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境感知对学生学习方法改变的影响思考
2020-07-10王亚军
王亚军
摘 要:鉴于传统学业测评多集中在无交互方式的试卷考试和简单线上反馈系统,缺少认知学生本身真实想法和交互式学习,根据前期对本科专业课程教与学思考,结合笔者进行过多次教学改革尝试体会,以学生为中心作指导,建立以学生自主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学业评测-互长课堂二元体模式。在教学全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短文写作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能力提升的刻意练习;通过教授和互动讨论方法,引导学生间讨论和师生间互问练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理念。旨在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方法;情景兴趣;学业评测;互长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1-0103-0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hinking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 the early stag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experience of teaching reform for many times, and guided by student-centeredness, a binary model of academic evaluation + mutual classroom oriented by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metacognitive ability is establish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we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metacognitive ability through the structured essay writing, and guide the students' discussion and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eraction through the teaching and discussion method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student-centeredne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learning methods; situational interest; academic evaluation; mutual classroom; student-centeredness
中國愈发深刻领悟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这些都需人才来创造,因此,人力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教育无疑进一步得到关注和重新审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以适应“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在此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甘肃省委21号文件部署,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标,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践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 OBE)[1],探索构建新教学模式,适应新经济与新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教学改革中,学业测评是以国家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然而,学业评测仅实现筛选和选拔功能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它必须逐渐担负起监测教育质量,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重任。同时,传统学业测评多集中在无交互方式的试卷考试和简单线上反馈系统,缺少了认知学生本身真实想法和缺乏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的能力。因此,基于OBE理念[3],以学生为中心指导下[4-6],需不断探索新型的学业测评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本文结合笔者在多年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及感想,旨在为以后更好地实施教学项目和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学业评价现存在问题
现阶段众多学业评价以总结性评价,多侧重记忆和闭卷考试较多,这些均导致许多学生只重分数不重能力。有什么样考试容易养成什么样学习,平常学习刻苦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常常未必成绩更高,而有些学生考前突击可不挂科。这些均导致出现了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和甚至出现了替课软件等现象。记忆性知识最大特点是遗忘速度快,是一种低层次学习。对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不利。就算是启发式教学也多停留在如何弄懂书本知识,难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果单纯试卷考试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和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那出路何在。OBE是一个重点强调能力培养的教育“系统”:围绕着培养目标的改进和实现,有一套较完整的设计、实施、评价和评估理念。OBE重视学生行为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教育中融入通用能力,能够使课内、课外以及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培养整体。
二、探索课上课下混合教学的新模式
根据前期对本科专业课程教与学思考,结合笔者进行过多次教学改革尝试体会,以学生为中心作指导,建立以学生自主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学业评测-互长课堂二元体模式。在教学全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短文写作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能力提升的刻意练习,通过教授和互动讨论方法,引导学生间讨论和师生间互问练习。
使用此新模式之前,需审视或修改的课程目标,建议参考John Biggs 的可视化的学习成效分类法(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s,SOLO)[7]。SOLO分類法,其实就是一把测量学习深度的尺子。这个尺子有五个刻度,越往下越深,第一个刻度,代表什么都没学到。这肯定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第二个刻度,代表学到了一小部分。第三个刻度,代表学到了较多,甚至能全篇背下来,是个“复读机”状态。在这一层次,教学目标可参考的动词有:复述、说出、写出、识别、标明等。第四个刻度,代表学到的东西发生了关联,可以是内部的关联,也可以是外部的关联。在这一层次,教学目标可参考的动词有:类比、比较、分类、举例、解释、应用。设想可能的应用情景也可以。第五个刻度,代表基于这些知识产生了新的东西,也就是进行了创新。反思也在这个层次。在这一层次,教学目标可参考的动词有:反思和创新,创新包括但不限于提出新假说、新理念、新概念等,或呈现新作品等。
