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陈五苓散对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作用

2020-07-10马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五苓散茵陈肝炎

马强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个临床分型,根据急性肝炎患者有无黄疸表现及血清胆红素是否升高,将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基于临床症状的诊断而不是病因诊断,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此型肝炎,最常见于甲型病毒性肝炎,其次为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对于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常用方法,一般会选择西药对患儿进行常规的保肝退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比较广为普遍,同时也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患儿还是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影响,效果也并不十分显著[1-2]。因此,笔者为了对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茵陈五苓散对其进行进一步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调查,通过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从而展开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8岁,平均(5.2±1.8)岁;病程8~18 d,平均(13.56±3.46)d。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9岁,平均(5.1±1.6)岁;病程9~19 d,平均(13.62±3.25)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诊断学》中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2~9岁;(3)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

1.4 排除标准 智力低下和发育不正常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清淡饮食及卧床休息,给予患儿甘草酸胺针、还原型谷胱甘肽针、水溶性维生素针及门冬氨酸钾镁针进行保肝退黄的常规治疗[4]。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茵陈五苓散进行治疗,主要配方包括:茵陈25 g,云苓、当归、板蓝根、炒东楂各10 g,泽泻、猪苓、栀子各6 g,乌梅、五味子各3 g。依据患儿病情对其进行辨证加减,腹胀者可加入青皮6 g,陈皮3 g;大便干燥者可加入大黄6 g;食欲不振者可加入砂仁3 g,炒神曲6 g;恶心呕吐者可加入竹茹6 g,法夏3 g。所有药物由我院药房提供并熬制好后,每日1 剂,每日2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5-6]。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是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肝脏恢复时间进行评估,消退时间越短,说明患儿的治疗效果越好[7]。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清谷丙转氨酶指标正常;(2)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清谷丙转氨酶指标接近正常值,并有所改善;(3)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不但没有任何变化,反而加重,患儿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指标没有任何改变[8]。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4.706,P<0.05。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应用茵陈五苓散进行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指标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指标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t=5.7840,5.0884,3.3122,P<0.05。

表2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肝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黄疸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一般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厌油,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恶心,呕吐,部分患儿畏寒发热,继而尿色加深,巩膜、皮肤等出现黄染[9]。由于急性黄疸肝炎起病急,所以要尽快治疗,以防止肝炎的慢性化趋势。因黄疸型肝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中医上,是中医温病学中疫黄的范围,常常因为发病比较急,病情也相对严重,同时很不容易痊愈,而导致治疗不当,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该疾病实行以清热祛湿为主,健脾利湿为辅的治疗方法,使其苦寒而气不凝,湿利而正气不伤。而茵陈五苓散,主要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四。主治伤寒温湿热病,汗下太早,湿热未除,以致遍身发黄,小便赤黑,烦渴发热,对治疗小儿黄疸型肝炎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10-12]。本文通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及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加入茵陈五苓散进行治疗后的整体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加入茵陈五苓散进行治疗后,明显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儿的病情恢复水平有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对我国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起到了辅助性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被进一步提倡和推广。

猜你喜欢

五苓散茵陈肝炎
经方五苓散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不负春天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五苓散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分析
湿热黄疸有茵陈
针灸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效果分析
二月茵陈最为鲜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