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电视新闻采访技巧与情感因素探讨

2020-07-09陈孝高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采访技巧情感因素电视新闻

陈孝高

摘    要:随着我国传媒产业不断发展,新闻媒体也一跃成为了群众获取信息资源的必要途径。为了优化新闻传播内容,提升电视新闻质量,新闻创作者要深入新闻媒体内容,借助新闻情感因素和新闻采访技巧提升新闻采访质量,以不断增强节目实际效果。本文针对新时期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和情感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了优化新时期电视新闻采访的技巧,希望能够为对应的研究单位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情感因素;探讨

新闻采访是新闻编辑的第一步,该过程是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制作组的交流,是新闻传媒信息编辑和传播的行为。新闻采访质量会影响新闻报道的情感倾向和信息传导,对此,新闻记者要掌握专业的采访技巧,将自己的新闻传媒素养和情感融到采访中,保证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

一、新闻采访中的“情感因素”作用

1.缓解采访或录制压力

面对公众化的镜头,大多数受访人员多会存在不适应的情况。紧张的采访环境,不利于受访者和记者顺利交流,不能保证获得预期的效果。针对紧张化的情绪,采访人员要注意营造轻松诙谐的环境,以减少受访者紧张情绪,保证采访质量。在受访交流时候,采访人员要采用情感交流,互通的方式改善尴尬环境。例如借助家人交流、生活化的交流方式消除双方的紧张感,以此来减少采访者准备不充分,受访者紧张,或是录制突发情况。

2.促进话题交流

受访者的受访态度和其情感、语言交流有重要关联。在积极的话题引导下,采访人员可借助亲切的语言交流方式提升采访流畅度。若受访人员的情绪低落,态度强硬,采访人员要用“巧”劲,转换话题,让受访者放下戒备参与采访;若采访人员自视甚高,对新闻节目流露出不屑神情,采访人员要控制自我情绪,照顾观众感受,适当地调节话题,避免发生采访冲突。

为了保证采访双方都能过积极参与到节目中,建议采访人员要先掌握受访者的生活背景、个人生活阅历、家庭生活情况以保证话题具有可读性,帮助受访者顺利进入环境,让采访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提升采访节目的深度和质量。

3.开辟深度信息

新闻采访是有针对性的,采访者要针对新闻事件发生原因,有目标、针对性地观察受访人,并借助情感因素让其顺利回忆,表情达意,以此来深化新闻内容,创作出更多有深度和内涵的新闻。

二、新闻采访的技巧

1.做好采访前准备工作

新闻采访工作性质十分严肃。为了保证采访质量,采访部门应当做好受访者信息采集工作。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做好采访前的准备,能够保证采访质量,提升新闻质量。采访前,建议新闻记者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档案信息和走访调查等掌握对方信息。为了优化新闻访问环境,也建议针对新闻类型,采访信息制定针对化的采访计划,以保证在短时间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2.掌握采访技巧

记者要针对新闻对象,新闻类型和群众理解能力制定采访计划。建议采访人员掌握以下几点技巧,以保证新闻采访的质量。第一,可以采用正面提问方式,对于时间紧,社会影响大,受访人关键的新闻内容,可以采用正面提问方式提升采访效率。第二,采用侧面提问的方式,该方式适用于受访人有所隐瞒,节目节奏慢的新闻节目,该方式有利于缓解受访人压力,也能够调动观众的积极性。第三,采用反问的方式,对于态度强硬,形势严峻的环境,采访人员可以直接反问对方的做法和行为实现,该技巧不光能够调动现场的氛围,还能够获得受访人最直接,真实的情感体验。第四,追问,采访人员采用“连环问”的技巧,让受访者在特殊的环境下迫于压力,情感宣泄,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觉。此外,在观众面前,访问人的连连追问也代表了节目前观众的真实想法和追问,也增加了节目的戏剧性和针对性。

