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三法”
2020-07-09陈允娟
陈允娟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当前,识字教学存在片面化、孤立化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课标的要求也有所违背。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高效的识字教学呢?
一、字理识字法
汉字的产生是有迹可循的,我国古代就有关于汉字结构的研究——“六书”理论。如果从字理的角度来开展识字教学,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对生字的接受度也会更高。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看图识字、拆字分解、汉字组合等方式与学生一起探究字理,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汉字有关的趣味故事,这样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也是大有裨益。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日
月明》一课时,考虑到生字大多是象形字,教师可以将其与对应的图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开展联想记忆。在学习“日”和“月”这两个生字时,教师还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帮助学生辨析和记忆:“有的同学在记‘日和‘月这两个字时出现了混淆,记不清楚哪个字中间是一横,哪个字中间是两横。大家都听过后羿射日的故事吧,传说天上以前有十个太阳,后羿弯弓射日,射掉九个,只剩一个,所以‘日的中间只有一横。关于‘月,想必大家都听过猴子捞月的故事吧,天上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使得水中也出现了一个月亮,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加一横呢?”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轻松就将“日、月”区分开来,之后教师又补充教学了“阴、阳、目”等汉字,让学生进行系统识记。
二、“加一加”识字法
“加一加”识字,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字时,与之前学过的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观察二者的联系与差别。在教学中,通过给之前学过的字增加偏旁、部首的方式得到新字,有效提高学生对形近字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學“炮”这个字时,教师先提问:“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由哪两部分组成?”这个问题很容易,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是左右结构,由左边的“火”和右边的“包”组成。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左边的‘火是偏旁,‘炮这个字是‘包加一个火字旁组成的,大家能不能也给‘包加个偏旁部首,比一比,看谁加的多。”学生争相发言,最后总结了“跑、抱、泡、刨、袍”等字。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虽然“加一加”花了不少时间,但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系统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由点及面,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不局限于一字、一课的教学,而是将生字放到一个识字教学体系中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对教材的细致研究,发现同一类型的识字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其意义、教学重心也会有所不同。
如,形声字在不同教学阶段的定位和表达意义是不同的,学生首次学习形声字时,可以定位为“种子课”,即要花费大量时间为学生介绍形声字的组合特点、表达方式,为学生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一看到形声字,就会想起“形声字是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义”。当学生第二次接触到形声字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定位为“拔节课”,将之前学生对形声字的理解进行巩固介绍,帮助学生拔节,更好地探究形声字的奥秘。在学生第三次或是更多次遇到形声字时,教师就可以将其定位为“成熟课”,放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在之前课堂习得的形声字学习方法去自主识别汉字,大胆去猜测词义,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验证。在经过这样三个阶段的训练后,学生对形声字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升,实现了对整个形声字教学内容的系统学习。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带领学生研究字理原理、探究字形规律、学习识字文化,在教学生基本识字方法的同时帮助其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形成同一类型生字的识字体系,让学生爱上汉字文化,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甘泉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