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乡愁记忆 彰显闽南特色
——“闽南曲艺汇”活动品牌的建设

2020-07-12吴淑梅

大众文艺 2020年17期
关键词:闽南曲艺群众

吴淑梅

(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福建厦门 361008)

乡愁在文化层面上体现出对以往的人与事具有一种亲近感、安全感和归属感,是今天对昨天的回忆、留恋和怀念,是一种回溯式的顾恋,[1]更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闽南曲艺汇”活动始终以“乡愁”为魂,以“传承城市历史记忆、打造闽南特色基因”为理念,努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增进群众文化认同,坚定群众文化自信。引起了中央、省、市媒体的关注与报道。新华社、央广网、《新华日报》《光明日报》《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南三沙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厦门电视台等媒体相继采访报道,认为“闽南曲艺汇”是展示、传播、传承闽南传统文化艺术的示范点,是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一、“闽南曲艺汇”的背景

2017年4月,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留文、留魂”的理念,思明区在老剧场文化公园推出了“闽南曲艺汇”项目,尽可能多地注入闽南文化元素,开设讲古场,搭建非遗展演台,挖掘具有特色的闽南传统文化资源,结合老剧场文化公园场地优势,在周末、传统节日、寒暑假常态化开展各类闽南文化展演、体验、培训等活动。闽南文化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在这里展示与传承,让老厦门人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无限感情,也让新市民和游客近距离领略闽南文化的魅力。

二、“闽南曲艺汇”活动品牌建设做法

(一)挖掘特色文化资源,集合闽南文化元素,塑造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地域性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所在,是人们乡情乡愁的寄托。群众特色文化活动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取向,让群众在活动中品味童年的记忆和乡愁的美好,才能塑造出富有长久生命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闽南曲艺汇”活动充分挖掘富有地域风情和闽南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化资源,通过闽南曲艺汇的表演,把南音、讲古、答嘴鼓、歌仔说唱等融合起来,结合公园内文化遗产布展区,全面展示闽南文化的内涵,使市民能更加直观地了解闽南文化形式。活动的策划上也尽可能与厦门的历史名人、历史风貌、民风民俗等结合起来,如讲古专场重点讲闽南历史风云人物陈嘉庚、郑成功、陈化成等人的故事;厦门老街故事;厦门风貌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等。传统节日里充分挖掘节日的内涵,结合老厦门人过节习俗策划相应的体验活动,让群众融入其中,运用多种感官和认知方式去体验民风民俗,感悟传统节日独特的文化内涵。每一项体验对群众来说都是小时候的记忆,唤醒了心中那份浓浓的“乡愁”,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从而产生巨大品牌效应。

(二)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坚持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群众性

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前提条件,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群众文化活动对象必须是群众,其文化的归类属于业余的,只有让群众真正参与到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才能让群众文化活动有活力和生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闽南曲艺汇”除了闽南文化展演、闽南文化培训、传统节日习俗体验活动外,还在非遗展演台旁边设置LED宣传屏幕,经常播放闽南文化各类活动和节目。举办活动时间大多安排在周末举行,让群众有自由的时间可参与。而且“闽南曲艺汇”是全民可参与的草根舞台,不管是专业的、业余的,只要爱好闽南文化、擅长闽南文化,都可报名参加。参加培训的学员,成绩突出者,即可登台表演,锻炼舞台经验。在传统节日里结合本地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群众有兴趣参加。比如在端午组织群众包烧肉粽、射五毒、饮百草神茶……重阳节发动老剧场周边名小吃商家,现场教大家做地道的厦门小吃并为老人们摆起流水席,海蛎煎、韭菜盒、花生汤、五香条、土笋冻、馅饼、烧肉粽、面线糊……如今,拖家带口到老剧场文化公园泡茶、参加“闽南曲艺汇”活动已成为不少老厦门人日常的一部分,也成为新厦门人和游客了解闽南文化的窗口。

(三)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推进“闽南曲艺汇”活动的长效性

“闽南曲艺汇”每周六、周日下午和传统节假日都常态化开展系列活动,每年合计有100多场的活动和近两个月的集中培训,主要由我馆负责开展。如此密集的活动需要强大的人力和财力做支撑。可我馆因编制原因,仅有2人负责全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其中一人兼职财务,另一人兼职馆内免费开放。开展闽南曲艺汇的年经费仅有国家资助的10万元和鹭江街道支持的6万元,仅依靠这样的人力和财力,根本无法打造出特色品牌。针对这种情况,我馆创新机制,联合非遗保护单位、传习机构、民间艺术团体、文化志愿者及街道、社区的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推进“闽南曲艺汇”活动的长效性建设。我馆负责专场演出、传统节日体验、培训、讲古场等活动的组织;鹭江街道负责建设固定演出舞台和媒体宣传;大同社区负责每次活动的场地、桌椅安排;文化志愿者负责维持秩序,保障安全。“闽南曲艺汇”活动开办一年来,深入人心,居民自发参与其中,帮忙抬设备,搬椅子;鹭江街道海滨公园老人艺术团仅以每场400元的成本价为演出团队提供音响设备和音响师;大同社区89岁陈焕妙发现观众越来越多,经常有人站着观看,于是掏钱捐了一批靠背椅。“闽南曲艺汇”搭建起一个大平台吸引着各方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单位组织来这里开展服务活动,厦门市社科联来这里举办社科宣传活动,思明区妇联来这里举办主题插花活动,思明区侨联来这里举办新春送春联活动,各方的共同推动促进“闽南曲艺汇”活动的蓬勃发展。

