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两国翻译史起源的概述与对比

2020-07-10侯墨兰

青年生活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宗教起源中俄

侯墨兰

摘要:翻译活动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在与别国进行文明交流或贸易往来时,翻译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研究某个国家的翻译史,有助于了解该国家的文化来源与发展历程。本文概述了中俄两国翻译史的起源,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者各自的特点,总结了二者的同一性。

关键词:中俄;翻译;起源;宗教

1.中国翻译活动起源

在中国,普遍认为翻译活动滥觞于汉代,起源于佛经的传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在此之前,已有春秋时期楚国民歌《越人歌》,这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此外,我国周朝时就已设立译官一职。《礼记·王制》中说:“五方之民,言语不通”,为了能够“达其志,通其欲”,各方都有专人,北方当时称其为“译”。后有佛经译者在“译”字前加上“翻”,成为了“翻译”一词,一直沿用至今。这即是“翻译”一词的来源。如果自此算起,中国的翻译活动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而佛经的翻译是从外语向汉语翻译的开端。严格来说,楚、越两种语言的互译应是汉语内部两种方言的互译。而佛经的翻译则是从梵语到汉语,两者一个属印欧语系,一个属汉藏语系,彼此完全是外语。

“伊存授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翻译佛经的痕迹。正式的佛经翻译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两年。当时白马寺住持是安世高法师,这位西域高僧遍读经书,依照藏经图寻到了鹿台山香岩寺的经书,历经二十余载翻译成95部115卷经书。后来,支娄迦谶来到中国,也译了十多部佛经。

这几位基本就是中国翻译活动起源的几位代表人物。虽然后来又有鸠摩罗什、玄奘等造诣更高的得道高僧,但已是翻译活动高潮期的代表,已远离了翻译的起源时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的历史上的确人才辈出。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说:“在中国,佛经翻译自后汉至宋代历一千二三百年,这样历久不衰的翻译工作,在世界上是空前的。”

2.俄罗斯翻译活动起源

俄罗斯的翻译活动起源于基辅罗斯时期。当时正值古罗斯与拜占庭、德国、法国以及东方各国,在贸易、政治与文化交流方面的活跃期。得益于这些交流,俄语开始了与各种外语的频繁接触:首先是与近亲语言古保加利亚语,以及中世纪希腊语,斯堪的纳维亚语,德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和突厥语等等。与此同时,俄语的词典编撰有了一定的初期经验,这些经验在中世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保留至今的古罗斯文献中,各种译作和对于翻译活动的记载因其数量上的庞大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足以见得翻译活动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

古罗斯时期,译自中世纪希腊语的作品居多。尽管翻译内容与宗教性文学(如《圣经》、《圣徒传》、祝祷文等)以及历史纪事体裁的作品相关,但所用语言仍未脱离古罗斯当时常用俄语的性质与特点。有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并强调了这样的事实:古罗斯时期的翻译技巧在完善程度上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比如在翻译优素福·弗拉维(古犹太历史学家)的《印第安人战争》和其它外国文学古文献的过程中,这种翻译技巧的提升就有所体现。在这些古罗斯的外文译著中,尤其受欢迎的有比如《亚历山德里亚》和《特洛伊寓言》这样的作品。

正是由于鲜活的民间语言对书面语言的影响,和逐渐形成的自成一家的高水准翻译规范,以及在词汇、修辞方面都相当丰富的古斯拉夫语的文化等等这些一系列的因素,才有了古罗斯时期翻译作品的高水平。

在14~17世纪期间,莫斯科兴盛时期,外文译著继续在古罗斯蓬勃发展。其中宗教文学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比如祈祷书一类的书籍。十四世纪,一位叫马克西姆·格雷克(1475~1556)的博学多才的修道士,于1519年从希腊被请到了罗斯国的莫斯科。他对于校正、发展与完善希腊语译作的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总体来说,18世纪前的几百年里,是俄罗斯翻译活动的发轫期。虽然与一些西欧国家相比,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上都稍显逊色,但规模已算庞大。况且俄罗斯的翻译事业同它的文学事业一样,同属于后来者居上的类型。比如在18~19世纪期间,也有如罗蒙诺索夫、普希金、茹科夫斯基、莱蒙托夫、费特、波捷布尼亚等文学、翻译大家。当然,这也不能算在俄罗斯翻译史起源时期之内。

3.中俄两国翻译起源的对比

根据前面分别对于中国和俄罗斯在历史上翻译活动起源的概述,经过比较与分析,不难看出,两者有着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可说是巧合。

最大的一点相似之处,就是两国最早期的翻译活动都与宗教文学息息相关。无论是传入中国的佛教经书《浮屠经》,还是流传入俄罗斯的基督教与犹太教经典《圣经》,都是典型的宗教文学。为何人们对外来宗教,对外文宗教文学如此感兴趣呢?这就要说到宗教之于当时人们的意义,以及宗教文学的创作目的。

古时,对于宇宙与自然的一些现象,人类还处于好奇,困惑和敬畏的情感态度中。人们有着对未知的探索,也有着渴望解脱与永生的追求。因此,人们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人们对其产生了敬畏、崇拜,进而衍生出信仰认知以及仪式活动体系。从这一方面来看,宗教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寄托。世间种种宗教团体之成立,往往站在超越民族与国家的角度上,以人类全体为中心。

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宗教便不再是单一地以口口相传,或参拜仪式等形式传播教义,宗教文学应运而生。比如西方的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包括基督教故事、圣徒傳、祷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等各类题材的作品。其中均是描写上帝的万能、圣母奇迹、圣徒布道以及信徒苦修的内容。

不能否认的是,宗教是受制于政权的。对于统治者来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无论是佛教之于古中国,还是基督教、东正教之于古罗斯,如果对于政权有益,可利用其得民心,自然受到欢迎和追捧,不然的话,如果挑战政权,也必定会遭到灭顶之灾。

总而言之,人们对于宗教题材译著的重视,或者说翻译往往起源于宗教文学的原因,除却人本身对神灵、宗教的依赖与向往,还有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接纳、倡导的态度。

中俄两国作为睦邻友好国,各自都拥有悠久辉煌的历史,拥有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汉俄两种语言间的翻译,既要通晓母语与另一门外语,熟练掌握翻译理论与技巧,也要博古通今,了解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与翻译史。只有从多方面培养自己,才能成为21世纪新型、全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宗教起源中俄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