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二十年李商隐骈文研究综述

2020-07-12徐州技师学院航空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名作欣赏 2020年26期
关键词:骈文李商隐研究

⊙程 文[徐州技师学院航空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引 言

李商隐(812—858)是晚唐骈文大家,他的骈文在中国古代骈文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最早著录并评述过李商隐的骈文集《樊南甲、乙集》。清代顺、康、雍、乾、嘉、道年间,李商隐骈文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注家众多,论著丰富,堪称传统笺注学的集大成期,正如现代学者岑仲勉所说:“唐集韩、柳、杜之外,后世治之最勤者莫如李商隐,三百年来可十余家。”民国时期,学界出版的骈文专著如谢无量《骈文指南》(1918),金钜香《骈文概论》(1918),瞿兑之《中国骈文概论》(1934),刘麟生《中国骈文史》(1937),蒋伯潜、蒋祖贻《骈文与散文》(1942),上述著作中对李商隐骈文的艺术特色都做过点评分析,虽吉光片羽,但从现代学术视野立论的首创之功不可没。21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商隐的骈文开始引起中国大陆学界的关注,学者董乃斌、吴在庆、刘学锴等发表过专题论文,集中探讨了李商隐骈文的艺术特色和史料价值。进入21世纪,学界对李商隐骈文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已发表的研究论文到高校学位论文来看,数量均数倍于从前。因此,回顾近二十年李商隐骈文研究的状况,梳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李商隐研究的深化与发展。

一、李商隐骈文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就

21世纪初,学界对李商隐骈文的研究取得诸多成果,集中表现在三方面:李商隐骈文集的整理校注,相关文学史或研究著作的评述,研究论文的多方面探讨。笔者仅就目力所及,按照时间先后,缕述如下。

专著方面。刘学锴、余恕诚合作编著的《李商隐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是集大成式的著作,该书收录李商隐的骈文329篇、古文及赋23篇,共352篇,汇集多家评注,考证精审,注释详赡,对李商隐骈文的研究意义重大。于景祥的《中国骈文通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在“晚唐骈文”一节中总结李商隐骈文的特征是使事精博、色彩浓丽,融合徐陵、庾信骈文之长,取前者之善叙事,取后者之善说理,故能于繁缛中显笔法灵活、文气疏宕。聂石樵的《唐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在“骈文”一章中认为李商隐是唐代最重要的骈文作家,其骈文作品充满感情。刘衍的 《中国古代散文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在“李商隐与晚唐骈文”一节中概述李商隐骈文,指出李商隐将骈文从中唐时代宏博典丽的风格一变为辞采缛丽、用典密集。龚鹏程的《中国文学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在“被遮蔽的骈文史”一章中认为李商隐的骈文可称模范,因他将“能言”和“立意”结合,使骈文重归徐庾旧路,又超越了六朝格局。莫道才的《骈文研究与历代四六话》(辽海出版社2011年版)在《论唐代骈文的流变》一文中总结出四六句式是李商隐骈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对偶精工是其骈文的最大特色。

