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2020-07-09侯绪霞
侯绪霞
摘要:尊重个性差异,积极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落实好每一节语文课基础知识的教学,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做好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效沟通,积极开展好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提高 学生 语文素养 教学实践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语文素养十分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由于自身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及兴趣、爱好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或者说,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存在着不同的发展倾向,这些差异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在教学中反映出来。在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正视和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这些个体的客观差异,立足整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到因材施教。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想他们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做好因材施教。教师要多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努力熟知班内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立足于实际,懂得学生,科学运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参与语文课本中的优秀文本的学习。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难题,教师要理智地启发引导、及时激励、适时帮辅,积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让每个学生能在课堂中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在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觉得“我能行!”“上语文课,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呢?”还能大胆说出“同学,你需要帮助吗?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好吗?”
本着“学生没有优劣,只有爱好不同的差异”的全新理念,允许失败,欣赏教育,面向全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多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素质,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乐于在丰富有趣的语文学科知识中积极探索,并能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交流学习过程,以解决疑难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创新的能力,引领学生用想象力解读文本,享受书籍,用自我的休闲方式延展语文学科学习。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携手共进,与学生切磋交流,一起快乐地徜徉学海,引领全班学生在学习中把语文融化进自我的心灵,以提高语文素养。
二、养好习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好的习惯可以终身受益,坏习惯则终生受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若把短暂的兴趣爱好向学习意志、学习习惯转化,则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更有利于班内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陶行知曾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可见养好习惯的重要性。语文是基础学科,又是工具学科,它是学生将来工作、继续学习、生活能力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化为学习意志和学习习惯,以保持长期和持久学习语文的动力,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奠定好基础。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掌握最简单的方法,再逐步掌握比较复杂的方法,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一线语文教师要把课堂学习作为主阵地,课外生活作为栖息地,相辅相成,以求高效。
教师要多从课堂学习入手,切实落实好“教”和“学”的行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关注学生的长期阅读,重视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更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情感体验和文学积淀,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育之中,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文学底蕴的熏陶,做好听说读写,逐步形成坚持阅读、写作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加强学法指导,增强语感
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查漏补缺,做好总结归纳和课后辅导工作。突出“以生为本”,立足课堂,因材施教,关注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积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技术手段,营造开放、和谐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發扬教学民主,把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语文实践,做好课后的及时反思,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真知,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积极学习先进、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认真践行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满腔的热忱投入语文教学中,科学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方法指导,引导学生重视课本,积极走进文本,解读文本,身临其境地感知作者笔下的鲜活世界,感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欣赏文中描述的美丽景致,领悟文中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大胆想象作者创设的奇妙的场景,熟诵教材中的典范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做好耐心指导,引领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根据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诵读,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来具体分析文本,并能深刻体会其思想情感。深入揣摩、品味、赏析经典片段,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归纳梳理知识点,善于积累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好词好句,对课文中的名句名篇熟能成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功夫要用在平时,教师要努力做好每一堂典范课文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重点讲析,引领学生深入拓展运用,学会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初步掌握字、词、句、段、篇、章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会辨析字的音、形、义,能对多音字准确组词,养成主动查找工具书的好习惯。积累近、反义词和数量词,学会归纳积累不同类型的词语、成语,会借助上下文来推断词义,辨析出适合不同语境的意思相近的词语,学会仿句和按要求改写句子,会分析不同病句的病因,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方法。精准背诵古诗词和优美的文章片段,认真、清楚、规范地书写好每一个汉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善于理清课内外阅读的思路,有章有法地分析感悟不同文体的经典片段,学会观察、积累,会运用首尾呼应、开门见山、承上启下、详略得当等写作手法,学会通顺连贯地表达,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能完整地写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具体细致地把内心的所想所感流于笔端,形象再现语言文字所编织的奇妙画卷……在方法的准确运用训练中,让学生逐步积累语文基础知识,不断丰富语言词汇,增强语感,大大提高阅读和习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综合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的理论,其核心就在于实践。因此,在语文综合学习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多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口与动脑,积极引领学生诵读古诗文,学习传统文化,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让学生开阔视野,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多体验、勤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在语言运用方面,让学生不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不断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中,不断促成文本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进步。
课堂内外,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好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积极开展书写指导,做好学生书写指导训练,定期做好课下的硬笔书法练习展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在书法练习评比中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规范、整洁、美观书写的好习惯。二是课堂内外,多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积极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教学,抓住关键词句精准揣摩人物心理,指导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交流,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朗读能力。三是抓好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完成课内课外阅读训练,拓展延伸,开阔视野,厚积薄发,不断优化阅读教学,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使学生读到动情之处能圈、能画、能读、能写,动笔墨来读书,能随手记录自我的所思所感,做好读书笔记,着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四是古诗词和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方面,开展好晨读午诵活动,引领学生乐于诵读,认真学习鉴赏古诗词,学习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能联系生活实践灵活运用。五是积极做好学生课堂内外的习作指导训练,进行“写作小状元评比”等活动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乐于合作探究交流,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逐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五、结语
总之,“教育学是人学”。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要充满人性、人情、人道。语文教師要客观、公平、公正地教育评价全体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践行教育,把教学环节认真做细、做实,教学生学会审美、实践、运用、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收获更多的知识。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内外实践学习中,让学生品味享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使语文学科成为学生皆喜欢的既有益又有趣,甚至还有几缕墨香、几分韵味的人文学科,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计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7):40-42.
[2]杨帆.古诗文教学应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重——以曹植《白马篇》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19,415(0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