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艺术形态的关联

2020-07-10向亚莉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形态造型形式

向亚莉

摘要:设计形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其产品形态总是与其功能、材料、结构等要素分不开;美术分为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大系统,其作品的空灵与精神性支撑其存在的社会价值,而完成手段的具体性、形象性和切实技巧又是现实可行的。二者都是把握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

关键词:形态;造型;形式;视知觉;结构;功能

“形”通常指物体外在形状,“态”为物体蕴涵的神态;“形态”便是物体外形与神态的结合。我国古代就有“内心之功,形状于外”、“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等论述,阐释了形与神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正如“无形而神则失,无神而形则晦”。

形态学又称“造型论”,从美术创作的形象化手段来看,造型性是其重要的形态表现,故美术又称造型艺术;作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无论外观还是完全意义的产品设计都必须解决形状、色彩、空间等基本造型要素问题,故形态造型贯穿设计活动的始终,造型设计是设计形态的主要形式问题,只不过在设计领域,形式更多是为了最终服务于物质性功能,而美术领域中的形式是为了传情达意的精神性功能。

如果把设计范畴和美术范畴比做两个交叠的圆,那么相交部分就是以造型艺术为基础的形式问题。二者皆遵循造型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如:1、体量感,体积感和量感,物理的心理的量感;2、秩序,从产品形态变化各因素中便可以寻找到规律和统一性;绘画作品所呈现出的宁静端祥与创作过程均力求用秩序带来超乎完美的画面效果。3、稳定感,物理上的力学稳定感与视觉上的稳定感。4、统一与变化。5、对称平衡与非对称平衡。6、分割与比例(数学上的等差级数,等比级数,黄金比例等等)。

美术创作的造型形态与手段,造型是重要要素,美术即造型艺术,被分为纯艺术和工艺美术两大系统,蔡元培曾把纯美术同诗歌、书法、音乐等并列视为文艺美术的范畴,区别于工艺美术。而工艺美术恰恰又是设计范畴所研究和借鉴的重要内容。所以说,从造型因素的角度讲,设计形态和美术形态虽然各异(前者囊括环艺、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材料设计等等,后者包括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等),但是却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的来说,设计从美术形态中吸取丰厚的营养,受到美术思潮流派的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在工业时代以前,许多画家同时是雕塑家、建筑家、工艺美术师,分工并不像现代工业社会这么细。设计和美术如同同源异体的兄弟,都是人类文明伊始便存在的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精神需求问题,从一开始便脱离不了艺术的根系。

在艺术院校内,纯美术似乎更像是艺术类中的文科设计相比之下则有些偏理科性质了。这恐怕又与设计学科的复杂性综合性分不开,设计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与心理学、企业营销、美学、几何学等等不无关系。从这一点看,无疑,纯美术学科真的更“纯”更呈现出一种“静”的态势。这又与设计创作因素的复杂性(理性化、社会化、流行趋势化不断创新更替),以及美术创作因素的相对单纯性(艺术家个人思想的集中体现)不无关系。

接下来,我着重论述的是设计形态和美术形态的区别。从设计角度讲,形态造型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其产品形态总是与其功能、材料、结构等要素密不可分。产品形态是所有这些因素所构成的“特有态势”,给人一种整体的观赏形式。

在功能上,设计的功能性是一切造型活动的基础。包豪斯时期便提出“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理念,成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奠基。其实早在战国时期的韩非便说过“玉厄无当,不如瓦器”,可见古人己意识到功用在器物造型中的价值。美术形态在功能性目的性上并不如设计这般强调,其空灵的精神表现,尤其中国画虚空空灵学说,形成了艺术美的辩证法。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谓之媚俗,不似谓之欺世”。但美术作品的精神力量不可忽视,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力量。今天,科技日新月异,物质不断丰富,设计的功能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使用功能的物质性范畴,它同样延伸到了审美文化功能,“绿色设计”成为新世纪发展方向,树立长远的生态观,充分利用“形态契合”、“形态组合排列”等原则进一步探索,以形态特殊的結构扩大功能价值,最大限度节材、节空间、减少资源投入。

在视知觉方面,设计的产品形态一般通过人们的视觉、触觉来感受,视觉信息是主要感觉来源。在设计形态变化中,错视现象尤为突出,长短错视、角度大小错视、远近错视、高低错视,分割、位移、对比、残像、幻觉等等错视,都对产品各部分形态的处理具有现实意义。而美术形态中的作品不具有这些丰富多变的造型手段,主要以传统绘画图式为主,遵循造型基本规律,即使是最前卫的艺术作品也感性化语言、隐晦的语言为主,力图达到一种开放的不确定的交流方式,少有设计作品中节奏感极强的、目标主题确定的特点。

综上,无论设计形态还是美术形态的创造,都是作为一种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而存在。二者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人类把握世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前者为艺术与物质技术手段的结合,后者艺术手段较为纯粹罢了,前者着重解决物与人的关系,后者解决人自身的精神和心理领域的问题。

猜你喜欢

形态造型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