论文方面。于景祥的《骈文的蜕变》(《文学评论》2003年第5期)中指出李商隐的骈文融初唐四杰与中唐陆贽于一炉,丽辞云簇,藻彩纷呈,叙事跌宕有致,说理精辟无累,抒情感人至深,可谓华实相扶、文情并茂,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莫山洪、余恕诚的《“四六”的定名及其意义:从柳宗元到李商隐》(《广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李商隐《樊南文集》对“四六”名称的确定,认为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骈文的认识,也体现了李商隐融合骈散的意图,在骈文史上具有深刻的意义。李华娟的《论李商隐的骈文》(《黑龙江史志》2008年第12期)概述了李商隐骈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晚唐文坛的地位和影响。于平的《李商隐文集中与道教有关典故的运用》(《语文学刊》2009年第5期)认为李商隐早年的学道经历及其对道教典籍的理解,铸就其独具魅力的骈文作品。匙亚楠的《李商隐文集版本考略》(《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按时代顺序分析了李商隐文集五家注版本,并对各家的注释特色进行了比较分析。莫山洪的《论李商隐文章的骈中运散与晚唐文章的发展》(《柳州师专学报》2011年第10期)认为李商隐骈文创作的特点有二:一是形式上将古文的句法引入骈文,打破骈文惯有的四六句式,使骈散结合,在骈文的整饬美基础上加入古文的灵动洒脱;二是情感上将古文的情韵之美融入骈文之中,使得他的骈文,虽极繁缛浓丽,但终不失意境深远、高情远韵,耐人咀嚼回味。卢春艳、刘双伟的《“文思清丽”与“獭祭鱼”——李商隐骈文与唐代骈文文风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探讨李商隐骈文与晚唐骈文文风的关系,认为在晚唐骈文文风趋于秾缛华丽的历史背景下,李商隐的骈文尚存文思清丽之作,实为难得。卢春艳的《素锦着花——谈李商隐骈文的藻饰》(《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分析李商隐在骈文创作中使用的藻饰,认为他通过色彩的点染、形象的描绘、适度的夸张、大肆的铺排,使其骈文生动感人、典雅富丽。卢春艳的《李商隐骈文的对偶》(《井冈山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探讨李商隐骈文的对偶方法、对偶句式、句内句间关系,认为李商隐在遵守对偶基本修辞规范的前提下,灵活自如、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使骈文从内容到形式,从微观到宏观都呈现出骈偶之美。卢春艳的《李商隐骈文创作的典范性》(《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2期)认为李商隐骈文创作的典范性,一方面表现为李商隐对骈文体制和创作规范的注重与遵守;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晚唐骈文文风繁缛华丽的情况下,李商隐在骈文创作中对表意效率和表达效果的调和。但这种对文采的追求,也降低了李商隐骈文的表意效率。张远东的《简论李商隐的文章艺术》(《名作欣赏》2012年第4期)概括李商隐的骈文风格是“华丽而有气势”,指出李商隐的三类骈文各具特色:代人立言之作用典繁富、私人书启灵活清丽、祭文则以情动人。韩雪晴的《略论三十六体骈文的创作风格》(《古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认为李商隐为代表的“三十六体”骈文“既有六朝骈文的形式美——隶事精当、属对工巧、声律精切;又汲取了散文的精华,融叙事、议论、说理、抒情于一炉,行文流畅富于变化,审美与实用相结合,是文质兼备的艺术美文”。韩雪晴的《晚唐三十六体成因探析》(《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探讨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的生活经历与科举、幕府和党争密切相关,指出三十六体的形成深受上述因素的影响。韩雪晴的《晚唐三十六体流变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论述李商隐为代表的“三十六体”骈文对后世的影响,宋代的西昆派作家为文皆崇尚“三十六”,且“三十六”的余波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绵延不绝。韩雪晴的 《论“三十六体”的文学观照》(《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从文学角度分析,认为骈文本身的发展和演进、“三十六”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理念、晚唐诗赋等文学形式的相互影响共同促成了三十六体。王珏的《庾信赋对晚唐文坛的影响——以李商隐骈文为例》(《文教资料》2016年第35期)认为李商隐骈文中浓重的感伤主义情怀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体现出庾信赋作对他的影响,他们都是古之伤心人。

