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的耦合分析及路径优化

2020-07-09陈逸云陈浩文

中国商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路径优化经济发展

陈逸云 陈浩文

摘 要:本文基于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近十年相关数据,以信息熵权法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衡量生态经济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时空分析与当地发展状况相结合提出路径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耦合协调度并不存在明显差异,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之间具有滞后关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环境滞后区域与经济滞后区应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改进,该地区也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创建宜居和谐社会。

关键词:生态经济区  水土资源  经济发展  耦合分析  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2(b)--03

水土资源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是当前国内生态经济区所面临可持续发展难题的破解之道,更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视察吉林时提出“走出一条发展新路”的总要求,于吉林省而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引领区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包括白城市全境、松原市全境,长春市的农安县,四平市的双辽市等12个县(市、区),位于东北经济区地理中心。该区域自然资源丰富,发展高值高效生态经济的基础较好,在地区生态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缺乏优势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建设高效生态面临严峻挑战。自2014年《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以来,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发展前景较好。

本文采用耦合分析的方法,对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关系进行具体测度,并结合所获数据结果与当地实际状况提出路径优化建议。本文旨在为推动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并为国内其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贡献发展思路。后文结构将做如下安排: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基于吉林省统计年鉴及各县市经济发展公报的近十年数据,运用耦合分析方法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政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生态经济学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Bouldin综合运用经济学与生态学方法对相关领域进行研究。纵观各时段的研究成果,学者们普遍认为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发展,厉以宁(1991)就曾研究过贫困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生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环境规制角色的扮演,从实证视角看,严格而系统的环境规制政策会改变EKC曲线的形状和拐点位置,并且环境规制要配合产业结构政策,来缓解能耗高,排污量大的压力(张红凤等,2009)。近来则有学者认为,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应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王育宝等,2019)。

从定量分析上来看,起初国外学者Nicholas把物理学中“熵”的概念引入到经济学中为系统协调度的测度奠定了良好基础。后来我国学者将物理学的耦合分析应用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协调度测定中(钟业喜等,2011;吕添贵等,2013),对生态经济区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生态经济的文献总体上多从定性出发,而缺少对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测度,虽然之前也有学者采用耦合度来测算,但存在测算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本文以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这一测度指标,依实际对以往指标进行修改后对其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耦合分析,进而提出路径优化建议。

2 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2.1 研究方法

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是度量系统或要素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耦合度获取需要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计算系统综合评价值,并借鉴物理学中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推广得到多个系统(或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但由于耦合度不足以反映出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且由单一指标出发容易造成对结论的误判而与实际状况相悖,因此我们引入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考虑:

D=(C×T)1/2

此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度;T为水土资源承载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指数。

T=aμ1+bμ2

取a=0.5,b=0.5,其中μ1,μ2分别代表水土资源综合评价值、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耦合评价指标直接影响耦合度的数值以及反映两系统协调程度的情况,本文在选取两大系统指标时分别采取PSR分析框架以及依据总体-结构-效率整体考量,并通过熵权法获得具体权重。(表1)目前对于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指标分类体系尚无统一的判别标准,这里我们针对吉林省具体情况,并参考其他生态经济区的相关研究后得到判别标准。

2.2 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分析

根据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2008—2017年可得数据进行综合测算,我们得到了各县市的耦合协调度结果,两大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以及综合评价的对比类型。

通过对十个县市近十年耦合协调度变化趨势的分析,我们发现2008—2016年各县市耦合协调度有小幅度波动,部分县市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联系实际来看,吉林省于2014年印发《规划》并开始实行相关措施,而2017年十个县市的耦合协调度才出现大幅度上升,由此可见其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尽管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十年间的变化趋势大致趋同,但耦合协调度数值大小存在差异。根据各县市的耦合协调度的差异可将十个县市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双辽、乾安、镇赉、通榆、洮南和大安等六个县市。除双辽市以外,其他五个县市在2017年耦合协调度都达到了高度协调的程度。这六个县市在2017年之前的耦合协调程度都处于中度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一般。由于这些县市的位置处于吉林省最西部的欠发达地区,结合具体情况可推断,其协调程度较低有可能是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所致。

第二类是农安、前郭尔罗斯、长岭和扶余等四个县市。前郭尔罗斯和长岭县近十年经济发展與水土资源的协调发展程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长岭县和扶余市的耦合协调程度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这四个县市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2013—2016年均达到了高度协调,并在2017年又有了大幅提升。

2.3 耦合协调度空间变化分析

从地域分布来看,第一类县市主要集中在白城市及其周边,均距省会长春较远,耦合协调度较低;而第二类县市距离长春则相对较近,整体耦合协调度较高。然而,两类县市的滞后情况并不单一。就距离长春市较远的第一类县市而言,由于长期以来地处欠发达地区,理应整体呈现其经济发展滞后于环境的状况,然而乾安县、洮南县和大安市却属于环境滞后型,由此可见这三个县市的水土资源情况较经济发展更为严峻且相当显著,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就临近长春的第二类县市而言,大多数为经济滞后型,唯农安县属环境滞后型与之相别。结合该县发展状况来看,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乾安县、洮南县和大安县三个县较高,从而弱化了经济滞后相关指标的影响,环境滞后问题更加突出。

3 政策建议

加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对于生态滞后区而言,要做到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两手抓。在生态修复上,应推进河湖连通、绿化造林、草原和湿地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碱地、沙地综合治理;在环境保护上,要加快松花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诸如查干湖、向海、莫莫格等重要生态功能水域,并推行工业园区循环化,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从而恢复当地生态功能,增强环境承载力,全面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高质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产业。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对于经济滞后区而言,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生态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优先发展规模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渔业,发展现代大农业,建设国家精品畜牧产品和绿色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生态旅游等新型产业,形成以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

创建宜居和谐社会。一方面,对于西部生态经济区各县市的建设而言,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比较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带动周边城镇;另一方面,生态经济区中各乡镇的建设则要因地制宜推动其主导产业的发展,将城镇建设与区域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相融合,注重城镇风貌建设,凸显不同类型城镇个性,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宜居小镇,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现状,目前应做到能源、交通和水利三管齐下,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从资源禀赋出发,充分发挥光伏与风力发电的优势,同时加强原油输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以构建安全清洁的能源体系;在交通方面应协调推进陆、水、空交通设施建设,构建高效快捷的交通体系;与此同时,继续推进河湖相连工程,完善农村饮水工程和增强防洪减灾能力以构建对经济发展具有安全保障能力的水利体系。

参考文献

谷国锋,王雪辉.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时空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李虹,邹庆.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分析[J].经济研究,2018(11).

李军洋,郝吉明.生态经济经营的结构和运行机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01).

厉以宁.贫困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1(04).

吕添贵,吴次芳,游和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耦合分析及优化路径[J].中国土地科学,2013(09).

王育宝,陆扬,王玮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耦合研究新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张红凤,周峰,杨慧,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规制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03).

钟业喜,陆玉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J].经济地理,2011(02).

周成,冯学钢,唐睿.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6(03).

BOULDING K E. 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M].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 New York, Freeman,1960.

猜你喜欢

路径优化经济发展
基于GEM模型的现代化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和路径优化
信息时代数控铣削的刀具路径优化技术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CVRP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