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创新研究
2020-07-10常子业
常子业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三观”教育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正确的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应该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其中,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研究,寻求有效的途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寻求务实,已经成为今日教育各界给予关注的重点,如何促进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职业、综合能力素质养成,成为目前诸多教育界人士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人文关怀;创新研究
一、高校职业素养教育创新重要性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呈现复杂化,主要表现在:既有前进的一面,也有倒退的一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有积极中隐含着消极的东西,也有消极中含有可取的东西。
因此,学校应加强育人、教学和管理,将此“三位一体”的机制强化完善。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十分重视。目前,高校职业素养教育建设主要集中两方面:其一,逐步加强对职业素养教育者队伍的建设;其二,职业素养课程设置未曾忽视。高校教师需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形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高校学习、生活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强化其育人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除教授文化知识之外,亦需对学生在思想上进行引导,培养其较高的素养;高校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对90后、00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其次,要紧紧抓住影响大学生职业素养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要教育和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指导他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要出发,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加强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尝试实行不同专业、不同基础分班授课及专题研讨授课等方式。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和育人功能,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各门课程和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去教育学生,用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去引导学生,塑造一代有高尚人格理想和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青年大学生。
二、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创新研究分析
(一)教育理念创新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一,由工具化向人性化转变,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针对我国传统职业素养教育由于人性的缺失而导致的工具化、功利化、机械化的倾向,我们必须把人性化贯彻到职业素养教育的整个环节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指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从而丰富和发展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第二,实现职业素養教育生活化。传统职业素养教育,疏远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给人以高高在上的疏离感,以至于有人评价职业素养教育“假、大、空”。人文关怀应该成为现代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职业素养教育要关心被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关注他们的物质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第三,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传统职业素养教育中,偏重以理服人,忽视以情感人,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是导致职业素养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人既是有理性的又是有情感的,在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如果带着饱满的热情同时又关注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制机制创新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一些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发现“发达国家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无意识和非强制性。它们不回避公开、正面的灌输教育,但又认为这种直接、公开、显性的方式由于目的过于明显,观点过于鲜明,容易给人强迫灌输的感觉,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思想政治、道德要求等的理解和内化。所以,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更多地倾向于糁透性和隐蔽性的方式,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时。反观我国的现实,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毫无疑问,这一点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但也必须看到它的局限,真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合力。一定要发挥两个合力的作用,一是学校内部的合力,改变大学中只有少数政工干部、辅导员和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负责的状况,使更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课教师加人到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的队伍中来,形成合力。二是社会合力,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和家庭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成员的职业素养对学生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特别是大众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总结
应对90后、0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对高校职业素养教育创新影响的另一对策,笔者认为将法制约束与道德自律相结合,法律和道德最鲜明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强制性,不为人的主观意志左右,而后者则具有自觉性,主要依靠个体思想上的认识规范其行为。因此,对于高校职业素养教育创新,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性,对于这一点,前文所述加强育人、教学、管理“三位一体”机制的建设,对学生道德自律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手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因90后、00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其身心发展进入大学阶段尚未十分成熟,故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等方面不能有效控制。此时,强制方式的作用凸显出来,以此规范、约束其行为,对其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因此,从法律层面诉求,研究相应、合适的条文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