学位论文方面。韩雪晴的《三十六体骈文述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探讨三十六体骈文的艺术特色,认为它汲取六朝骈文的精粹,又融合唐代骈文的特点,堪称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美文。郝红霞的《李商隐骈文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认为李商隐的幕府生涯造就了他的骈文成就,其骈文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善体府主之情、用典精当得体、融会骈散双美。余新的《论李商隐的骈文理论及骈文创作》(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分析李商隐的骈文理论包括三方面:博采众长、不拘一格的作文观;为文之功、言情为最的言情观;风清骨峻、深幽诗境的风格论。卢春艳的《李商隐骈文的杰出成就》(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从对偶、用典、声律、藻饰等方面,具体分析李商隐骈文的艺术成就。尹博的《李商隐骈文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介绍晚唐“三十六体”,通过对比李商隐与温庭筠,展现“三十六”各自的骈文艺术风格。苏周永的《晚唐文章与政治的关系研究——以李商隐“四六骈文”与晚唐三家“刺世小品文”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13年)将李商隐的骈文,与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进行比较,认为李商隐骈文反映出晚唐文章与政治的交融关系。周俊海的《李商隐骈文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认为李商隐在融合六朝骈文的基础上,使骈文回归传统骈文重典故、尚绮丽的轨道上来,呈现富艳精工、情感饱满、辞采华美的风格。刘子闻的《李商隐骈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探讨李商隐骈文的艺术特色,认为其发展了典故和辞藻的表达功能,使其成为谋篇布局、敷衍文字的重要方法。韦异才的《杜牧与李商隐骈文比较研究》(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从用典密度、对偶程度、散化程度、表现手法、整体风格五方面比较杜牧骈文与李商隐骈文的差异,认为杜牧善于议论,李商隐工于言情;杜牧高华俊爽,李商隐深婉绵密。魏培鑫的《李商隐对六朝骈文的继承与创新》(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认为李商隐的骈文继承六朝骈文华美的艺术形式,又摒弃其空虚贫乏的思想内涵,同时融入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呈现出一种清高峻雅、婉转流畅的格调。

二、李商隐的散文

李商隐的散文,近年来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研究重点是分析李商隐散文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现将研究成果分述如下。

专著方面。刘学锴的《李商隐传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在“李商隐的赋和古文”一章中指出李商隐的散文“除极个别应用之文外,几乎全是有内容、有个性的作品,是能表现作者真思想、真感情、真性情的作品”,肯定李商隐散文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刘衍的《中国古代散文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认为李商隐的散文古朴奇谲,具有韩愈古文风格。

论文方面。侯迎华的《略论李商隐的散文》(《新乡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认为李商隐的散文理论和创作实践,纠正了中唐时期古文提倡者否定骈文的片面性,并以注重感情和气势改变骈文过分讲求形式美而忽视内容充实的弊病。张玖青的《试论新出李商隐撰书〈太原王公墓志铭〉》(《武汉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认为西安出土的李商隐《太原王公墓志铭》不仅可补正史之缺,而且可以据之考察李商隐的散文创作及其渊源。该墓志铭采用史传文学的手法写人叙事,并运用传奇小说的笔法描述情节,创作风格与韩愈同调,对考察李商隐的散文创作与韩愈的渊源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证据。王庆卫的《李商隐撰书〈王翊元暨妻李灵素墓志〉及相关问题》(《形象史学研究》2014年辑)据西安出土的李商隐《王翊元暨妻李灵素墓志》考证王翊元的生平历程及其家族,并分析李商隐墓志铭的写作特征是运用循环往复的结构、精炼的人物对话、传奇般的事件描写构成梦幻般的境界,这与李商隐的诗歌追求极其相似。刘青海的《论李商隐今古文创作经历及其文体观念》(《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9期)探讨李商隐早年的散文创作经历对他后来的文体观念的影响,认为李商隐弱冠后从令狐楚学习骈文的经历,既是中晚唐文学中古文与今文的消长在个体作家创作活动中的反映,也体现出李商隐独特的文体观念。况晓慢的《李商隐古文转骈文写作始末与其文体观探微》(《河北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认为李商隐由散文转骈文写作的原因有三:解决生计问题是李商隐从事骈文写作的直接动因;晚唐古文衰微、骈文复兴,是李商隐参加科举考试并钻研骈文写作的文学背景;恢复祖业以及令狐楚的言传身教,是李商隐致力骈文写作的内心渴望。

学位论文方面。李扬的《樊南文由散入骈的创作现象研究》(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探讨李商隐创作由散入骈的原因包括:古文运动的衰落;骈文地位的根深蒂固和令狐楚的影响;思想上对儒家道统的怀疑;而积极入世重振门庭的主观动机是促成李商隐转变的根本原因。李红胶的《李商隐散文研究》(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分析李商隐散文的艺术特色是:情感真挚、深沉蕴藉;人物生动、叙事传神;善发议论、见解独到。

