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教学做合一”之真谛,明自制玩具活动之实质
2020-07-09王亚娟
王亚娟
摘 要: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和方法应当在幼儿教育中得到恰当运用。在幼儿园自制玩具活动中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需要教师将制作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注重制作材料与幼儿实际操作相吻合,教师行为与幼儿自主发展相适宜,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制作活动,充分发挥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自制玩具;操作实践;自主发展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出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仔细研读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感悟其理论真谛的同时,从中领会丰富的内涵,可以有效地指导幼儿自制玩具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制作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结合
兴趣源于生活,教师在选择自制玩具活动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寻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的事物。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的教育。要为儿童提供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孩子喜欢制作的玩具,体验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到的事,以此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如在冬季的午间散步时,与幼儿一起讨论“你最喜欢冬天里的什么呀?”孩子们说:“我喜欢下雪” “我要堆雪人”“还可以滑雪”“下雪天在外面可以打雪仗”……“那么玩这些游戏时都需要什么材料呢?”老师问孩子们。“雪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那么,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东西像雪呢?”“泡沫”“棉花”“白色小纸片”……孩子们能够想到的都说了出来。“如果你们有这些材料,你们会用来干什么呢?”“我想用棉花做个雪人”“我想用白色橡皮泥捏个雪人”……以此激发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雪人,从而帮助幼儿了解制作雪人的技巧,并感知制作带来的快乐。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学,做自己喜欢的作品,能够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二、制作材料与幼儿实际操作相互吻合
幼儿参与探究、操作、体验的过程中都是学习过程的亲身经历,幼儿在亲自“做”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获得了经验。那么,选择正确的“做”的材料也是很重要的,材料需要符合儿童的发展水平,既要有挑战性又不能太难,否则会使儿童无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利用生活化的材料,让孩子“乐”起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将各种生活化的材料运用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并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不一样的亮点,这样在与生活中的材料互动中,孩子们就会积极参与其中,碰撞出独一无二的创意。这也能大大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不断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使得游戏的内容不断丰富。
如大班自制玩具活动“各种各样的车”,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请幼儿收集了身边各种各样的纸盒、瓶盖、汽车模型、半成品等,最后选择了生活化的材料,投放在美工区,最后发现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对纸盒情有独钟。一个长方形纸盒,相对的两面分别黏上四个瓶盖,一辆简易车就制作完成了……大小不一的汽车在孩子们的巧手下成型,于是,一场别具一格的“汽车展”正式上演……
(二)注重多样性的材料,让孩子“做”起来
在幼儿自制玩具活动中,教师应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材料的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求,再让幼儿根据材料的特点按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材料的多样性,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大大丰富了孩子想象的空间,從而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如在中班自制玩具活动“创意无极限”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材质的筒状物品,如一次性纸杯、矿泉水瓶、方便面盒等,让孩子们依据材料的质地设计制作动物的形象。有的幼儿把两只纸杯的杯面剪成条状,然后将两只纸杯相对粘起来,穿上一根线就变成了一盏灯笼;有的幼儿将矿泉水瓶截去一半,然后剪成条状制作成一个小花篮;还有的幼儿将方便面盒装饰在自制的台灯上当灯罩。
(三)投放层次性的材料,让课堂“活”起来
教师在投放自制玩具材料时,提前考虑到本班幼儿对材料的个性化需求,使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操作需要。要注重幼儿操作的层次性,为不同的幼儿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
1.高结构材料。高结构化材料适合能力较弱的幼儿,如区域活动中提供了装饰风铃的材料,通过欣赏图片上各种各样的风铃,启发孩子们:“你想用什么材料进行装饰?”孩子答:“我想用五颜六色地粘纸来装饰。”“我想用颜料来进行装饰。”还有的孩子说:“我喜欢用橡皮泥来装饰,这样看上去比较特别。”幼儿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低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为幼儿预留了较大的创作与想象空间,使幼儿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地进行创作。如大班亲子自制玩具活动“环保时装秀”,让幼儿在家收集合适的材料自由设计各种各样的服饰。有的孩子用购物塑料袋制作了一身连衣裙,再把正方形的彩色纸折成扇形装饰在头上,这一身设计看上去很精致;有的孩子用废旧的报纸制作了非洲野人的服饰,头上还装饰了树叶,看上去很特别;还有的孩子用各种大小不一的盒子套在自己的身上及四肢,看上去真像一个机器人,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注意力。
3.非结构化材料。非结构化材料的投入给幼儿提供了更多创作的机会。如大班自制玩具“纸盘变变变”,活动是以“参观海洋馆”的游戏情境为导入,让幼儿利用纸盘、毛根、毛线、报纸等废旧材料进行创意想象。因为有了前期认识海洋生物经验的积累,幼儿会自己动手探索制作的方法,遇到困难自己会寻求同伴的帮助。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会自由选择材料,用自己掌握的制作技巧对材料进行组合,喜欢什么就创作什么。他们有的在纸盘的边缘黏上毛线、中间贴上圆形的彩纸当眼睛,一个可爱的水母就做好了;有的在纸盘的边缘进行修剪,并画出鱼鳍,同时用圆形报纸片贴在纸盘中间当鱼鳞,一条小丑鱼也完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海洋生物出现在眼前。
三、教师行为与幼儿自主发展相适宜
(一)适当放手,有效引导
幼儿园自制玩具活动中,应当让幼儿独立动手操作材料完成制作。依据幼儿自制玩具活动的特点,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培养,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制作意图,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成功的经验。当幼儿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应给予孩子们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在制作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制作意识。在幼儿自主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间接介入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而切忌以过多的语言和示范制造幼儿过于统一的经验,干扰幼儿的创作思路,抹杀幼儿的想象空间。
(二)积极引导,适时介入
幼儿注意力极不稳定,当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转移主题或半途而废时,教师应以同伴的身份介入。如教师在美工区观察到一位幼儿在制作蝴蝶,没过多久就放下作品准备跑到其他区域去游戏时,教师走过去问道:“你的蝴蝶给我玩玩可以吗?”“为什么你的蝴蝶飞不起来?”“我们一起给它装上翅膀吧。”教师适时的鼓励和引导,再次激发了幼儿制作的激情,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持续性发展。
总之,在幼儿自制玩具活动中推行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主体性发展,使幼儿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地制作,在制作中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许鸿,陈蓉辉. 幼儿艺术教育[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刘焱.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的意义、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J]. 学前教育研究,2007(9):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