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闭塞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2020-07-09何健孙玲侯凌峰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危险因素

何健 孙玲 侯凌峰

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溶栓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患者出现血管再闭塞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两组患者均为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研究组为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少或较轻平素有控制或控制较好的,血管情况相对较好的患者,常规组为高龄糖尿病高血压较严重或未良好控制的患者。将两组患者的有无再闭塞情况与患者的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血糖、收缩压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出现再闭塞情况与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血糖、收缩压存在显著的差异,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并且通过回归分析得知,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血糖、收缩压与患者出现再闭塞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既往糖尿病、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血糖以及收缩压情况均属于影响再闭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能够使患者出现再闭塞情况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血糖、收缩压。由此看来,此研究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梗;静脉溶栓;血管再闭塞;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3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11-02

脑卒中在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形式,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在临床中已经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具相关研究显示,患者在发病之后,需要在4.5小时之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一般应用的药物为阿替普酶,此种方式也成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式[2]。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部分患者还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不能够得到良好的预后,其中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受到血管再闭塞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讨论了静脉溶栓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患者出现血管再闭塞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为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研究组为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少或较轻平素有控制或控制较好的,血管情况相对较好的患者,常规组为高龄糖尿病高血压较严重或未良好控制的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15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均在54-78岁之间,患者均龄为(66.46±3.26)岁;心房颤动4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1例。研究组患者23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均在62-79岁之间,患者均龄为(67.35±3.25)岁;心房颤动6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17例。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选取标准:两组患者在发病后进行静脉溶栓时间均在4.5小时之内,两组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在家属签署同意书的基础上参加实验。

排除标准:在对实验对象进行筛选的过程中排除治疗后病情未得到控制甚至出现进展的患者、治疗后继发出血患者、精神障碍及异常患者。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进行测量,之后根据体质量进行静脉溶栓,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应用的剂量控制在90mg以下。溶栓方法:将总量一分为二,总量的10%应用于静脉注射,时间控制在1分钟之内,剩余药液进行微量泵入,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房颤动、高血压等闭塞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有无再闭塞情况与患者的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血糖、收缩压情况的相关性。其中当患者收缩压为140-159mmHg或者舒张压为90-99mmHg时,表示轻度高血压;收缩压为160-179mmHg或者舒张压为100-109mmHg时,表示中度高血压;收缩压超过180mmHg或者舒张压超过110mmHg时,表示严重高血压。

溶栓后再闭塞的判定条件为:(1)NIHSS评分在2小时为0分,或者出现大于5分的降低,和在24小时为0分,或者出现大于6分的降低等溶栓功能早期神经功能改善表现出现,并且在随后的73小时之内症状较治疗之前加重、头颅影像学剔除脑出血、NIHSS评估分值与溶栓后相比,最低分值提升5分以上。(2)通过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显示的脑血流灌注分级(TICI)进行评估,血管再通的判定为就是血管TICI分级改善评定超过2级,再闭塞判定要求为溶栓后血管TICI分级和再通后相比发生下降1级。其中NIHSS评估分值为0-42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受损情况严重程度越高,0-1分表示正常或者趋于正常;1-4分表示轻微血管轻微闭塞;5-15分表示中度闭塞;15-20表示中重度闭塞;20-42表示重度闭塞。

TICI分级中,0级表示未出现灌注情况,闭塞部位远端没有发生前向血流;1级表示轻微的渗透性灌注,对比试剂可穿过闭塞部位,但是血管造成过程中,无法清晰显示闭塞远端全部血管床影像;2级表示出现局部灌注,对比试剂可穿过闭塞部位,并且能够清晰显示闭塞远端的动脉血管床影像,但是进入闭塞端的血管流速及其由远端血管床的清除效果,显著低于没有出现闭塞的血管;3级表示完全灌注,前向血流流入血管闭塞端后,快速进入闭塞远端血管床,对比机清除速率一致。