三、李商隐的祭文

李商隐的祭文,向来得到研究者的重视,研究集中探讨李商隐祭文的艺术成就,近年来发表的论文(著)如下。

专著方面。刘学锴的《李商隐传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在“李商隐的骈文”一章中论李商隐祭文的艺术特色是“商隐重情的气质个性和善于抒写哀情的特长,使他的祭文成为其骈文诸体中最富于情采个性的一种体式”“综观商隐祭文,可以说将他工于言情、善于抒悲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刘衍的《中国古代散文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认为最能代表李商隐骈文成就的是祭文,极少用典,絮絮道情,自然感人。

论文方面。柳少华的《“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祭文思想意义浅论》(《高等函授学报》2002年第3期)认为李商隐祭文具有的凄美品质以及他在长期磨难中形成的悲慨心态和否定意识,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正直、有志却无奈的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和心灵创伤。陈艺鸣的 《李商隐祭文艺术特色浅论》(《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第3期)分析李商隐祭文的艺术特色,认为其具有结构的气势美、用典的意蕴美、叙述的典雅美、抒情的哀壮美及清丽中蕴含真率美。韩大强的《李商隐祭文的艺术技巧》(《南都学坛》2005年第4期)概括李商隐祭文的艺术技巧是:善用俪偶、长于事典;句法多变、虚字相衬;叠加叠问,铺排渲染。常昭的《浅论唐代祭侄三名作》(《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将李商隐的祭文《祭小侄女寄寄文》与颜真卿的《祭侄稿》、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相提并论,评为:“通篇不用一典,只用白描手法叙述小女琐事,情真意切,哀婉动人。”尹博的《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考论》(《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2期)通过考证唐文宗开成元年(836)之前李商隐与其弟李羲叟的活动,提出寄寄是李商隐与女道士宋华阳的私生女的假设。周俊海的《李商隐祭文管窥》(《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12期)认为李商隐将自己对亲人的伤逝之情结合自身的身世遭遇,运用铺排、渲染、白描等艺术手法,展示出凄美哀怨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祭文创作影响深远。孙谨的《约翰·邓恩与李商隐非韵文比较——以〈紧急时刻的祷告〉与〈樊南文集〉文体特点为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从韵律、写作手法、戏剧特点出发,比较李商隐的祭文与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邓恩(John Donne)的散文《紧急时刻的祷告》(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指出:“他们的文如诗:有诗一般的韵律,用诗性的手法,大量运用典故和隐喻,甚至是两者的叠加;他们的文如戏:充满了戏剧中的对话性。”

学位论文方面。孙琴的《李商隐祭文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从思想内容的拓展、祭文体式的变革、表现手法的丰富等方面,论述并肯定了李商隐祭文的卓越成就和书写意义。

四、李商隐的各类骈文及创作分期

李商隐骈文的种类很多,近年来有研究者对其中的某一类文展开探讨,主要是李商隐的公牍、尺牍、碑铭、启文等,现将这些研究论文(著)分类论述如下。

(一)李商隐公牍研究

专著方面。宁薇的《唐代骈体公牍文论稿——以陆贽为中心》(世界图书出版社2014年版)在“陆贽与李商隐”一章中,指出李商隐公牍文受陆贽公牍文的影响,将用典与叙事、说理相结合,注入感情和气势,用典雅华赡的语言加以描述,实现了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论文方面。杨星月的 《李商隐幕府公文探究》(《文教资料》2017年第32期)分析李商隐幕府公文的实用性和文学性,肯定李商隐的幕府公文在骈文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杜霞的《李商隐骈体公文与其他骈体文比较研究》(《文教资料》2017年第35期)从内容、形式、艺术特色三方面,探究李商隐的骈体公文(表、状、启为主)与其他骈体文(祭文为主)之间的差异,认为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特点。

