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2020-07-09张倩
张倩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古今中外许多的名人先贤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反复地告诉我们“好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读书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失的部分,书籍中的各种养分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读书显得更为重要。
初中语文教学除了延续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语文工具性的教学要求以外,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文学素养。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水平,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启发学生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得到美的熏陶,学会思考人生、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名著导读”板块也是初中学段语文考核中涉及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落实的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走进世界名著的殿堂,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也是世界文化传承的需要,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外阅读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如此的重要,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这一教学内容往往被忽视在角落里。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点:
第一,“应试教育”的思想在许多语文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语文考核试卷中“名著导读”部分所占分值只有几分,所以许多教师对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七年级、八年级甚至九年级上学期的教学中根本不涉及这部分内容。他们认为中考备考时,大量的教辅材料完全可以应付考试,帮助学生得到这部分分数,没有必要耗时耗力地去读课外书。这种做法是对学生极大的不负责任,它造成了学生思想上对课外阅读的忽视。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更别提认真地读经典名著了,读过的也仅限于知道些皮毛,根本谈不上对作品内容的深刻领会,更不用说品味作品文字的美、感悟作品传递出的人生哲理了。课外阅读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变成了走过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没有起到任何实际作用。
还有一些语文教师看起来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范围只是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推荐篇目。对于初中学段的6部必考书目,要求学生必须通读,并归纳出各种配套习题,帮助学生应考。这绝不能算是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这种做法依然是应试应考,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没有实质意义。
第二,实事求是地说,当下的学生课业负担还是不轻的。众多科目的学习内容压在一个学生身上,让他们应接不暇,即使想读书,也根本没有时间去读。每天的作业都写不完,哪里还会有时间、有心情去读课外书呢?而且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中,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人们过于看重功利性的东西,而忽视了精神上的补给,学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往往也不愿意拿出时间来读课外书了。他们认为读课外书付出了很多,却不能马上看到成效。“读了再多的书,也不会提高多少分”的功利性思维毒害了很多学生。
尽管实际困难重重,但作为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作为有着强烈责任感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负责任,在理念上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读书对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读书的引领,在潜移默化中,坚持不懈地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为学生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笔者不断地摸索探求,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从各类书籍中广泛地汲取营养。
第一,对于课外阅读,在思想上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无论教学任务多么繁重,教学时间多么紧张,我都不忘时时提醒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将课外阅读这一内容真正纳入到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来,并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讲述古今中外名人读书励志的故事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从听故事开始,一点点地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与益处,逐步转变学生忽视课外阅读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引导、鼓励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适当地硬性规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去读,规定好内容和时间,内容不求多、不求深,但时间不要拉得过长。定时收集学生的读书反馈,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在这样的硬性督促下,学生开始接触课外阅读,亲身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发其读书的渴望,从而提高其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同。
第二,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阅读面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要从七年级做起。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制订一个三年的课外阅读长期计划,按照计划逐步落实。这个读书计划要结合大纲要求、学生实际情况来制订,并分层次、分年级地逐一落实。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完善计划内容。这样,当到九年级毕业前夕进行三年课外阅读情况提升性归纳总结时,每个学生都会从自己三年的读书情况总结中看到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阅读面扩大了、阅读量增加了、文学知识有了一定积累、文学素养得到提高……看到这些进步,学生自然会爱上课外阅读,自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样,初中三年,学生就品尝到了读书的滋味。这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将是有益的。
第三,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要牢牢抓住语文课堂这一主战地。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均选自经典名作,在讲解这些文章时,我总是加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情节,极力把这些内容讲得有声有色,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悬念,当学生急于寻求答案时,我不会直接告诉他们,而是鼓励他们课下自己去读书,在书中寻找答案。这样就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课外延伸阅读的兴趣,在尋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增加了阅读量,找到答案后的满足感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
第四,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欲望,在班级中创设浓厚的“好读书、读好书”氛围。“书非借不能读。”为了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定期推荐读书篇目给他们,每组找一本书来读,大家共享资源,采用“图书漂流”的方式定时互换,并以小组读书心得交流、读书心得手抄报评比等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读书。这个活动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容易半途而废的问题,让学生在竞争的浓厚读书氛围中逐渐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在班级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体会交流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当对同一本书产生不同的看法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辩论,坚持己见,并从旁给予适当的引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书多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定会有所提高。在作文讲评课上,我大力表扬那些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收获好词佳句、巧妙构思、深刻立意的学生,并让他们介绍经验。成功是最好的动力,其他学生看到这些学生的进步,自然会产生羡慕之情,会效仿他们自觉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来。
此外,我利用语文实践课定期进行阶段性课外阅读情况总结。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站在全班学生面前为大家介绍、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者讲一讲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得到的乐趣、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解决读书时遇到的困难,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课外阅读。利用班级的学习园地进行读书优秀成果展示也是我的做法之一。这其中包括好书推荐、经典故事、美文佳句、书香感悟等内容,在班级内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读书环境的熏陶下从被动读书转为主动读书。
总之,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受益于读书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目标。我坚信,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会为他们的终身学习铺设一条平坦的大道。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这条路上快乐地奔跑,我会继续摸索,寻找更多的有益方法,帮助更多的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责任编辑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