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医院建筑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组织设计

2020-07-10华文平

建筑与装饰 2020年7期
关键词:外部环境

华文平

摘 要 国内大多数综合医院由于门诊种类齐全,医技部门偏多,导致医院建筑体量过大,而用地又相对紧缺,因而造成医院建筑进深大,采光不足,缺少绿化等弊端。为了改善医院建筑的这种现状,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医院建筑的外部环境如何做到舒适有序,内部组织如何做到高效简洁,使其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能增强患者对医院的归属感。

关键词 外部环境;舒适有序;内部组织;高效简洁

医院是一个社会医疗水平的集中体现,从医院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服务社会的医院也正在经历不断扩张的过程,这种情况在大型综合医院二期、三期扩建中就可窥见。至今为止,医院给患者留下的往往是“封闭”“神秘”“传染”“戒备森严”“不宜久留”等负面形象,而从建筑师的维度分析,医院确实拥有很多医疗建筑的特性,但同为公共建筑属性的医院建筑,理应在设计中唤醒这方面的记忆。

1外部环境

1.1 医院景观

医院景观设计的主题是自然健康,主要满足病人的休憩颐养,休闲娱乐。如乌镇康复医院,围绕一座湖景公园错落布局。此外,良好的环境设计也有利于院方工作效率,改善病人情绪。景观的设计需满足以下三个原则:

(1)“自然”。位置城市闹市中的医院建筑,要想近距离的亲近自然,主要的方式是预留足够的室外公共空间来种植绿植,打造水体等景观。植物的静态结合流水的动态,创造不同层次感受的视觉体验,一方面能起到提升医院形象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为住院患者及医务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缓解身心压力的自然环境。

(2)“互动”。与景观的互动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尤其是对长期住院的康复性医院而言。景观的互动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几个方面着手。如在医院外部环境的景观中采用色彩明亮的植物搭配,选用气味宜人的花卉以及打造小型瀑布水景等,使人从自身的不良状态中剥离出来,分散对身心不适的注意力。

(3)“人性化”。医院景观的使用人群涵盖患者、 医务工作人员、 患者家属及探访者三大人群,其中患者也有不同健康程度之分,因此在景观的尺度和互动应综合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1.2 交通流线

医院建筑室外交通流线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医疗全流程的顺畅程度以及院方的接待效率。

医院室外交通系统主要分为入口广场流线、机动车流线、院区流线三大类。

(1)入口广场流线。入口广场是每个综合医院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承载着医院第一印象,人车交汇组织,城市街道与医院院区缓冲器这三大功能,因此其导向设计至关重要。优秀的入口广场设计能快速地把就医人流、车流引导到相应的部门且不会对人流产生任何的干扰。

(2)机动车流线。机动车流线主要分为动态交通流线和静态交通流线两种,常见的医院动态交通流线有急救、门诊、出租等,静态车流则是指停车场、卸货区。现有的综合医院往往存在机动车位不足导致交通拥挤、混乱的情况,因此,在设计之初该预留出足够的地面或地下停车位。根据《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地面停车场按小型汽车25㎡/ 辆和自行车1.2㎡/辆来估算面积。

(3)院区流线。由于来院人群类型众多且科室齐全,再加上院区各部分之间的流动频繁,因此造成交通流线复杂。一般院区流线分为4类交通:第一类为患者、患者家属、探视者、来访人员;第二类为医务人员、医师、护士、职工和培训人员;第三类为食物、药品、器械及燃料;第四类为垃圾、污物、污水及尸体。院区流线主要是有序组织解决好机动车流、人流、货流三者之间的关系。院区流线设置应:①防止院内交叉感染;②保证各部门之间不受干扰的情况下防止交通不畅[1]。

2内部组织

2.1 内部中庭

中庭是一种建筑中的开放空间,其特点是拉近置身建筑中的人们与自然的距离,同时为体量庞大的建筑引入更多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从而避免暗黑房间的出现,中庭空间在综合性的医院中显得尤为必要。如南京的鼓楼医院,其住院病区是一个环形,中间则是一个五层通高的中庭,围绕中庭“回”字形布置内部基本单元。中庭完美的为四周的医务科室提供了充足的采光,可开启的玻璃中庭屋面也很好地解决了通风换气功能,此外,这个围绕中庭布局的“回”字形方式使得任何一个点的工作人员可以同时水平向或竖向最快到达目的地的问题。

2.2 标识系统

医院建筑中,由于门诊科室众多,人员流线复杂,因而各类指向标志牌都要明显,建议采用明快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医院标识系统的设置目标是帮助患者快速找到指定的科室,此外,标识系统还承载着为患者提供清晰明了的就医流程,因此,标识系统的设计必须换位思考,从患者的使用角度出发,力争做到就医全流程指引。此外,标识标牌的设计也应充分结合医院的形象和主题,例如专门的妇产科医院,其标识系统在颜色的选择上则以粉色、温馨为主。完善、规范的标识标牌设计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还能够体现出医院的特点、文化,使患者、工作人员都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2.3 水平交通

医院建筑的水平交通有患者流线,医务工作流线,行政办公流线及污物处理流线等,其中的患者流线又分急诊,一般门诊等,流线众多,且应严格做到医患分离,相关不受干扰,相关科室之间的流线还得兼顾互动性。患者流线围绕医疗全流程进行,保证患者流线就诊顺畅,尽量做到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

2.4 垂直交通

垂直交通是医院建筑中反应比较突出的问题,不同使用者的流线在医院建筑中要做到严格的分离,因而在基地面积允许的条件下,以建设几层到十几层的中高层医院建筑群为主,从而减轻垂直交通压力。但也不是说医院建筑层数越低越好,在一些设计方案中,门诊医技部扁平式的设计,增加水平交通距离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土地容积率[2]。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建筑在设计之初,兼顾考虑医院景观,外部交通流线等外部环境以及内部中庭,标识系统,水平交通,垂直交通的综合组织,运用建筑设计中的各种方法和原则,做到外部环境舒适有序,内部组织高效簡洁,这样才能实现医院建筑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燕芳.医院建筑室外交通系统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3,(2):35-37.

[2] 江帆.医院康复性园林环境设计[J].现代园艺发,2015,46(5):89-90.

猜你喜欢

外部环境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电网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PESTNG模型分析
政治生态宏观外部环境优化问题探析
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法律制度体系的措施
浅析农村信用社发展目标定位及金融环境
“中国梦”之外部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国内酒店业面临的内外部挑战和发展趋势分析
毕节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组织内外环境浅析
基于低碳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