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

2020-07-09汪晓琴

锦绣·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表现出茫然,价值观偏离,缺乏创造力等现象即缺乏文化自信。新时代大学生需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视阈下加强文化自信建设。需增加学校财政获取渠道,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建设大学生的社会信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内涵和特征

1.1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内涵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下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明确地提出其文化理论内涵,但其内涵蕴藏在其理论观点之中。

1.2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特征

1.2.1人的物质性

人的物质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属性。马克思恩格斯曾表明人们的思想是受生产力的制约的。毛泽东也曾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下的反映”,强调了经济基础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有了物质性的生产才会相应的文化的发展。

1.2.2实践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根本属性。其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造世界,使其按照人的目的,意愿发生人的主体性的改变。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世界的同时,也就创造了文化。

1.2.3批判性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现出批判性,坚持在批判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把批判当做手段,批判其不合理成分,继承发展其合理部分。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一国胜利论”是在批判发展马恩的社会主义“同时胜利论”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正是在根据本国国情下,批判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

1.2.4人民性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①马克思恩格斯及继承者终其一生都在为无产阶级服务,其所形成的文化也是为人民谋取利益。列宁曾指出:“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②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文化由人民创造,由人民共享,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为人民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实践性的理论。

二、文化自信理论的内涵和重要性

2.1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主要包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核。

2.2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首先,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持自信。中华民族有着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其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坚持对中华传统节日,坚持对礼仪文化,坚持对诗词歌赋文化等的认同和自信。其次,对革命文化的自信。革命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先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鼓舞着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他们为坚持文化自信增添了鲜红的底色。最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不断走向繁盛的文化,新时代大学生要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四个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三,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审视

3.1文化迷茫

第一,对传统文化的迷茫。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③进入21世纪后,高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要扭转大学在文化自信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软”,“硬”实力不均衡的现实,实现高校文化自信建设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相融合,仍需努力。新时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只浮于表面,不了解其深层内涵,历史背景。从而面对传统文化表现出茫然的状况。

第二,对革命文化的迷茫。革命时期,革命先辈们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形成的文化,由于距离新时代大学生年代较远且接触较少,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对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奉獻的精神文化感受不太强烈。

第三,对西方文化的盲目。现今由于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又无孔不入,不断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网络文化渗透。且新时代大学生对于西方良莠不齐的文化甄别度尚浅,会盲目的浏览。从而导致面对本民族文化时会出现茫然现象。

3.2价值观偏离

当代大学生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曾强调过:“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④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偏离的原因有:首先,全球化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受到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会导致从洋媚外现象。其次,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虽给中国带来了经济实力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但同时也有其弊端。也带来了当代大学生追求功利化现象。

3.3缺乏创造力

文化自信除了需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外,还有有所发展和创新中华文化。当前对于文化创造力的缺乏主要表现在:

首先,文化鉴别能力不足。我们深知要不断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国文化但很多高校会全盘照搬西方高校的教学模式,没有自己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宗旨,缺乏自身创造力。

其次,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熟知。有一定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新时代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知度不够,自然产生质变即创造本民族特色文化的机率就较低。

最后,高校治理偏行政化。在中国,众多高校在治理方面,存在行政机关过于繁多,而教学部门,科研部门相对较少的现象。行政部门过于繁多,导致缺乏创造空间。同时教学部门和科研部门又相对较少且不受重视,更加导致文化缺乏创造力。

四、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的路径选择

4.1人的物质性:增加学校财政费用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坚持人的物质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时代大学生需加强文化自信建设就需要高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高校除固定的政府拨款外,要不断增加学校资金获取渠道。如提高学校科研,教学能力,承接科研项目。学校食堂,超市外包给企业等方式获取学校资金来源。有了一定的经济支撑才能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需要学校发展自身实力,获取更多资金渠道,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4.2实践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根本属性。要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性,才能更好寻找到高校进行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的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是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的关键,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在学校学习,生活。学校是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场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潜移默化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加强大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熟知度

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⑤,新时代大学生要有历史思维,从历史中找问题,从历史中发现文化自信的根基,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高校教师不仅需对学生传授历史常识,同时当代自身大学生也应该自觉增加对历史的了解,比如参观各地历史博物馆,历史建筑,阅读史书等潜移默化增加我们的历史底蕴。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增添文化自信的底色。

