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2020-07-09王艳霞
摘 要:数学概念既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概念教学不够重视,再加上概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对学生应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也产生极大影响。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对当前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2-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28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开展计算运算、空间想象、实践创新等数学活动均是建立在数学概念基础上,学生在准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以后,才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然而,小学生存在认知水平低、抽象思维能力弱等问题,导致其对兼具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的数学概念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也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提高产生不良影响。这需要教师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展开研究和分析。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重要性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促进数学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学生认识事物主要建立在弄清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如针对“分数概念”,教材定义为将单位“1”划分为若干部分,表示其中一分或几份的数,其教学重点就在于引导学生对“1”进行准确理解,在学生明白“1”为1个整体以后,学生也就学会了分数。
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数学概念是学生判断思维、推理思维形成的起点和基础,一旦出现概念错误情况,也会对学生判断和推理产生直接影响。如在对“直角三角形概念”开展教学时,学生在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基本概念,这时候通过让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模型,在脑海中构建相对应的图像,就可以准确理清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异同点,对直角三角形概念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3.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小学数学学科各项知识点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数学概念以后,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也会更加容易和灵活。如学生在掌握加法结合律概念和知识以后,后期学习乘法结合律也会更加高效和高质,学生学习迁移能力也会得到极大提升。
(二)存在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依然存在以下问题急需解决:
1.概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包含了许多数学知识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重点数学知识讲解上,对待数学概念则一笔带过,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概念学习和理解也不够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效果也产生一定影响。
2.概念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教师对数学概念进行讲解时,通常会利用口头讲述的方式进行,针对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小学阶段学生受到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概念实质内涵,对学生后期相关知识点学习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还需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向学生解释数学概念,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缺乏教师指导,在对数学概念知识进行学习时,由于缺乏教师系统性引导,导致学生只能够孤立地认识、思考和学习,不能够将不同数学概念系统地结合起来形成体系,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再加上概念学习缺少必要的应用环节,如概念练习活动,进而引发数学概念学用脱节情况。
二、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对概念教学引起重视,并对小学数学学科中涉及的数学概念知识内容进行细致研究和分析,同时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和学习特点,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概念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还能够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突出小学数学概念内涵的不同呈现形式
数学概念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学生想要在数学计算、数学推理、数学判断等过程中做到流畅自如,就需要对数学概念内涵及外延进行准确把握,为后续知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虽然小学数学概念呈现方式存在差异性,但是概念教学最为基本的要求在于概念明确,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概念不同呈现形式,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1.图画式概念。针对图画式数学概念,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图画深层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以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本质。同时,在学生理解图画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述。如在对“圆的概念”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圆的本质进行揭示,并用数学语言解释圆的表象,在这过程中学生也会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理解使用数学语言对数学概念进行表达。
2.描述式概念。小学数学学科中涉及的描述式概念有很多,简单来说就是以概念实际原型,借助具体事例和描述性语言对概念加以呈現。一方面,通过图示、例题等阐述概念基本属性,可以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另一方面,通过描述性语句对概念进行补充或概括性说明,则可以增进学生理解,如小数、角等概念教学时都能够采用这种方式[1]。
3.定义式概念。针对定义式的数学概念,由于用词比较简练,并且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导致学生学习和理解比较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定义中的关键词进行深入剖析,并将涉及的专业名词以符合学生认知的通俗性语言进行讲解,甚至还能够借助道具、实际案例、联想对比等方式,使抽象化的知识点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
(三)联系数学概念特点,加强直观教学
1.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学科涵盖了许多知识内容,并且这些知识内容与我们实际生活都存在紧密联系。在对数学概念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不仅可以丰富数学概念、教学内容,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对“数值大小比较”概念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分别给出3个苹果和5个苹果,让学生选择哪个数值更大。经过形象化比较,学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5个苹果。在这过程中,学生也真正领会到数值大小比较的内涵[2]。
2.实践活动教学。从小学生角度来说,他们年龄介于6—12岁之间,无论是认知水平,还是思维能力都发展不够成熟,在对数学知识认识和理解时通常会借助直观性形象思维实现,对待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数学概念就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并且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概念都没有做出明确的定义,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借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知和体验中掌握数学概念本质。
如在对“米的概念”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工具尺,让学生在观察中直观感知到1米的长度,然后运用小组合作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米尺对课桌、黑板等物体的长度、宽度进行测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米的概念进行思考和认识。
3.多媒体教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也成为课堂教学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其应用到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呈现出图文并茂、动静自如的立体效果,在丰富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学生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升,使数学概念教学更加事半功倍。
如在对“角的概念”开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学校操场画面,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说一说操场中的角在哪里?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指认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功能将操场两条边从图画中分解出来,就会发现组成角的定点和边,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角的概念有了一个更加正确和清晰的认识。
(四)强化数学概念比较分类,形成概念系统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具有系统性较强的特点,尤其是前后知识点之间联系十分密切,但是学生受到思维发展和接受能力的制约,在对一些数学概念知识学习时需要花费几个课时,又或者是幾个学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对联系密切的数学概念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并构建数学概念网络,帮助学生明确不同数学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形成良好的概念系统,引导学生更好地对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学习。
1.同一概念的各种联系。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同一概念学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针对“分数概念”在初始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对分数进行初步认识,但是进入到高年级阶段就要求学生对分数性质和意义进行了解和掌握,只有对不同阶段数学概念进行统筹分析和整理,才能够构建较为完整的数学概念知识网络,在实际学习中学生才能够将这些数学知识点串联起来,避免出现脱节情况。
2.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的。数学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概念之间相互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生成和发展的作用,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衍生出的相关概念进行学习和把握,从而避免概念模糊、概念混淆的情况发生。实际操作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实物、模型、演示等,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以获得感性和理性认识[3]。
三、结语
本文是基于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而想要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对教材中存在的数学概念进行仔细研究,同时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蒋萍.论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J].软件(电子版),2019(3):159.
[2]廖更生.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综述[J].读与写(上,下旬),2019(10):145.
[3]崔基峰.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综述[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8):19.
作者简介:王艳霞(1988.10— ),女,汉族,甘肃岷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