1.4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主要应用的是SPSS20.0,计量资料:(±s),t值檢验,计数资料:[n(%)],χ2值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性别、心房颤动、高血压、是否存在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史基础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血糖、收缩压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两组患者再闭塞情况进行因素回归分析

将存在显著差异的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血糖、收缩压因素运用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血糖、收缩压与患者出现再闭塞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血糖、收缩压属于影响患者再闭塞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在逐渐发生变化,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此种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对患者生命造成着极大的威胁,患者在发病之后,需要在4.5小时之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预后[3]。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在患病之后的1个月内出现死亡的人数能够占到全部患者的3.3%-5.2%,3个月最高能够达到9.6%,1年最多能够达到15.4%[4]。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疾病出现进展的主要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出血、血管再闭塞及其他原因[5]

患者出现再闭塞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的静脉溶栓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抗凝与促凝的失衡;因为应用的主要药物为阿替普酶,其主要的溶栓机制就是一个对纤维蛋白原进行讲解及对纤维酶原进行激活的过程,进而导致患者机体中促抗凝系统出现失衡的状态,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机体中凝血酶及血小板增加,出现血栓,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血管再闭塞情况[6];②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之后,患者的血管再通,但是在血液通過的过程中患者的血管内膜出现破裂情况或者患者的血管狭窄,进而改变了血流动力学,导致涡流的情况出现,栓子再次聚集血栓形成[7];③通过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之后,患者血管中的大栓子逐渐溶解为小栓子,之后其极易出现在远端小血管中,产生堵塞情况,使血栓再次发生,引发新的症状体征及新的梗死。对于再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当然其不能缺少心源性栓塞导致的再闭塞,如:主动脉弓斑块脱落及房颤间断性血栓的形成等[8]

实验结果表明,患者出现再闭塞情况与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血糖、收缩压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通过回归分析得知,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血糖、收缩压与患者出现再闭塞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结果可知,静脉溶栓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能够使患者出现再闭塞情况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血糖、收缩压。由此看来,此研究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中在对脑血管疾病的不断探究与研究中能够显著的提升对此种疾病的相关认识,并且随着人们对疾病认知逐渐加强,更多的患者能够进行及早的诊断及治疗,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中,患者血管出现再闭塞情况仍然是治疗过程中的难点及重点问题[9]。对患者进行MRA、NIHSS评分、神经功能改善、TCD、CTA评估能够有效的了解患者血管的再闭塞及再通情况,并且此种评估方式具有极大的优点,主要就是费用低、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等,此种评估方式能够将早期溶栓治疗患者出现治疗不佳的和进行介入治疗指证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筛选,能够帮助医生的诊治提供有效的依据,能够使此部分患者尽快接受进一步的介入治疗、抗栓治疗及抗凝治疗等,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再闭塞情况,对患者的健康及恢复具有极大的意义[10]

参考文献:

[1]苏建, 张津华, 蒋超.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闭塞的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4):775-777.

[2]陈友芹. 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13):2380- 2381.

[3]梁余航, 唐龙冲, 方海波. 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 14(11):34-37.

[4]梅蕊, 王东升, 葛平,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及好转后恶化的危险因素[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58(2):85-88+104.

[5]陈翠荣, 白青科, 赵振国,等. 多模式MRI指导下不同时间窗脑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临床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5(6):343-348.

[6]李桂林, 杜世伟, 李静伟,等.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4(3):122-126.

[7]朱立勋, 朱立勋, 耿瑞慧等.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价值[J]. 武警医学, 2015, 26(6):555-557.

[8]廖晓凌, 王伊龙, 潘岳松,等.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与预后[J]. 中国卒中杂志, 2016, 11(10):824 -828.

[9]车锋丽, 陈胜云, 杨中华,等. 经颅多普勒超声脑缺血溶栓分级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不同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预后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17, 12(4):302-308.

[10]李娜娜, 丰宏林.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7, 23(16):3221-3225.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
分析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