第二,建立文化自信的校园文化

首先,要增加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文化气息和馆藏数量。当前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建筑水平及馆藏量是评价学校水平的一大标准。一方面,各大高校不断提高图书馆建筑文化,从建筑外观和内核上下功夫。尽量可显现出该校的文学气息,如苏州大学的炳麟图书馆,集美大学的延奎图书都体现出了建筑和文化水准。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加图书馆馆藏数量。不仅要提高书籍馆藏数量,且书籍涵盖面尽量比较齐全,方便学生查阅阅读。

其次,学校教学楼名称更具特色化。纵观中国高校,多数高校教学楼仍然没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不少教学楼名称毫无特色,多数教学楼仍是一,二,三教学楼,或文科,理科楼等命名。如华北理工大学的敏思楼,复旦大学的光华楼,都体现他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宗旨。根据本校宗旨和办学特色,学校领导和学生共同参与为教学楼改名,把教学楼名称建设的更加有文化气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再次,建立符合各大高校特色的雕塑建筑。学校雕塑对学生文化自信建设有一定的榜样作用。各大高校针对其办学宗旨和特色增加对学校名人雕塑建设。如北大雕塑孔子,静静的看着北大的学子,北大学子经过此地是会想起他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这是雕塑的魅力及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

再后,加强对学校荷塘,道路的命名。如众所周知的北大的未名湖,清华大学的明德路等。很多大学拥有美好的风景,但失却了美丽风景的名称,各大高校师生学子齐为高校荷塘,道路起名,共同参与文化自信建设。

最后,加强对高校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建设。一个画像,一个格言都对新时代大学生有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自信培育功能,这些都无不体现着深厚的文化气息。要不断加强对此方面文化气息建设,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加强高校每个角落的文化气息,让每个学生经过时就会不禁想起其文学气息的名称,增加学生潜移默化的受文化熏陶的机率,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4.3人民性:培育共同的价值观认同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有一定的阶级立场即为无产阶级谋取幸福。这正体现了其文化理论的人民性。共同的价值观认同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同时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人民性。

第一,對优秀传统文化有共同的价值认同感。首先,对中国历史有共同的认同感,中国是拥有着上下5000年华夏历史的民族。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要了解中国优秀文化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如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中国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标识。对于中国汉字,中国大学生要不断增强其重视度。如陕西师范大学就为高校大学生培育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该校一直有一个优良传统即每年该校录取通知书都由该校老师或者该校文化爱好者共同手写录取通知书。这对于中国汉字文化不仅是一种传承,同时也是一种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方式。新时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用电脑,手机打字的现象,疏于对汉字的书写。大学课堂上可根据教学特色不断增强对汉字历史艰辛演变过程的讲授,加强对汉字的书写,如开设五笔字课堂,在书写的过程中增强其对中国汉字文化的自信。

第二,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素养的人才。西方多元文化渗透无孔不入,我们在学习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应注重中国特色文化素养人才的培养。在全球化趋势加快之下,高校教师有不断培养本国特色文化素养人才的价值观。注重对国学,中国历史的深知度,培养中国特色气息的人才。如坚持开展对中国经典文化的诵读与传唱的活动,如创新发展《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充分汲取中华大地优秀文化的养分,把经典文化编排出新时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其深入大学生骨髓,让其在一言一行展现出中国文化素养气质。

第三,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增强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高校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文艺表演,绘画展出,参观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等活动,使新时代大学生潜移默化受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4.4批判性:增强大学生社会信仰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手段。我们需要批判精神,在批判中继承发展大学生社会信仰。批判中建设现代大学精神和社会道德规范。

第一,建设现代大学精神。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以钱权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不占少数。各大高校有不少教师不太重视用学术,教学来衡量自身价值,而是钱权来衡量自身价值。高校沦为了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奴隶,不太进行学术创作。各大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改正不正确的社会信仰,重视教学及科研,进而带动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信仰。

第二,增强社会道德规范。新时代大学生更加追求个性,寻求自我的个性发展。但同时也导致当代大学生个人主义的出现,更加看重个人利益与安全,不太考虑他人。批判不良的道德行为,增强大学生以道德为先的建设,注重心灵教育,培养出懂道德行礼仪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2]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9

[3]中共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3

[4]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R]2017-10-18.

[5]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R]2016-12-08.

[6]习近平.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R]2014-03-28

作者简介:

汪晓琴(1995—),女,汉,重庆市,硕士研究生,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逻辑与进路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生命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战略 思维能力的培育
解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