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微量铅的检测技术分析
2020-07-09黄庆娟牟思雨
黄庆娟?牟思雨
摘 要:铅所具有的积累性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组织中聚集,食用含铅食物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食品安全是当前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铅检测方法也逐渐得到丰富和优化,提高了铅元素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鉴于此,本文就食品中微量铅元素的检测技术进行如下分析,以确保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微量铅;检测技术
为保证食品安全,需对食品中的微量铅元素开展准确可靠的检测,旨在为食品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现阶段,食品中微量铅元素检测方式包括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光谱法、二硫腙比色法以及生物传感器法等,现对主要检测方式进行如下探讨。
1 食品中铅元素情况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食品铅污染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每年仍有500人左右发生铅中毒以及血铅等,该类情况的发生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人们获得食物的渠道较多,且无法及时有效排除食物中间环节污染,最终便增加了人们铅中毒的概率。
2 检测方法分析
2.1 电化学分析法
该类检测方式具有装置简单以及灵敏高等特点,因而在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取样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但缺点在于其应用范围不广,且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可分为如下两种方式。
2.1.1 溶出伏安法
包括阴极与阳极溶出伏安法两种方式,具有成本低廉、速度快以及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等特点,并且并不会严重影响环境。通过该种方式能够有效检测蔬菜中的铅、铜含量,回收率大概为98%[1]。
2.1.2 极谱法
该种检测方式指的是在电解中所获得的极化电极电流-电位曲线测定,能够显示溶液中被检测物质的浓度。在实际应用中设备操作简单,且结果准确,回收率大概为102%[2]。
2.2 原子光谱法
该种检验技术主要指的是在蒸汽状态下,被测元素基态原子通过吸收原子共振辐射量实施的元素定量分析,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①原子发射光谱法。基于原子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辐射发射性质,可有效检测食品中微量铅元素。缺点在于检测缺乏完善性,仍需进一步研究。②原子荧光光谱法。基于原子的辐射激发再发射性质而来,在分析微量元素中精确度极高,且具有检测速度快特点,选择性及抗干扰性较优,因而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检测中。缺点在于其不属于原始检测方式,需大量检测样本,具有较高的检测成本,因而无法将其应用于仲裁中。③氯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该种方式应用较少,原因在于外界因素极其容易影响到食品中的铅氰化物,缺乏稳定性。但其可利用铅元素与不同反应体系所形成的挥发性各类氰化物,再分离,从而可显著避免分子吸收以及光谱反射的不利影响,保证检测精确性。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方式相比,原子化效率程度较高,灵敏度高,还可减少样本量,能科学合理控制检测成本。同时,还能避免样品形态的影响,即便在不同压力下也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3]。
2.3 二硫腙比色法
该种检测方式是铅元素检测的常用方式,也可称之为双硫腙比色法,具有灵敏度高以及价格适宜等特点。但缺点在于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工作人员在实践中若无法予以规范操作,便会对试验造成影响。在采取该检测技术检测过程中优化分液漏斗处理,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除铅不彻底及不均衡等多种问题,还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与可信度。
2.4 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中的生物活性单元,属于生物敏感单元,能够对测定目标进行选择性测定,该种检测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以生物活性单元为核心。在重金属铅生物传感器中需参照DNA以及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等,对重金属毒效予以确定,并在该基础上开展测定工作。有相关研究人员在测定水铅含量时利用荧光分子传感器微流体装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最低限大概为4.5 μg/kg,与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结果大致相同[4]。这就说明生物传感器检测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同时操作简便,但缺点在于价格较高,因而并未在食品铅含量检测中广泛普及。
3 結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与连用,这也是今后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相关人员在检测食品中微量铅含量的过程中,需对样品的时效以及成本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有效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郭凡.食品中微量铅的检测技术进展探究[J].现代食品,2018(18):64-66.
[2]罗香琴.水质及食品中铅含量检测技术进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6):322.
[3]马芳,吴青.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铅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9(15):118-119.
[4]孙晓玲.食品中微量铅的检测技术分析[J].中国食品,2019(2):151.
作者简介:黄庆娟(1989—),女,吉林吉林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