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宁波样本研究*

2020-07-10徐明伟

高教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合作一带一路

徐明伟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背景与现状,列举宁波和中东欧国家开展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通过对双方开展高等教育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开展高等教育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1-0035-04

Abstract: Since the launch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Ningbo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By studying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Ningbo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enumerating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the cooperation, and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operation, the current research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Ningbo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Keywords: Ningbo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宁波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启航港,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地。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宁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与中东欧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力的促进了经济、人文方面的交流,为开展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宁波样本。

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落实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各项任务,为推动宁波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开放、交流、大融合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提供了智力支撑。

一、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背景与现状

(一)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宁波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中国-中东欧国家“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宁波通过港口物流优势,充分抓住对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优势,正成为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往来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宁波提出,要将自身打造成为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与中东欧双向投资合作、中国与中东欧人文交流三个“首选之地”的建设目标,并新组建全国首个专职于中东欧合作的中东欧博览与事务局。作为唯一聚焦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国家级展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现已成功举办五届,宁波抓住这个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以经贸往来为着力点,推进与中东欧国家全方位的合作交流。

据统计,2018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不含希腊)的贸易额为822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55.4%,特别是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较2011年增长了80.7%;而2018年宁波与中东欧16国进出口额达243.6亿元,增长23.1%,其中,出口210.5亿元,增长22%,进口33.1亿元,增长30.5%。随着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全面深入,贸易额递增态势逐步形成,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人员往来更趋频繁。

(二)宁波高等教育比较优势

近年来,宁波市高等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现有像宁波大学这样综合研究型的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有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宁波财经学院这样应用型大学、有宁波诺丁汉这样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大学、也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这样一批高水平的高职院校等不同类型高等院校16所。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主要学科门类和专业,有些学科专业处在国内和浙江省一流水平,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供应链、电子商务、汽车工程、海洋力学、海洋生物、船舶等学科专业优势特色明显,这些正是中东欧国家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科专业。宁波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较高,几乎各个高校都开展了相关合作项目,为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开展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比较优势

作为现代大学制度重要发源地之一的中东欧地区,同样有着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近年来,随着中东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融入大欧洲,特别是许多国家加入欧盟,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发展。许多中东欧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发展,加大投入,不断激发高等教育革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坚持研究型大学以理论研究为主,职业型大学以应用性为中心,不同大学形成了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比如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在音乐、数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也在全球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很多国家高校一方面实行高水平人才引進计划,另一方面推动本国高校与国外科研院所加强合作,采取联合培养、联合开展科研合作等方式,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一些高校在全球享誉盛名,如波兰华沙大学、捷克共和国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等高等学府。

(四)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贸和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宁波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与中东欧国家的往来也日趋活跃,合作日益多元,影响力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合作项目遍布各个领域。合作方式既有高校之间的共建学科专业项目、互派留学生项目、学分互认项目、短期文化交流项目等,有一些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创新中心,同时还有一些校企合作项目,通过两国高校牵线搭桥,进行企业人才培养项目。

从2014年开始,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宁波与许多中东欧国家建立友好城市,以及与捷克、波兰、拉脱维亚等驻华使领馆建立了教育战略合作关系,在师生互访交流、合作办学、科研协作等许多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据统计,宁波与多达16个中东欧国家签署了上百项教育合作项目,宁波的高等院校与中东欧16国的90余所院校建立并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涉及学分互认、互派留学生、共办特色专业等85个合作项目,年均师生双向交流突破500人次。建成了“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成立了宁波中东欧合作研究院、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北外丝路研究院宁波分院、拉脱维亚研究中心等国别区域研究院、研究中心等,成立了“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丝绸之路商学院联盟等多个高校专业联盟,以及捷克语言文化中心等小语种中心。同时,随着企业走出去战略,对跨国家、跨行业、跨学科的国际化人才需求大幅增长,宁波高校携手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产教融合境外办学新形态逐步形成。

二、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影响因素

应该看到,虽然宁波高等教育在与中东欧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在合作办学、合办优势学科专业、互派留学生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与日益频繁密切的经贸和人文往来相比,还有很多合作的空间,同时也要看到,许多影响因素制约着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

(一)合作存在不均衡,合作领域需要拓展

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走出去”多,“引进来”少。由于中东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合作发展的意愿也是各有不同。而宁波市与很多国家的贸易往来冷热不均,人文交流存在较大差异,宁波市域范围内的各高校国际化水平也存在差别。合作的区域拓展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分布不均衡问题,需要进一步扩大交流,加强与更多的沿线国家进行合作。许多合作和开展的项目,只是集中在波兰、捷克等少数国家、个别地区和个别院校,在个别学科专业间开展。