学位论文方面。杨娟娟的《李商隐公牍文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对李商隐公牍文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总结概括李商隐公牍文的审美意蕴,认为李商隐把经世致用的官样文字和形式优美的骈文结合,使其文章既符合公牍文特定的基调,又保有骈文本身的艺术美。杨星月的《论中晚唐骈体公文变革——以陆贽与李商隐为中心》(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认为相较于陆贽,李商隐的公文既内容充实又遵守骈文的体制,使事精博、属对精密、色彩艳丽、华赡典雅,实现了骈体公文审美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二)李商隐尺牍研究

论文方面。程文的《方寸之中见天地——李商隐尺牍所见交游考》(《名作欣赏》2018年第9期)运用唐代历史文献,结合李商隐的尺牍,考证出李商隐交游的二十位历史人物,从中探讨李商隐复杂隐曲的内心隐衷。程文的《李商隐尺牍的文献价值及思想意义》(《名作欣赏》2020年第1期)分类论述李商隐尺牍的内容,探索其沉沦下僚、漂泊幕府的生命历程,认为李商隐具有急切进取的求仕心理、感情用事的书生意气和委曲隐忍的弱者心态。程文的《李商隐尺牍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名作欣赏》2020年第6期)认为李商隐的骈体尺牍雍容华贵,继承六朝徐庾,回归典丽化;散体尺牍崇实尚简,复归汉魏古文,呈现简古化,从艺术风貌上体现出他是传统文学旧垒的坚守者。

学位论文方面。程文的《李商隐尺牍研究》(阜阳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8年)结合李商隐的诗文作品和唐代历史文献资料,考察李商隐的尺牍蕴含的历史文献价值,并对李商隐沦为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奋斗者的命运,从主观原因进行了剖析。

(三)李商隐碑铭、启文研究

论文方面。潘鸣的《王维与李商隐碑铭文比较刍议》(《上海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将李商隐的碑铭文与王维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认为王维的风格清雅而李商隐的风格高华,两者共同构成了唐代碑铭文的两种典范。蔡晨的《李商隐的心灵解脱之道——从大中年间的几篇骈体碑铭的创作谈起》(《作家》2013年第6期)认为李商隐的碑铭文是集中体现其佛道思想的典型作品,并联系李商隐的生平剖析了佛道思想对李商隐晚年精神世界的影响。

学位论文方面。于开阳的《李商隐启文研究》(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归纳李商隐启文的类别,对每类启文的内容进行说明和总结,分析李商隐启文的艺术特色是用典考究、韵律和谐、文情并茂且高度程式化。

李商隐一生中某些特定时期的创作现象,近年来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成果集中在学位论文上。柯璐的《李商隐入蜀及蜀中文学创作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认为蜀中时期李商隐创作的骈文,皆抒真情而少应酬,真正实践了他在蜀中提出的“通性灵”的文学主张。李睿明的《李商隐桂幕时期文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认为桂幕时期是李商隐骈文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李商隐创作的骈文大多数是幕府公文,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贺青的《大中元年至五年樊南文研究》(西藏民族学院硕士论文,2012年)通过研究大中元年至五年李商隐的骈文作品,论证得出这一时期是李商隐人生际遇、情感苦痛的累积期,也是其哀上浮壮、能感动人的风格形成期,更是樊南文高产和优产的升华期。王婷鹤的《李商隐桂幕骈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整理李商隐桂幕时期的骈文创作,分文体进行了研究,并探讨桂幕时期成为李商隐骈文创作高峰期的原因,归纳出李商隐桂幕骈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五、李商隐骈文与诗歌的相互影响

李商隐骈文与诗歌的关系。21世纪初曾是李商隐研究中的热点课题之一,研究集中探讨李商隐骈文对其诗歌的渗透和互融,已发表的论文(著)如下。

专著方面。翟景运的《晚唐骈文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在“晚唐骈文与晚唐诗”一章中,既肯定李商隐诗与文创作互动的积极意义,又指出同样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在李商隐的诗与文中取得的艺术效果不尽相同,以用典为例,“从整体上看,用典在玉溪诗中是成功的,得到了后世的肯定,但在骈文中却得到了更多的批评,甚至否定,因为用典在樊南文中没有起到它在玉溪诗中所起到的作用”。

