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下农民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探析

2020-07-09郑跃林阮兴梅

锦绣·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疫情防控农民

郑跃林 阮兴梅

摘 要:农村疫情防控既考验我国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又体现出我国广大农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部分农民在疫情防控中受自身素养、怕担责的大环境和村干部宣传教育方式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自我防护意识不强、聚集性活动屡禁不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热情不足等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因此,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增强农民的责任感、多方面动员农民参与疫情防控、创新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方式等路径来培育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疫情防控;农民;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路径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的是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广大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不仅是对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还体现出广大农民在疫情防控中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因此,通过探析疫情防控下农民社会责任意识的相关问题对于凝聚抗疫的人民力量,最终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疫情防控下培育农民社会责任意识的意义

(一)有利于凝聚疫情防控的合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既没有国界之别,也没有地域之分。不论是在我国的城市,还是广大农村地区,新冠肺炎都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损害了许多人的身体健康。抗击疫情不仅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更需要大量的人力。广大农村地区抗疫的主体力量是我们的人民群众即广大农民,但是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充分动员农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参与疫情防控的农民较少,疫情防控的力量比较薄弱。部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力量薄弱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努力培育起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農村的疫情防控中,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合力,最终“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指示,强调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农村地区,农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是第一位的,但是部分农民由于缺乏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自身生命安全的威胁和对自身身体健康的损害。只有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实践,才能让农民意识到疫情防控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从而树立一种为自己、为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做好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从而保障广大农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疫情防控下农民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

马克思认为,人们的意识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来决定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疫,表现出了抗疫的中国力量,展现出了抗疫的中国精神。但也有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农民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正是由农民在疫情防控中不作为的这一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具体表现为农民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聚集性活动屡禁不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热情不足。

(一)农民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更没有意识到防护传染病的重要性,造成对传染病的敏感性、防护度和警惕性不够,出现了不懂得防护、不会防护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农民表现出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的态度,明明知道自己从武汉回家却不自觉的、主动地进行居家隔离,相反,到处走亲访友,这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其实质是自我防护的意识不强。

(二)农民的聚集性活动屡禁不止

中国农村是一种乡土社会、更是一种人情社会。因此,在农村中常见的传统聚会主要有家庭式和社交式两种。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春节前后,大批农民工返乡回家,造成人口流动较大,加之受传统习俗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家扎堆、走亲访友等聚集性活动屡禁不止,给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的性。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疫情形势的变化而放松了疫情防控工作,开始操办丧事、婚礼等,导致大量的农民聚集,增加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染风险。

(三)农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热情不足

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打赢农村这场人民战争需要广大农民全方位、全过程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但在部分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深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一传统不良观念的影响,导致农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热情不够,认为疫情防控工作是村干部的事而与自己无关,最终出现疫情防控工作参与率不高、疫情防控工作出现漏洞等情况,给部分农村地区的村干部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

三、疫情防控下农民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

部分农民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是有一定得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民素养的高低影响其防控认知,农村缺乏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大环境,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单一。

(一)农民素养的高低影响其疫情防控认知

农民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认知受其素养高低的影响,农民的素养越高,其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认知就越强;农民的素养越低,其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认知就越弱。大多数农民,特别是年龄较长的农民因为其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养相对较低,导致其不关注、不了解何为新冠肺炎,更不用说能够认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部分文化素养较低的农民并没有认识到新冠肺炎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和对人类身体健康的损害,认为疫情防控与自己无关,没有形成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认知,最终导致其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二)农村缺乏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大环境

虽然“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但是反过来人也会受环境的影响,“人是被改变了的环境的产物”。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再加上农民间缺乏应有的交流和沟通,最终形成了无论大事小事都“各扫门前雪”的落后思想观念,最终营造了一种“不敢担当、不想担当和怕担当”的不良环境。农民长期生活在这种“不敢担当、不想担当和怕担当”的不良环境中,逐渐趋于逃避社会责任,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以至于农民在如此严格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还仍然出现聚集性活动、走亲访友、推卸责任等不负责任的行为。

(三)村干部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方式单一

农民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对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一方面是通过电视、电脑和手机等来获得;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村干部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来获得。但部分农村中村干部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主要是以广播的形式来进行,简单播放上级政府提供的疫情防控知识手册等,这种单一的、不结合本村实际情况进行的宣传教育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实际效果。同时,村干部仅仅采取广播这样单一的宣传教育方式并不能动员和鼓励农民主动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导致农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热情不足。

四、疫情防控下农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路径

疫情防控中农民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意识缺失,它只是一种短暂的现象。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全民参与,一方面,农民自身也会在疫情防控的实践中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另一方面,社会也会通过多种路径培育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这些路径主要有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农民的责任感,多方面动员农民参与疫情防控,创新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方式。

(一)多途径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

农民在疫情防控中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源自于农民没有意识到自身担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要以多种途径来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使其能够以自身的文化水平去认识和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了解如何进行自我防护和保护他人。二是要开展与社会责任意识相关的科普讲座,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讲述鲜活感人的抗疫案例,让农民感受到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在疫情防控中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三是可以通过宣传反面案例来教育农民,让农民意识到不配合、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后果和严重性,从而增强和提高农民在疫情防控中的社会责任感。

(二)多方面动员农民参与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疫情防控需要动员全员参与。一是政府或村委會可以采取鼓励性措施鼓励农民参与到农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对于那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较好的农民可以采取适当的精神鼓励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调动农民参与疫情防控的热情。二是村委会可以采取分配任务、轮流值班的工作方式让农民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其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在疫情严重蔓延期间严防外来人口流入,督促武汉回家人员进行居家隔离和劝散农民的聚集性活动等。

(三)创新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方式

疫情防控需要采取很多的有效措施,但宣传和教育是其必要措施。村干部疫情防控中要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一是要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邀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用当地的方言以广播的形式向广大农民宣讲或普及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农民听得懂、能理解。二是村委会要通过漫画、手抄报等简单易懂的宣传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三是广泛宣传和表扬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家庭,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N].人民日报,2020-03-11(01).

[2]习近平.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N].人民日报,2020-01-28(01).

[3]人民日报评论员.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N].人民日报,2020-01-28(01).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疫情防控农民
耕牛和农民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农民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