(二)学科专业涵盖不全面,合作层次需要提高

从目前来看,合作办学的专业比较单一,不能更好适应经贸和人文交流的需求。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的合作总体来看体量还是较小,规模不大,特别是专业学科涉及的面还比较窄,学科专业分布还不均衡不平衡、科研学术合作机构的形式内容都比较单一。首先需要在做好扩大合作数量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拓展学科专业合作的面。要正确处理好规模和质量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要根据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战略,合理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规模太小,合作布局不合理,就满足不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双方经贸和人文往来的需求。要加强合作项目的管理,从抓合作质量和效果着手加强合作提升。其中,财经商贸类合作项目居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公共管理、医疗卫生、农林牧渔、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领域专业还较少,高层次综合性、跨学科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加大培养力度。

(三)质量评价指标不够健全,合作支撑体系需要完善

要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合作,深化合作内涵,就需要建立起双方都认可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学科专业建设标准支撑体系。在评价指标和质量把控方面,涉及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标准、课程质量評价指标、社会评估指标、学分互认规则和方法等支撑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从语言学科开始,制定双方认可的语言等级考试标准,互设相关考试机构,推动语言考试等级互认制度。宁波作为中国的一个计划单列市,虽然有一定的合作办学自主权,但涉及到高等教育质量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合作政策制定等方面,还需要争取从国家的层面,成立工作小组,通过更高层面的协调、协商和推进,来共同协商制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各类标准,签订相关协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三、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对策建议

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合作,对促进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持续推动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向着更高目标健康发展,按照国家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的目标任务,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满足“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建设发展对各类人才的急切需要。在这个背景下,可着重推动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战略规划引领

根据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所涉国法律法规、教育政策特别是高等教育政策,加强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从政府层面研究制定宁波与中东欧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和中长期发展蓝图,通过合作项目的合理布局,统筹集聚相关国家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加大合作力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将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纳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教育行动计划,争取政策支持。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拓展各层级各领域的教育合作交流,特别是可以加强一些民办高校和一些中小规模的高校院所的合作与交流,重点加强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科技应用、工程管理等多领域的合作。

(二)建立多元合作交流平台

不断畅通沟通、交流与协商机制。在现有的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会的机制基础上,建立常态化的合作交流机制和平台,可以进一步考虑成立宁波-中东欧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结合“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这一国家级展会,创新交流合作模式,将沿线国家更多纳入统一的框架协议中来,邀请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他们搭建更高层次的跨境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会商平台。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机制建设,既要重视政府层面的交流,也要重视办学合作主体的交流。推动教育机构的合作往来,对于活跃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留学生的往来,对于深化两地的文化交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健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积极建立各国互认国际通行的统一的国际化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实现学分在不同国家、不同院校之间的互通互认。通过有关国家教育部门的积极协商,加强在高等教育学位评价与标准、学科专业课程认证等方面合作协商,建立相关国家共同认可、专业水平可比较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实现学历学位互认。另外,依据国际通行的高等教育评价规则体系,还应构建国际化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成立质量评价和咨询机构,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跨境办学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相互认证制度建设,推动人才流动。可以结合大型企业人才需求,加强国际化人才认证、职业认证、技术认证等。

(四)合办优势学科专业

加强优势学科专业交流合作,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围绕国家发展需求,特别是一些与相关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尤其在通信工程、信息系统、新材料、现代农业技术、人工信息智能、跨境物流和供应链等传统优势领域学科和战略性新兴领域学科。加强宁波高校与中东欧知名院校在相关行业领域标准、企业生产质量认证标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可以先在高校间推动学分转换和互派留学生,进而实现学位认证。在优势特色学科的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共商共建共享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资源。通过引入全球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开发最新的与国际标准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打造宁波与中东欧国家教育国际合作机制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区等,实现优势特色专业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

(五)设立专项基金

多方筹措,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设立宁波-中东欧高等教育专项基金。扩大奖学金规模,设立多种形式留学生奖学金,特别是用于资助一些行业特需急需的高端人才培养,资助一些学业优秀的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加强高校师资交流,支持一批学术访问交流项目,提升能力建设,在更高更广层面推动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等。争取企业的资金支持和投入,通过委托培养等方式,为企业共同培养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加强留学人员服务体系建设,成立相应服务机构,加强对留学人员的就业、医疗、居住等的服务。举办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特别是多形式组织青年领袖的互访与交流,加大对双方高等教育的认知程度,加深彼此文化认同,吸引吸收双方更多优秀学生赴对方院校留学深造。

总之,从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困难,以及继续开展相关合作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需要国际化人才的智力支撑,也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深入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外文出版社,2015.

[2]史望颖,蒋炜宁.宁波“联姻”中东欧,打通“一带一路”教育大动脉[N].宁波日报,2018-06-15(006).

[3]周谷平,闞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22.

[4]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宁波宣言”发布[EB/OL].人民网.http://world.people,2015.

[5]朱达.“一带一路”托起多国“教育合作梦”[N].中国教育报,2018-11-13.

[6]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Z].2016(07).

[7]戴续妹.宁波和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和合作研究——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7(33):45-47.

[8]邱璐轶,华忆迪.“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宁波与中东欧国家产教协同实践研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9(7):16-19+38.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合作一带一路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