论文方面。余恕诚、鲁华峰的《李商隐诗歌和四六文风格的多样性》(《安徽师大学报》2002年第4期)论李商隐诗歌与骈文的艺术成就,认为其重要标志之一是风格多样。论述樊南文与玉溪诗“消息相通”,认为两者的总体艺术特征是精丽富有情韵,而围绕精丽和情韵,展开丰富多彩的面貌。余恕诚的《樊南文与玉溪诗——论李商隐四六文对其诗歌的影响》(《文学遗产》2003年第4期) 从对偶、用典、虚字、句法及绮丽委婉、富于象征暗示、富于情韵之美等方面,论述李商隐骈文对其诗歌的影响。认为李白、杜甫代表初盛唐诗歌,对汉魏六朝辞赋成分予以融化吸收;韩愈代表中唐,把散文成分带入诗歌,促成中唐诗歌新变;李商隐代表晚唐,以骈文入诗,开辟了又一片新天地。张振谦的《骈:诗别是一家——试论李商隐“以骈文为诗”》(《船山学刊》2006年第4期)分析李商隐诗歌的骈化特征,表现在语言句式的骈偶化、隶事用典的工稳化、词汇辞藻的华丽化等,认为李商隐诗歌的骈化特征既与李商隐擅长骈文和唯美诗风关系密切,又与李商隐早年接受的道教文化阴柔美学的影响密切相关。

学位论文方面。钱晓琳的《李商隐诗歌与骈文比较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认为李商隐诗歌与骈文的共同点有三方面:对仗工稳,善用虚字;用典精切,并与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抒情动人,缠绵悱恻,令人为之动情。不同点是诗歌对仗严谨,骈文则骈散兼行;诗歌大多含蓄委婉,骈文则有一些自然通俗之作。

结 语

通过梳理上述材料可以发现,21世纪二十年李商隐骈文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表现在:一、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不仅有老一辈专家和中青年研究者,近年来高校的硕、博士也加入到研究行列。二、研究范围逐渐深广,探讨问题愈发深入,关注点也更加全面,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每年都在稳步增长。三、个别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如李商隐骈文与诗歌的影响交融关系、樊南骈文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的美文特质等,这些都为学界深入地研究李商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但在不断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足与盲点。首先是研究集中关注李商隐骈文的艺术层面,往往局限在古典文学领域,未能引进新理论、新方法,在社会、文化、历史、政治层面上,对李商隐骈文展开充分的挖掘与探索。其次是李商隐骈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祭文,研究者们给予了较多关注,但祝文、箴铭、黄箓斋文等应用文,至今没得到研究者重视。而李商隐骈文中数量最多的公私书牍,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全力的研究。再次是对李商隐骈文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述的专著,至今尚未出现。与当今学界唐学研究硕果累累的文献资料整理、文学理论研究、历史研究、思想文化研究的现状相比,李商隐骈文研究因未能及时跟进显得冷落。但没有完美的学术,只有完备的积累,与唐诗、唐词、唐古文、唐传奇屡受高度重视的学术历程相比,唐骈文(包括其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之一的李商隐骈文)的研究进程也将随学术大潮的起伏涨落而获得重生和迸发的转机,我们期待学术界涌现出更多有为的研究者,为推动这一进程的早日到来而做出贡献。

①岑仲勉:《玉谿生年谱会笺平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13页。

②张远东:《简论李商隐的文章艺术》,《名作欣赏》2012年第4期,第66页。

③韩雪晴:《略论三十六体骈文的创作风格》,《古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第45页。

④⑤刘学锴:《李商隐传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29页,第792页。

⑥常昭:《浅论唐代祭侄三名作》,《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51页。

⑦孙瑾:《约翰·邓恩与李商隐非韵文比较—〈以紧急时刻的祷告〉与〈樊南文集〉文体特点为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 年第1期,第162页。

⑧翟景运:《晚唐骈文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23页。

猜你喜欢

骈文李商隐研究
北魏新贵族的形成与骈文的新变
论骈文的发展与影响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石榴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