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及发展研究

2020-07-09杨艳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分享建构经验

杨艳丽

【摘要】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 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而教师专业化提升又能够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整体性发展。为此,德胜小学充分发挥学校、科组、个人三个层面的相互促进作用,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共享与积累创造了一个开放、自主、平等的良性交流环境,从而促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和发展。

【关键词】实践性知识   建构   发展   经验   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120-02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而教师专业化的提升能够推动学校的整体性发展。德胜小学拥有310名专任教师,其中有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也有省、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曾经获得过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近80%,是一支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都比较高,向心力很强的教师队伍。如何挖掘和发展好本校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为此,学校本着“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科组、个人三个层面的作用(如下图所示),挖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学习内驱力。

旨在通过“个人专研反思——科组互动推进——学校管理引领”,即形成个体层面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学科组层面实践性知识共同发展、学校层面全员实践性知识提升,“由点及面”地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和发展,增强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推动学校进一步向内涵式发展。

一、“分类引领,经验分享”  促进个体实践性知识 总结提炼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它是一种为教师赋权的知识类型,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一种实践智慧,是教师的一种行动知识。因此,为了更好地鼓励教师主动挖掘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积极地将自身的实践性经验提炼并进行分享,学校从“课例——课题——研修”三个方面,通过分类引领促进了教师个体的实践性知识提炼。

课例提升方面: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公开课案例展示”为载体,通过开展“备——讲——听——评——思——行”活动,在循环打磨课例的过程中不断推进教学研讨。教师会在备课中通过阅读教科书和教参读物,在自我回忆、思考、总结过程中将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梳理;会在讲课的实际场景中 调用已有的教育實践经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现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和智慧,并使其得以发展;在听评课活动中,执教者和观摩学习的老师会结合各自平时的教学实践与课堂观察,针对每一个“主题课例”完整的教学过程,调动已有的实践性知识畅所欲言、发表观点,这个输出与吸纳的过程就会积累和记录教师们具有个性化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学反思中,教师会反思每个课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和方法?课例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在哪里?问题与不足又是什么?课堂教学中蕴含了哪些教育的理念?这个反思的过程会唤醒教师已有的实践性知识,在反思基础上对“课例”进行修正和打磨,从而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得以分享和升华。

课题研究方面:教师们会在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方法的科学探索过程中,逐渐成长为研究者。他们会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从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问题开始,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教学论文。这个过程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从被动的输出转换为主动的展现,教师的科研意识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得以提升,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专业能力与水平在做课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改善与提高。这样做不仅丰富和积累了教师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也在同步分享中总结提炼了已有的实践性知识。

研修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在“做中学”,也就是面对各种教学情境,从探索、试验中学习;鼓励教师在“学中悟”,也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经验积累,并从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丰富自身的知识阅历;鼓励教师在“悟中思”,也就是在思考中进一步总结提炼自身的实践性知识。

二、“规范研修,知识共享”  助力实践性知识共同体有序 发展

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专业进一步发展,学校以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在利用学习丰富个体实践知识基础上进行相互交流、及时沟通,分享各自获得的经验。组建了能够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新型学习型组织,即现实中的备课组研修平台和虚拟社区中的移动教研平台。力图通过“固定+开放”的混合研修模式,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相互共享和传承,助力实践性知识共同体的有序发展。

现实中的备课组研修。学校拥有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常规“小教研”和以学科组为单位的集中“大教研”。这两种教研模式都是以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聚焦驱动,活动的特点就是“实”,在固定的时间里通过集体备课和集中教研等方式,为教师营造和谐放松的知识共享环境,并组织教师围绕重点核心的问题或者研究专题,集思广益、共享知识,发挥同伴互助作用,让每一位老师 得到锻炼和发展,由此汇集大家共同的力量达到教研促成长的目标。

虚拟社区的移动教研。以“互联网+研修”的模式开展开放的线上教研活动。它以精准的评价数据为学校提供了工作的指引,由教师、专家和辅导者等共同构成了学习共同体。借助这个平台,教师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教研任务等。这个平台上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共同实践、共同成长,形成了人机系统下的学习型组织,实现了实践性知识共同体的有序发展。

三、“搭建平台,资源同享”  推动全员实践性知识专业化提升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为了平衡学校各学科组之间的发展,促进全体教师实践性知识提升,在学校层面,一方面构建了“传承性学习——共享性学习——发现性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学校定期邀请专家“走进”学校,现场参与并指导教师的业务活动,借助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科研理论知识,掌握前沿的教研动态,利用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等方式实现传承性学习;学校通过组织科研讲堂、读书沙龙、区域联片教研等方式实现共享性学习;通过搭建各种交流平台、带领教师“走出去”、让教师在交流考察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从而找到自己教学行为中的问题与不足,并获得改进的措施与办法,由此完成发现性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制定的规章管理制度对教师有效、有序地进行实践性知识共享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基于此,从学校层面构建了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机制,搭建了使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发挥长效机制的顶层设计,聘请相关专家对 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做诊断,以此推动所有教师全员实践性知识的专业化提升。

“每个人对世界都有一种实践知识,并且都将它运用于他们的日常活动之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内隐性和随机性特征,多年来,德胜小学坚持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共享与积累营造了开放、自主、平等的良性交流环境和共同体的校园文化,通过系统性的组织与调控,充分调动起了教师建构自身实践性知识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一批又一批的骨干教师、学科名师、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和蜕变,从而实现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整体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周进进.教师研修模式探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07):10-13.

[2]陈刚,曾玲.“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混合式研修模式现状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论坛,2019(31):33-35.

[3]苗洁.立足校本、研修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小学教学研究,2019(32):6-8.

[4]陈静静,姜美玲.论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J].全球教育展望,2014(05):36-42.

猜你喜欢

分享建构经验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乐淘淘“先进”经验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乐淘淘“先进”经验
建构游戏玩不够
孩子,我们慢慢来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