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再看抗战宣传画

2020-07-10韩硕

传媒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宣传画抗战

韩硕

摘 要:宣传画作为众多文艺作品中最具宣传效果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影响。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画围绕着“救亡图存与独立解放”这一主题,主要以版画和漫画形式居多。本文总结了抗战时期宣传画的风格特点,并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视角下对抗战宣传画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抗战;宣传画;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1-0-02

20世纪2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引起当时社会上进步青年美术家的关注。1930年,在这一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宣布正式成立,并掀起了一场以文艺大众化为中心思想的国际性艺术思潮。此时的左翼美术家们开始关注并同情贫苦大众的悲惨生活,将美术作品的关注点转移到“对贫苦大众觉醒的歌颂”。在鲁迅、张鄂等人的倡导下,这一时期新兴版画和左翼漫画开始兴起,也对抗战时期宣传画的创作主体、创作形式影响深远。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随着抗战局势不断地发展,“革命文艺”应运而生。

图1 胡一川《到前线去》(1932年)

一、抗战宣传画的风格特点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宣傳画创作工作当中,受美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流派影响,宣传画也经历了表现主义、写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以“民族革命的抗战”为内容的写实主义)等绘画流派的嬗变,其中写实主义是最主要的表现风格。由于木刻版画、漫画相对于油画、水墨画等可复制性强、创作成本较低等优点,也成为资源匮乏时期宣传画艺术家们最主要的创作手法。在宣传画的创作形式上,宣传画艺术家充分借鉴大众艺术风格,向劳苦农民、普通大众学习,创作出具有宣传效应的新年画、壁画和肖像画等。在构图制式和色彩搭配上,宣传画艺术家多采用近景、中景的构图方式并以黑白色调为主的色彩搭配,给受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彰显视觉效果。在创作技法方面,宣传画艺术家也从摸索阶段走向成熟,开始更加注重宣传画的基础造型能力。在创作内容方面,宣传画艺术家们始终围绕着“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全民抗战” “日军的残暴行径” “战争下百姓的凄惨情境”以及“争取和平民主”等内容进行创作。这一时期,无论是何种流派、何种形式、何种创作技法、构图制式色彩和创作内容的抗日战争宣传画作品,都表现出主题突出、内容直白、风格鲜明的特点,极具号召力和感染力。

图2 沃渣《把牲口夺回来》(1945年)

二、抗战宣传画的理论探究

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画艺术家,不仅表现出丰富的宣传画创作实践经验,同时也不放弃对宣传画的理论研究。在1939年9月的《抗战艺术》上,龚孟贤发表了题为《谈宣传画》的理论文章。他充分论证了绘画与宣传的关系:将绘画作为宣传工具手段的美术作品,都可以称作宣传画,主要作用为“说明事实” “心情感染” “滑稽讽刺”三类。作者还强调宣传画艺术家要具有一定的政治修养、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扎实的绘画技巧。[1]画家沈振黄在1940年《战地的壁画·壁报·招贴·标语》这篇文章中提出了“绘画的形式要中国化、大众化,在内容上必须把作品的战斗性和政治性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艺术性(政治性与艺术性并非对立)”的观点,[2]这一观点也与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关文艺作品“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关系”的有关论证相耦合。

图3 刘岘《军民合作 抗战胜利》(1940年前后)

三、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再看抗战宣传画

(一)抗战宣传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瞿秋白认为:“文艺现象是和一切社会现象是联系着的。”[3]抗战宣传画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形式,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下的中国社会现状,同时也引起了国人对战争和社会的重新认识与思考。日军的残暴行径和丑恶嘴脸、平民的凄惨和无助、抗日统一战线下军民的奋勇抵抗通过宣传画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深刻鼓舞了国人的抗战决心和爱国热情。在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为宣传画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为民族生存而战》《到前线去》《收复失土》《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等大批抗战题材宣传画深入人心。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画作为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阐述的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通过艺术创作反映着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并影响着社会生活。

(二)抗战宣传画中的人民主体艺术观

马克思、恩格斯要求革命文艺要表现“穷人和受轻视阶级”的生活和命运,列宁也曾提出艺术“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艺术属于人民”的等重要命题和观点,毛泽东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思想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这里他提到的“人民大众”就是抗日占线的革命同盟者。[4]显而易见,《尽我们的力量慰劳前方将士》《和平之神领导下的中国军队》《前仆后继》等一批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画,表现的主体均来源于抗日统一战线下的“人民大众”并积极服务于“人民大众”,成为民族斗争中“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精神武器。宣传画艺术家们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艺术思想所倡导的人民主体艺术观,在宣传画的创作的过程当中感同身受,倾注了对“人民大众”的真情实感。

(三)抗战宣传画中的审美观和创作规律

抗日战争宣传画在强调宣传功能的同时,也在从最初的表现主义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创作形式和创作技法。毛泽东曾强调:“缺乏艺术性的艺术作品是没有力量的”,他还指“要通过艺术的审美功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振奋起来,走向团结和斗争”。[5]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抗日战争全面胜利,这一时期宣传画的审美功能不断凸显。从小到豆腐块大的烟画到巨型壁画,都展现出不凡的审美价值,也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倡导下的艺术作品审美性和审美创作规律。

(四)抗战宣传画中的艺术民族论

除此之外,一大批抗日战争宣传画艺术家充分借鉴吸收了国内优秀的绘画表现形式,将其与中国革命道路相结合,改进既往惯用的版画、漫画等宣传画创作形式和题材,并通过与人民生活更贴切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宣传画艺术家们纷纷创作出一大批大众化、民族化、富中国本土特色的抗日战争宣传画作品,如巨型壁画《抗战到底》、新年画《抗战门神》、油画《山城的怒吼》等,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倡导下的艺术民族论[6]。

四、结语

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画艺术家们以画笔为武器,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担。这一时期的宣传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作为历史的见证,是一般作品不能比拟的珍贵历史文物,同时它们所蕴含的宝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也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画将愈加显示出永恒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7]。

参考文献:

[1]龚梦贤.谈宣传画[J].抗战艺术,1939(1):18.

[2]李树生.怒吼的黄河——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美术(沈振黄.战地的壁画·壁报·招贴·标语)[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21-25.

[3]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58.

[4]阎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与时俱进[N].光明日报,2011-10-27(011).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0.

[6]陈广彪,温晋根.中国宣传画史话[M].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

[7]宋建林.现代艺术社会学导论[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宣传画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老子古今观念下的道论思想与文艺思想
五六十年代的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