时在杨贵妃的面部刻画上在保留唐代以肥为美的基础上力求突出杨贵妃的妖娆妩媚。
在对穆桂英的设计中表达出穆桂英虽是女中豪杰但又不失女人味。于是在其头饰设计中将穆桂英的淑女形象与其出征时身披虎头盔甲的阳刚之美相融合。在穆桂英的面部刻画上在保留宋代以端庄健实为美的基础上力求突出穆桂英的英雄气质。
在对陈圆圆的设计中将清朝时皇帝龙袍上的龙图案与打开的大门做其头饰的主要图案来讲述清军入关的故事。同时在陈圆圆的面部刻画上在保留明代以红妆粉饰为美的基础上力求突出陈圆圆的精丽艳逸。
在对董鄂妃的设计中将清帝龙袖上的龙图案与一只手持佛珠的手作为其头饰的主要组成部分,来讲述顺治帝为何出家的故事。同时在董鄂妃的面部刻画上在保留清代以风露清愁为美的基础上力求突出董鄂妃的秀外慧中。
二、从形美到意美
通过对古今中外不同时期女子之美的了解和自己对唐、宋、明、清时期 “四大美女”的具体感受和设计表现。发现之前对四大美女的单单的外在美发展为对其内在美的认识过程。然而这一过程是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看待女子的形式美主要指女子的容貌、身材、穿着等。人物内在情绪、气质以及肢体语言和艺术表达,便生成出意境美[5]。在以玉石为载体的“四大美女”的玉石设计中,将女子的外在美与其最具代表性的生平事迹相结合。来表达内心对“四大美女”的感受。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第一,是要针对客体物象的情境需要进行合理的概括提炼。第二,刻画物象不能只注重它的形与色,更要表现作品内在气质、性格和灵性特征。在形与神之间巧妙的融通,最终传达活化的神采。第三,将客体物象情感化、人格化、心灵化,给予艺术对象以灵魂。这三点是我在设计实践中对从形式美上升到意境美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