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2020-07-10朱佳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融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扎根于本土,增强广大师生的认同感。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的思路:树立文化自信,批判传统文化“过时论”;立足思政“主阵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带入课堂;注重情境引入,强化隐性环境渗透;深入社会实践,增强文化归属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多角度、多领域发掘内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深入融合的领域。
一、树立文化自信,批判传统文化“过时论”
随着历史的沉淀与反思,不断积累并历久弥新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在新时代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视现实,用发展的眼光正确评价历史与文化。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是“过去的文化”并不是“过时的文化”。在特定的语境下,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确实存在不合时宜之处,这只是片面的、个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经久不衰、代代绵延。目前,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倾向,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没有继承的价值。他们片面地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史正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封闭性所导致的。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片面的文化观,更是对历史的歪曲。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凸显,并且在不断的沉淀与完善当中。为此,新时代应当旗帜鲜明地批判“中华文化过时论”,在动态中领悟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在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勠力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完成有效融入。值得一提的是,有效整合是良药,但不是强药。 受文化认知偏差的制约,许多学高校大学生机械地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等同于传统文化,试图以偏概全,夸大范围和作用。
二、立足思政“主阵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带入课堂
思政课堂教学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从现实来看,思政课是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也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渗入。 这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立足现实,改革课程设置,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找准切入点,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要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教材是必不可少的载体。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来看,无论是理想信念的形成,还是道德法治的教育,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都必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才能使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更符合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为此,要对的相关教材内容进行改革、修正,适当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和份额,特别是在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等方面予以重视。不仅要在内容上有所渗透,还应该在教材中设置具体的章节,突出其重要地位。 除思政课之外,高校其他课程特别是选修课程更应当加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
适当结合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 例如,书法、绘画、陶瓷、戏剧等课程。这既能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呼应。
三、注重情境引入,强化隐性环境渗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形成与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环境是以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为基础,其中的渗透作用,往往不可察觉,但在无形中对大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此,可以从改变文化环境的角度,融入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其一,要进一步提高校园环境建设水平,给予充足的物质保障,包括教室装修、校舍及街道整体设备、校园绿化等,营造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文化场”,使校园环境具有“厚重感”,不断渗透在大学生思想意识,在心理思维层面产生无形的影响。 二是大力推进校园生活文化建设,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渗透,积极走近学生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真正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文化价值建设的出发点,以产生心理共鸣同时,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例如,开展文明寝室评选,寝室文化建设、大学生厨艺大赛等活动形式中就可以加入传统文化的色彩。最后,要加强精神环境建设,包学术氛围、学校氛围等,可以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以大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领悟文化的力量,更可以帮助他们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活动要用于创新,注重活动效果的针对性,充分重视隐性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四、深入社会实践,增强文化归属感
实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教学,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来说, 高校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等组织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大学生到养老院献爱心和志愿服务,组织大学生参观博物馆,组织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贫困地区帮扶等,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新时期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这些活动中,融入了传统的“孝道文化”、“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等精神价值,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增进认同。 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在校外创建教学实践基地,结合区域文化特点,开展地方性文化体验活动。组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讲队伍,积极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促进大学生成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信心,进而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工作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林小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0(03):49-51.
[2]张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文教资料,2020(05):96-97.
[3]周建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中的优势与路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1):57-60.
[4]郑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讨[J].教育观察,2020,9(02):9-10.
[5]承友明,吕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陇东学院学报,2018,29(06):123-126.
作者简介:
朱佳(1982-),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