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风意蕴充满课堂
2020-07-10张智珊
张智珊
摘 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让诗风、诗意充满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诗词的魅力,体会语言的精髓,领悟诗中的真情,领会诗中的意境,受到古诗词教育的熏陶,从而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使得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
其实想要教学小学语文古诗词并不难,但是想要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它的美,从而提高自身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是比较难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时教学古诗词真正意义,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进行对诗词内容的梳理、重点词汇的讲解,让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诗词所具备的魅力,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印象停留在无趣中,因此,想要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乐趣,提升其对古诗词鉴赏能力,感受古诗词的美,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就需要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让诗风意蕴充满整个课堂,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兴趣。
一、从语言入手,体会语言精髓
作者在写诗词时一定是通过反复推敲的,才会使得诗句的语言精练、生动、形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对字、词、句的分析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进而掌握诗词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到语言之美。比如教学唐代诗人杜甫所学的《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时,可以通过“黄四娘家花满蹊,千多万多压支低”这一句当中的“满”“压”对诗词进行分析,诗词中“满”和“压”的意思,是什么满了小路?是什么压弯了树枝?为什么要用压和满这两个字呢?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就可以从中深刻体会到作者为什么用这两个词,感悟到用词的精妙之处,将小路都铺满了,树枝也压弯了,更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的多。再例如,学习《忆江南》这一课时,其中道出了江南的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教师可以着重对诗词中“胜”“如”两字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这两个词用法的精妙之处。日出的颜色比火还红,绿绿的江水,让学生通过对字词的理解就能深刻体会到江南的风景秀丽,从而让学生体会诗词的美。
二、领悟诗中真情
古往今来所有的诗词中,不难发现每一首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通过对诗词的品行和鉴赏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诗词当中的情感,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解读诗词当中的情愫,让学生领悟诗词中的真情之美。例如在教学《游子吟》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母亲的视频:孩子慢慢长大,母亲慢慢变老,然后让学生讲述母亲都为自己做了一些什么事?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然后引入接下来要学的新知,看一下古代有位母亲为自己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再播放PPT,让学生进行诵读《游子吟》,教师可以提问:诗中母亲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事?,她是怎么做的?,通過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儿子将要远行之前,母亲一针一线的为他缝制衣裳,感受母亲担心儿子很久回不来,而将衣服缝的特别结实,讲述了母亲对孩子的厚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赏之情,通过对诗句的鉴赏,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情愫,也通过对诗词的理解,感悟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培养学生要懂得感恩,提升了学生思想品德。
三、领会诗中意境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调和境界,体会诗中意境需要用心慢慢领悟,通过品读经典诗词能够深刻领悟到诗人在语言之中隐藏的思想感情,体会情境相融、韵味悠长。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想象让学生身处情境之中去切身体会古诗中的意境,如在教学《春夜喜雨》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春雨落下的声音,让学生闭眼想象聆听,然后跟着教师的引导进行想象:春雨滋润万物,落在麦田、落入小溪,然后再为学生播放春雨下万物生长的蓬勃景象。通过播放春雨落下的声音将学生带入诗境,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体会万物生长的景象,感受生命的力量,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理解《春夜喜雨》的感情基调,通过创设情境,将诗中的情境描绘的栩栩如生,使得学生仿佛亲临现场一般,深刻体会到诗中情境之美。
结语: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古诗词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要让学生从古诗词的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古诗词的教学,勇于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不断进行实践和调整,最大程度上的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乐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诗风、诗意充满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得其认真学习古诗词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素养,体会古诗的语言之美、真情之美、意境之美,感受我国璀璨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姚海燕.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4(8):46-47.
[2] 冯娟.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微[J].学周刊,2018(34):65-66.
[3] 张留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2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