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导演在影片中的群体领袖作用和说服的手法
2020-07-10林育瑜张兴动
林育瑜 张兴动
摘 要:本文试图以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对群体心理的研究为出发点,以拉吉库马尔·希拉尼导演的电影作品《三傻大闹宝莱坞》为研究文本,从群众领袖、领袖的动员手段中的断言法和重复法两个维度。通过传播学的角度,来解析《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样一部有关于梦想的电影,博得中国观众喜爱的原因进行浅要的分析解读。
关键词:导演;群众领袖;说服的手法;斷言法;重复法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1-0-02
一、前言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其导演的感染力及说服力犹如群体领袖般。2009年上映的印度电影Three Idiots(又名《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改编自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由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执导、由阿米尔·汗、卡琳娜·卡普、马德哈万主演的喜剧片,其让人笑中带泪的大团圆表现手法,与2008年大热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文中试图以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对群体心理的研究《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为出发点,来解析《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如何博得中国观众喜爱,并对其成功的原因进行浅要的分析解读。
二、导演的意志是观众形成一致意见的核心
观众聚集在密闭、暗黑的影院中,会本能地让自身处于一种被引领、被统治的观影状态下。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对群体心理的研究《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书中所提到:“只要有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地让自己处在一个头领的统治之下。”导演作为影片意志的核心,在足够了解影视视听语言和观众观影心理的构成下,就能对观众的头脑产生足够的影响,其影视作品也就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导演作为观众群体的群体领袖:
(一)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群体领袖映射当代背景
影片运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两个多年不见的好兄弟法函与莱俱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友兰彻的过程,并从中展开了回忆:讲述他们在大学期间同窗读书的趣事。最后发现,他们一直所认为的身份显赫、肆无忌惮的兰彻,竟只是一个替人读书、一无所有的花匠的儿子。真相大白之后,兰彻的再次出现和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身份的揭晓,让两个“傻瓜”对他更是刮目相看。
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其实出现了两大领袖人物,一个是被称为“病毒”的校长,另一个则是与众不同的“傻瓜”兰彻。
校长作为一个校园里的领袖,他对自身的观念极其着迷,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乃至牺牲家庭。在这一所印度的高校中,存在着和中国教育有着极其相同的标准:成绩就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噪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鸟的蛋从巢里挤出去,让自己的蛋活下去。他们的生命从一场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去……”开学的第一课,校长作为权利的象征者、规则的制定者,给所有的学生定义了通往“成功”唯一的捷径。
影片虽然出现了周星驰式的叛逆人物——兰彻,用他的聪明机智、桀骜不驯的方式,与校长产生正义与非正义的对抗。但望眼看当下中国的社会现状,成千上万的中国考生,一代又新一代的新青年,又有一个什么样标准,才能定义一个优生和差生,除去义务性教育,又有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激励他们学习和自我完善。而影片的“消音器”也是另一种“成功”,虽然在片中他屡屡被兰彻捉弄,在一次大型演讲中,兰彻更是利用了“消音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让他在全校面前,对校长展开了一场无知而诙谐的羞辱。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停地努力让笨拙的“消音器”也住上豪宅、娶上美女、开上豪车,印证了“笨鸟先飞”的励志名言。
(二)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群体领袖映射观众的意志
而对于绝大部分观众而言,真正代表他们的角色,是法函与莱俱。他们是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加入竞争的人,他们是因为资质平平而不得不遵守规则的人,他们是不成功就会连累一家人饿死的人。对他们而言,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像消音器那样不顾一切往上爬,要么在竞争被淘汰。这对观众而言,是最惨烈,也是最现实的创伤。在影片中,被巧妙地潜藏在兰彻光芒万丈的成功故事下。因为兰彻的超凡魅力,以及所谓的友谊,两个普通人也跟着得了拯救、沾了光。于是当观众对法函与莱俱移情时,也成功分享了兰彻的荣耀,分享了其对“消音器”居高临下的羞辱。
三、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导演说服的手法
如若要在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短短的84分钟内感化观众情绪、引领观众思潮、激发观众热情,那么导演必须采取一系列说服观众的技巧。而其说服的技巧,便是领袖的动员手段。《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书中强调,当领袖们打算用观念和信念影响群众的头脑时,他们所借助的手法各有不同,其中有三种手法最为重要,也十分明确,即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最具明显的说服的手法,便是断言法和重复法。
(一)断言法
简洁有力的断言,能够让观众熟记于心。
导演在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用兰彻口中的“All is well!”向观众传达着“一切顺利,一切顺利……”的人生观。
影片中的“一切顺利”在生活中,是印度人对于亲朋好友的日常问候。而在,影片中,它犹如一张定心符,是“三傻”的哲学观,在绝望中给人激励。“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拉库马·希拉尼导演像一个领袖般,教育观众、教育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影片中的断言法,不仅帮助兰彻教训了无礼的学长,甚至于“一切顺利”的断言屡试不爽。在影片的最后,“一切顺利”的断言还唤醒校长女儿因难产而生下的奄奄一息的孩子,使校长对兰彻开始改观,让即将被学校开除的“三傻”回到校园考试。
(二)重复法
影片“All is well!”(“一切顺利”)作为贯穿电影的主线,在片中不间断地出现,直到伴随电影结束。拉库马·希拉尼导演运用重复法,为观众传达乐观励志的生活态度。一个断言,得到了有效的重复,便在观众的心中难以抹去,其感情、情绪、信念也会久久不能抹去。观众对于反复强调的“一切顺利”的口号,就像鲜为人知的保健品——脑白金的广告词一样,让人记忆深刻,甚至于小朋友都会念出:“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等具有口号性质的广告台词。由此可见,重复法运用于传播,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法之一。
四、结语
导演作为观众领袖,在电影中说服手法的巧妙运用,对于优秀的影片来说,更是画龙点睛之笔。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对群体心理的研究,在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广受中国观众喜爱,在幽默诙谐的喜剧中,带给观众更多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精神和心灵上的震撼。
参考文献:
[1]王小琪.受“奴役”的边缘文化——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后殖民解读[C].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2010:453.
[2]陈锋.励志的疑似与命运的虚拟:《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主题变奏[J].四川戏剧,2011(5).
[3]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J].中央编辑出版社出版,2016.
[4]杨洋.一切顺利——评《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艺术价值[J].神州,2011(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