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ALF检出WBC吞噬细菌在鉴别RICU下呼吸感染患者致病菌与定植菌的应用

2020-07-09李群韩利红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致病菌

李群 韩利红

摘要: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液(BALF)检出白细胞(WBC)吞噬细菌现象对鉴别R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与定植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呼内重症监护室(RICU)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08例患者,给予BALF收集、涂片、培养检查,统计分析BALF涂片吞噬细菌现象与患者临床症状、细菌培养的一致性对于鉴别致病菌和定植菌的辅助诊断作用。结果 108例患者中有基础疾病患者占86.1%;有感染指征患者占77.7%;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前抗菌药物使用率占90.7%。吞噬细菌组有32例,与其相应培养结果一致率达87.5%,且定为致病菌比例为8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LAF涂片检出WBC细菌吞噬或伴行现象能够对下呼吸道感染的RICU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为致病菌还是定植菌进行有效鉴别,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BALF;白细胞吞噬细菌;致病菌;定植菌

【中图分类号】R3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115-02

肺部感染为呼吸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抗生素大量应用,RICU患者中多重耐药菌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的出现呈逐渐上升趋势,如何区分培养出的细菌为致病菌还是定植菌成为临床诊治的难点[1]。白细胞(WBC)吞噬异物(包括病菌)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机制,可以作为判断细菌为感染病原菌最为客观和直接的证据[2-3]。相对于痰涂片,肺泡灌洗液(BALF)中镜检观察WBC有无吞噬细菌现象来辨认致病菌或定植菌更为准确[4]。本文诣在探讨BALF检出WBC吞噬细菌在鉴别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与定植菌的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12.01-2019.12.31我院RICU住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8例,排除标准:支气管镜操作禁忌症;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者等。

1.2方法

1.2.1BALF标本留取及镜检:患者取仰卧位, 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选择病变段支气管,给予分次注入生理盐水共60-120ml,进行负压吸引,回抽率大于30%,灌洗标本用无菌容器收集。送检量10-20ml,室温2h内送至微生物实验室。将送检的BALF标本细胞离心机制片,自然干燥之后用火焰固定,然后进行革兰染色、镜检。观察镜下微生物染色性质和形态,同时观察有无WBC吞噬或伴行细菌现象,若有此现象则记录被吞噬的细菌染色性质和形态等, 并记录吞噬细胞占全部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大于5%可视为阳性结果。将有WBC吞噬或伴行细菌的标本分为吞噬细菌组;未见WBC吞噬或伴行细菌的标本分为对照组。

1.2.2BALF标本培养:采用三区划线法将肺泡灌洗液标本分别接种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中国蓝平板上,35℃5%CO2孵育箱中培养18-24h,筛选培养分离的可疑菌落,用微量生化管以及配套鉴定卡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取纸片扩散法或最低抑菌浓度法。

1.2.3临床资料收集  查阅电子病历,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基础疾病、感染症状(发热、咳嗽咳痰、胸闷等)以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炎性指标、胸部影像等,患者BALF培养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培养后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用药后感染症状及辅助检查的改变。

患者具有感染指征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抗生素应用有效则定为致病菌;患者无感染指征或有感染指征但是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抗生素应用无效定为定植菌。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用率表示,率之间比较用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临床资料

108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70.3岁;有基础疾病患者占86.1%;有感染指征患者占77.7%;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前抗菌药物使用率占90.7%。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2.2不同分组的BALF涂片标本与细菌培养结果一致性比较

其中吞噬细菌组有32例,与其相应培养结果一致率达87.5 %,对照组有76例,与培养结果一致率为59.2 %,两个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涂片与细菌培养结果一致性比较见表2。

2.3  不同分组的BALF涂片标本与细菌感染率和定植率关系的比较

吞噬细菌组涂片标本中检出的致病菌比例为87.5%,对照组标本中定植菌比例为60.6%,两个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ALF结果与细菌致病和定植关系见表3。

3讨论

痰涂片中检出WBC吞噬细菌或伴行细菌,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提示我们有进行细菌培养的必要性[5]。常规取痰方法操作较简单,标本易获得,但病原菌检出率低、易污染定植菌。而BLAF在采集痰标本时,有效降低或避免了口咽部污染, 从肺段直接灌洗收集痰标本,无创、敏感、可靠、直接,不易受杂菌的污染使病原菌的检出率和标本的合格率都得到显著提高。

本研究表明,BALF涂片细菌吞噬组患者的镜检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一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在临床上BALF镜检若检出WBC吞噬细菌,则表明该标本对应的患者伴有呼吸道致病菌感染等可能性较大,提示抗生素治疗时需重视细菌培养的药敏结果。但本研究中还存在一小部分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一致的现象,考虑原因为 BALF涂片WBC吞噬细菌现象是机体免疫系统与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机体免疫力强时细菌被清除,培养结果就为阴性;当机体免疫力极弱时,白细胞数目大幅度减少,吞噬细菌现象减少或消失,但细菌在培养基中可大量繁殖,结果为阳性。其他一些原因还有:标本收集人员未采集到有效部位、检验人员经验不足、不可避免的误差等。本研究还认为,BALF涂片细菌吞噬组患者检测出致病菌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BALF涂片细菌吞噬现象与致病菌感染关系密切。结合患者易感因素(如免疫抑制、人工管道、应用广谱抗生素等)、临床症状、检查等情况,BALF涂片见WBC吞噬或伴行细菌现象对鉴别致病菌和定植菌有较好的提示作用,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培养结果、正确判断下呼吸道感染并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BALF涂片检出WBC细菌吞噬或伴行现象能够对下呼吸道感染的RICU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为致病菌还是定植菌进行有效鉴别,能够有效避免定植菌滥用抗生素减少临床抗生素使用强度,减少患者医疗花费,使抗感染的经验治疗转为目标导向治疗,提高重症感染患者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SUZAKI A. Contribution of rapid diagnostic test [ 1]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J]. Rinsho Biseibutshu Jinsoku Shindan Kenkyukai Shi, 2014,24(2):57-61.

[2]  孙敬,陈会,余理智等。痰液培养定植菌与病原茵判断方法的探讨[J].江西医学检验,2006, 24(6):485-488.

[3]  张璐,王玉青,赵磊,等.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 (14):31-33.

[4]  邹兰科, 邓忠天, 陈丽娜,等. 肺泡灌洗液和痰病原菌培养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5):19-20.

[5]  曹慧玲,杭 鸣,赵苏瑛,等.痰涂片检查白细胞吞噬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2018,33(2):115-118.

作者简介:李群(1989.1-),女,汉族,籍贯河南洛阳,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呼吸内科

猜你喜欢

致病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
法舒地尔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护理观察
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
论“黑心棉”有毒有害的伪劣特征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植物提取物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活性
套袋苹果黑点病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