(一)课上教与学模式
“课上教学”包括老师传授知识、学生间讨论、总结梳理三环节。
1. 老师传授知识环节:以老师为主,通过传统板书和PPT引导学生贯穿所学内容、剖析重点和难点、认知新知识新领域等。
2. 学生间讨论环节:以学生为主,间隔1周或2周开展,基于对分课堂模式[8],围绕课下学生自己完成的反思报告提炼的知识难点,通过课堂分组,每位学生均须总结出1个关键知识点(亮闪闪),教师适时补充,完成对上一节课知识点的完整梳理,提醒学生特别注意的的地方;1个知识难点(考考你),进行组内学生间互考问来提高对某一知识更深认知;1个知识疑惑(帮帮我),进行组内寻求帮助,提高对疑惑问题的解答。在组内解决不了的知识问题,可以寻求其他组学生解决。
3. 梳理总结环节:以老师为主,通过完成老师汇总学生反馈的知识难点和疑惑,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为下一堂课进行前序讲解。
(二)课下学与测模式
“课下学测”包括反思报告撰写、同伴测评、教师校正分数三环节。
1. 反思报告撰写环节,通过构建对应所学知识的相应问题,请学生们进行相应问题的反思报告,可以使用多种撰写方式来解答之前所学知识的疑惑和收获等内容,同时,就知识重点、难点和疑点通过“亮点帮”方式,提炼出来,在下一周后“课上教学”中交流讨论。
2. 同伴测评环节,采用同学间互评价报告内容的质量,通过是否抄袭,是否有亮点,是否对自己有启发等方面进行打分。
3. 教师校正分数环节,老师就撰写内容完整性、逻辑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打分。
这里需要注意,第一,在批阅学生的反思报告时,除了给打分外,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就是构建实例库,主要是把那些典型反思报告拿出来,单独保存。对于零分标准、得分标准、扣分标准、满分标准,都需要有典型的反思报告实例库。采用同伴互评的老师,也构建实例库;第二,课堂讨论,虽然没有人数限制,但教室的桌椅需要能够移动,学生分组建议以4-6人为限,让每个学生有充分的发言和表达机会。分组可以注意男女搭配,好学生、差学生搭配,最好不要整个学期固定,而是调换几次,让学生有机会观摩别人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方法;第三,任务强度不减。需要学生课后学习,希望能有内容丰富、有一定难度的优秀教材,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环境中,体现出中国无与伦比的团结和值得依靠的强大,同时,教育界也表现出负责态度,在小中高和大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开展网上授课。本学校统筹利用学校网络资源服务平台和各类开放性、公益性网络直播平台,整合调集适配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家庭电脑和智能终端等,实施在线授课(听课)、线上辅导、讨论、答疑等活动,有效实现“延迟开学不停教、不停学”的工作要求。不过,除了网络稳定性等其他客观原因外,众多老师反映出了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比面对面课堂授课难度大,无法准确把控学生的接受程度。相比之下,本人开展网上授课过程中采用反思报告撰写、同伴测评、教师校正分数三环节的“课下学习模式”,得到了较好的成效,学生的接受程度得到真实体现。
三、教学新模式主要特点
(一)新模式建立的主要依据
1. 同伴互教法[9],由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马祖尔提出,即将思考、结对、分享相结合。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把主要部分课堂时间分配给老师进行讲授,另一部分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并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让学生在两个过程之间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2. 全过程持续提升学生学习投入度。当学生觉察学习内容与自己目的有关时,有意义的学习就发生了。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可以使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得到发展。同时,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10],将知识、技能传授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采用职业操守、工匠精神、经典事迹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观等,激发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时,就会促进学习。
(二)新模式的创新之处
1. 相比单纯课堂改革措施,如翻转课堂等,在课堂组织上,全部是交互式学习,而本研究实践模式的一半是讲授,一半是交互式学习。在知识传递上,本研究实践模式缩减但保留了教师的讲授过程,而翻转课堂用视频观看完全取代了讲授过程。通过强化课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时间引入交互式学习,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打破单纯灌输的传统授课模式。
2. 相比单纯线上教学模式,如慕课等,运用互联网构造虚拟课堂,让一个教师面对不同学生,无法准确把控学生的接受程度;同时,授课教师基本无法与学生有效交互,而生生交互更多局限于网络空间,效果更差。
四、结束语
教学环境感知的课上课下混合反思报告的新型学业测评实践,针对教学流程进行改革,不强调也不依赖多媒体视频和互联网,但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灵活、自由地利用这些技术手段,课上与课下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实体与虚拟结合,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混合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33-38+74.
[2]辛涛,姜宇.教育问责背景下学生学业评测的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6-41.
[3]王永泉,胡改玲,段玉岗,等.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62-68.
[4]赵炬明,高筱卉.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8):36-40.
[5]赵炬明.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下)——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30-46.
[6]赵炬明.助力学习:学习环境与教育技术——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7-25.
[7]Lucander H, Bondemark L, Brown G, Knutsson, K. The 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SOLO) taxonomy: a model to promote dental students' learning[J]. 2010, 14(3):145-150.
[8]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16-118.
[9]杨满福,郑丹.重构深度学习的课堂——哈佛大学马祖尔团队STEM课程教学改革综述[J].教育科学,2017,33(6):30-38.
[10]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476(11):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