3.注意情感表达

采访人员要牢记自己身份,不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引起采访者的不满。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时刻考虑群众的感受。建议采访开始前5分钟,采访人员可以先和受访者交流几分钟,核对采访话题没有侵犯到受访者的人格和自尊,符合本次新闻节目的要求。提问时候,采访者要保证自己的言语,举止亲切和蔼,公平公正,为受访者和观众传达清理明了,言简意赅的话题内容。预防采访出现不正纠纷。话题结束后,采访人员要倾听受访者的表达,并为本次采访话题做出客观,真实的总结,要注意荧幕礼仪,将受访人员一一送出演播厅。

三、新闻采访应当掌握的技巧和情感因素控制方法

1.情感控制

若采访过程中,受访者未能迅速融入新闻环境导致采访场面一度尴尬,严重影响新闻播出效果。采访人员要注意新闻传播效应,针对受访者的冷漠,爆发情绪,要注意控制现场局面。采访人员一定要冷静下来,暗示同事们积极配合。建议采访人员要针对新闻话题找到切入点,先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以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为主,真诚,倾听地与对方交流。一方面以耐心和真心打动对方,让其放下戒备配合新闻节目。另一方面,要借助对方情感流露时戒备松懈的契机,顺带嵌入话题,让对方真情流露,再配合演播厅的音乐获得更为自己的新闻效果。

2.受访者的采访态度

新闻节目的采访对象较多,受访人的工作性质、社会阶层、生活环境造就了对方不同的性格。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从容不迫地够面对不同采访对象。建议采访人员在面对不同的角色如罪犯、高管、科研人员和群众时候要一视同仁,但也要就重避轻,要时刻考虑到新闻主题和群众理解关注重点和理解能力,对不用的受访者采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手段,例如面对犯罪分子时候不能“破口大骂”,要先了解對方的犯罪因果,动机,以及现在的感受和体会,以此为群众传达“敲响警钟”的理念。之后在针对对方的案件侦破过程为群众传达法律公正,严明的理念,让群众学到更多法律知识。最后,面对现代的生活环境,采访者也要为受访者提供一个自白的机会,让其表达自己的懊悔,对家人的思念,也帮助采访者解开了心结,让其获得了改过自新的心理暗示。

可见,采访者尊重受访者,掌握新闻技巧能够提升新闻采访质量,可以为群众传达更多新闻资讯,揭露社会现象,提升群众素养。建议采访人员对受访者对症下药,不断磨炼自己的能力,最终创造一个更为新颖,真实,信息化的新闻节目。

3.采访事件

报道新闻事件一定要遵循“真实性”。一个有血有骨的新闻报道容不得半点个人偏见。假设新闻报道中掺入了个人情感,就会导致新闻报道节目失真,也会导致新闻报道失去传播价值。建议记者要站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客观角度,真实地对新闻进行报道,不能断章取义或曲解新闻内容。比如在2016年3月,网上有一则标题为“大妈碰瓷玩具车”的新闻短视频,导致众多网民对这位大妈口诛笔伐。但是,经证实,该大妈并非“碰瓷”,而是因为玩具车撞倒了大妈,导致大妈的桡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这种错误的传播方式和不明报道,没有经过真实调查就立下定论,误导了群众,导致大妈不仅身体上受到伤害,精神上也同样受到摧残。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闻采访受众对象特殊,影响范围广,建议采访人员改进自我的采访模式,掌握专业的采访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以此来提升的自我采访素养,增强新闻节目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武彩霞. 新时期电视新闻采访技巧与情感因素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8,9(06):198.

[2]孔庆斌. 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 新闻传播,2018(08):91-92.

[3]梁索平.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刍议[J]. 记者摇篮,2018(04):32-33.

[4]浦娅玲. 探究如何恰当运用采访技巧提高电视新闻采访质量[J]. 传播力研究,2018,2(11):129.

[5]张玉明. 浅析新时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质量的提升[J]. 电视指南,2017(12):90.

[6]王晓燕.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采访技巧探析[J]. 视听,2018(11):122-123.

[7]杨春杰. 解析电视记者现场采访技巧的创新[J]. 传媒论坛,2018,1(12):67+69.

猜你喜欢

采访技巧情感因素电视新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一位新华社记者谈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突破技巧
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
从电视访谈节目看名记者的采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