(四)召集非遗项目助力“闽南曲艺汇”活动,促进品牌打造和非遗保护传承的相辅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一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记忆,是当地民众共同的“乡愁”,契合了“闽南曲艺汇”活动品牌打造的诉求。而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传习机构面临资金短缺、群众保护意识不强、非遗传承后继无人等诸多问题,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非遗文化,“闽南曲艺汇”活动以非遗项目保护为入手和抓手,召集南音保护单位锦华阁南乐社,答嘴鼓、讲古、古埙等项目的传习中心固定每周末轮流在老剧场文化公园的进行展演展示,答嘴鼓国家级传承人杨敏谋、省级传承人尤国栋,讲古省级传承人盛富泰、邵鼎辉,南音省级传承人谢国义、王小珠,古埙省级传承人赵亮纷纷带领徒弟和闽南文化爱好者同台献艺,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出,并在暑假为非遗项目爱好者开办免费培训班。我馆则通过资金扶持的形式补贴参与活动的非遗保护单位和传习机构。“闽南曲艺汇”活动通过汇聚非遗保护单位、经典曲目、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家大腕来提升活动影响力,为打造品牌创造有利的条件。非遗项目则通过“闽南曲艺汇”活态传承平台充分展示其艺术魅力,提高知名度、扩大传播力,有力地促进了非遗项目自身保护和传承,可谓之互为供需,构筑双赢,形成品牌打造和非遗保护传承的良性发展。

三、“闽南曲艺汇”活动品牌打造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作品方面

“闽南曲艺汇”每周末常态化开展活动,如果要持久性开展下去,需有大量演出作品做支撑,才能保证节目不重复,不会使群众看腻了,长久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建议以老剧场文化公园为基地,定期举办各类非遗项目比赛和创作笔会,推动闽南文化创作与表演。通过征文比赛、创作笔会、展演比赛等活动媒介,既可丰富“闽南曲艺汇”的活动内容,又可鼓励和带动更多的闽南文化爱好者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另外应当联合教育部门和厦门市曲艺家协会,组织厦门市中小学生前来表演。厦门市教育局一年一度举行的海峡两岸“读册歌”广播电视大赛活动至今已开展十三届。经过十多年的耕耘,“读册歌”品牌影响力日渐凸显。2019年有76个精彩的新编节目,1000多人参赛,内容涉及闽南童谣、读经诵典、讲古、答嘴鼓、快板、中小学校闽南文化教育展示等。厦门市文化馆和厦门市曲艺家协会每年也会组织“丹桂奖”曲艺大赛、“答嘴鼓”调演、“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每届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节目,如果能组织这些新创或改编作品加入“闽南曲艺汇”演出,可以很好地解决演出作品问题,大大丰富演出的内容,又可以为这些节目提供展示的平台。

(二)内容方面

“闽南曲艺汇”限于活动名称叫法,2017至2019年每周末主要安排曲艺类节目展演,在传统节假日才会安排布袋戏、歌仔戏、高甲戏等节目。闽南曲艺源远流长、品种繁多,但是由于现代文化的普及,外来文化的入侵,闽南曲艺受到很大的冲击,许多项目现在是处于凋零、濒危状态,民间曲艺队伍大多处于松散和无序状态。目前在厦门能找到队伍定期演出的只有南音、讲古、答嘴鼓、歌仔说唱等项目。而闽南文艺琳琅满目、丰富多彩,除了曲艺类外,还有相当多的项目广为流传,活跃在大大小小的演出舞台上,如闽南音乐中南音、闽南歌、闽南童谣、莲花褒歌等,民间戏剧的高甲戏、歌仔戏、打城戏、布袋戏、皮影戏;民间阵头的宋江阵、锣鼓阵、鼓吹阵、舞龙舞狮等;民间舞蹈的拍胸舞、大鼓凉伞、贡球舞、车鼓弄等,今后的策划中建议跳出活动名称的限制或更改活动名称,在每周末的展演中丰富节目内容,只要是优秀的闽南传统文艺都可以列入展演。

(三)资金方面

“闽南曲艺汇”活动经费目前主要来自向国家、省申请的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资助资金和鹭江街道投入的部分经费。按照2019年“闽南曲艺汇”的活动规划,每年所需活动经费约为30万元。向上级申请的资助资金具有不确定性,无法保证每次申请都能得到批复或批复的资金足够支撑活动开展。建议思明区要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并向社会公开购买服务,支持和鼓励非遗保护单位、传习中心、传承人承接政府购买,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收取一定费用弥补成本,以保证活动能够正常持续地开展。同时要积极探索将社会力量引入“闽南曲艺汇”活动服务领域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鼓励具有文化服务能力、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主办、承办、协办、合作、志愿行动、冠名资助等方式参与“闽南曲艺汇”文化活动;创造条件为社会力量举办符合“闽南曲艺汇”理念的活动免费提供场地、设备,并进行业务指导。通过政府专项扶持、购买服务、社会募集等措施多渠道筹集必要的资金,解决经费问题。

猜你喜欢

闽南曲艺群众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多让群众咧嘴笑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闽南渔村妈祖巡香蟳埔女盛装亮相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