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2020-07-10齐利
齐利
【摘 要】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險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该组导管室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另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结合对照组分析结果,进行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另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水平得分、患者满意度得分和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患者焦虑评分较低,护理人员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得分较高,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较为多样,给予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有助于风险控制,也能提升护理人员水平和患者满意程度,改善患者心理态势。
【关键词】冠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焦虑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198-02
前言:
冠脉介入手术是介入治疗的一种,通过介入物疏通堵塞、狭窄的冠脉腔从而恢复血运,控制、预防心肌梗死和卒中等重大疾病。导管室为冠脉介入手术提供协助,该部门的工作质量、护理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冠脉介入手术的成果,也可能导致各类护理风险,常规护理管理对此作用不佳。分析认为针对性护理管理可应对常规护理管理的不足,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我院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60例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就不同护理管理措施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中,选取80例设为对照组,另于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中,选取8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48-74岁,平均(59.3±5.7)岁。观察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47-75岁,平均(59.4±5.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人员均为20名,护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对照组患者资料完整,观察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均接受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排除标准: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重视患者信息、病历资料规范处理和保存,通过环境管理减少感染发生可能,积极进行设备管理,确保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辅助。对该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该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分析基础上,保留基本护理管理措施,额外进行针对性管理,包括多元反馈、改进计划、执行监督和循环管理四项措施:
①多元反馈。由患者、家属、护理人员、主治医生等共同构成反馈小组,重点结合对照组已见风险进行反馈,了解风险发生原因,以及其他未察觉风险。包括导管消毒不彻底、导管规格不当、患者信息管理不完善等。在反馈小组提出各类问题后逐一进行记录。②改进计划。以反馈结果和回顾性分析结果为依托谋求护理改善,加强对所有护理人员的培育,使其牢固掌握导管室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要点,确保导管、介入物清洁无菌、准确及时提供。向患者和家属传递介入治疗以及导管室护理相关内容,提升患者知识储备和依从性。重视收集不同患者病情和个体信息,据此提供差异化护理服务,保证护理和管理的针对性,如患者血流缓滞应重视收集血运信息,加强凝血问题护理管理等。③执行监督。建立由护士长和医疗工作人员组成的监督小组,流动进行导管室护理管理工作监督检查,了解仍存在的问题和新问题,予以记录。④循环管理。在执行监督结果基础上,结合多元反馈、回顾性分析所获,拟定新的改进计划并推行,直到护理管理完善。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另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水平得分、患者满意度得分和焦虑评分。其中护理人员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得分均以自制10分制问卷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护理人员水平和患者满意度越高。焦虑评分以SAS量表表达,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态势越不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较低,见表1:
2.2两组护理人员水平得分、患者满意度得分和焦虑评分
观察组护理人员水平得分(9.2±0.5)分、患者满意度得分(9.6±0.3)分,患者焦虑评分(22.6±3.5)分,对照组护理人员水平得分(8.4±0.5)分、患者满意度得分(8.0±0.6)分,患者焦虑评分(36.1±4.2)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4.668、7.016、14.859)。
3 讨论
冠脉介入手术可实现冠脉硬化、堵塞等问题的应对,治疗、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导管室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辅助作用。护理风险则包括患者信息缺失、依从性差以及血管迷走反射等,影响治疗工作开展。常规护理管理对此控制效果不佳,护理风险发生率超过10%[1]。给予针对性管理,护理风险发生率下降超过5%,患者满意度、心理态势也得到改善[2]。本次研究结果与此相同,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人员水平等指标均较理想。措施上看,回顾性分析和多元反馈有助于了解导管室护理风险类型,改进计划以此为依托具体推行,可直接改善护理人员能力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执行监督可了解风险管理效果和不足,作为循环管理的依据,实现导管室护理风险的进一步控制。
综上所述,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较为多样,给予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有助于风险控制,也能提升护理人员水平和患者满意程度,改善患者心理态势,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娟.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探讨[J].临床研究,2019,27(06):188-189.
[2] 余芳,胡校云.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J].当代医学,2017,23(05):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