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改革初探
2020-07-09周艳玲胡晓红张崟刘达玉
周艳玲 胡晓红 张崟 刘达玉
摘 要:教学是各高等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教学管理可以稳定教学秩序,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之一。随着高校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的推进,学校将主要行政权力下放到二级学院。本文从高校管理研究现状入手,介绍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旨在提高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效率,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校;三级管理;教学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2-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02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主要为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当前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的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很多高校从实际教学需求出发,构建出以学院为主体,学校、学院、系(教研室)协同合作,共同发挥效能,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体系,即为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1]。教学管理是指为完成学校办学目标,学校各管理机构、学院和系(教研室)协同合作,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对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计划、运行、学籍、教学质量、教学建设等方面的管理[2]。
成都大学已建立相对独立自主的校—院—系(教研室)教学管理架构体系,但在实际管理运行中仍受原来管理方式的影响。当前我校教学管理主要由校级管理机构负责,学院仅需完成上级命令,完成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运行等工作,故我校的三级教学管理机制不能有效发挥其效能,多流于形式,整体的教学管理工作效率较低,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在我校进行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校教学管理研究现状
约翰·范德格拉夫等对英国、美國、法国、瑞典、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等7个国家大学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各国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3],归纳得出当前国际上主流大学的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机制大致可分为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
日本模式实行校、学部(即“院”)、讲座(即“系”)三级管理模式,以京都大学为典型代表。讲座(即“系”)将教学、行政和科研融为一体,权力较大,基本可独立运行。而学部的权力则相对较小,主要起监督作用,学部长仅主管所属学部的行政事务。
英国模式典型特点是学院自治性较强。该模式下,大学的管理中心即为学院,学校对下属学院仅进行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宏观管理和引导,具体细化的管理由学院自主全权处理,在处理重大事项时,学院会与院内教师商定[4]。
美国模式改良自英国模式。当前,美国模式主要是大学内部的学院享有自主处理院内事务的权力,但仍需接受学校层面的领导[4]。该模式符合高校内部管理分权的规律,同时也符合学科发展趋势,有利于各大学科均衡发展,并且利于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衡,因而在国际上被广泛借鉴。
我国高等教育借鉴美国模式已久,即实施校—院—系三级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长期实践中,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系重新被认可,快速成为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5]。
二、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精简结构、强化功能。学院作为学校的基层行政单位,基本学生管理单位和基本教学、科研单位,是学校整体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具体落实者和执行者。学校的行政权力逐渐向学院转移,为了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学院及系(教研室)的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学院在国家政策和学校规定允许范围内自主制定专业设置、建设方案,根据国家和社会需求及专业特点,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在学校、学院教学督导监督下完成教学计划的执行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工作量核算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等工作。同时,学院建立“教学督查”机制,教师、系主任、学院和学校教学督导在教学计划进行中各司其职,教学效果逐步提升。但在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的实际管理运行中仍存在着若干问题。
第一,受原有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影响,学校、学院和下属各系的关系并不顺畅,责权利划分较为模糊、不明确,导致该三级教学管理模式未能发挥出相应的有效性,流于形式。第二,我校职能部门的权力名义上下放,但在具体事务的决策和控制方面仍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学院的主体地位未能真正体现,从而使校—院之间中间管理环节过多,职责与权力的划分不清、可操作性不强。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之间容易发生责任主体不清的现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第三,在工作执行过程中,二级学院疲于应付职能部门所分配的工作,无暇顾及学院内部的管理建设,使二级学院负责事项面广、工作量大,但相应的权力却没有配套,缺乏足够的自主性。第四,二级学院在管理过程中,与职能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对学校层面的决策和管理情况了解不够,对自身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反馈不及时甚至无反馈。第五,在实行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管理者存在着对相应体制内涵的理解偏差。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学校、学院和各系(教研室)三者的关系并不顺畅,特别是系(教研室)的建设逐渐脱离以学科或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发展目标,导致成都大学的三级教学管理体制不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三、完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职权关系,完善相关制度,明确任务
明确学校、学院、系(教研室)的主要职能,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充分调动各个机构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学校层面主要进行宏观协调,需要简政放权,将重要权力下放到学院,充分调动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学院充分的自主权。学院必须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主体和中心,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自主作用。院长全面负责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日常教学工作,系(教研室)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系(教研室)直接面对学生和一线教师,主要负责实施教学计划,同时系(教研室)要承担起本教研室的学科建设工作。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目标,将任务分解成各个相互连贯的部分,能落实到每一位参与人员,做到全过程监督,及时反馈。明确学校、学院、系(教研室)的职责,可以充分提高管理效率,调动教师积极性,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重视改革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水平
一个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二级学院的整体教学能否有效运转,关系着一线教学工作能否有效推进。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二级学院不断发展,教务管理工作日趋繁重,这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迎接挑战,学校应重视、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理念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各项相关培训,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此外,学校还可通过选派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轮流外出交流学习,对国内外大学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学习。
(三)充分发挥系(教研室)的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在校—院—系(教研室)管理体系中,学院应下放部分行政权力,充分发挥系(教研室)在教学、科研中的能量。学院下属各个系(教研室)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配合学院统筹管理,但可在实际事务如学科建设、教学计划安排、教学科研项目管理及学科设置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各系(教研室)人员参与到学院的教学管理中,学院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做出进一步决策,此举既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又发扬了民主精神。
(四)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三级管理体制中,根据学院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第一,建立教学评估制度,组织学院督导教师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进行定期检查;坚持“以老带新”,组织学院骨干教师指导新进青年教师,包括教案撰写、课堂教学、考试考查、学生实习等方面;积极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相互学习,促进学院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第二,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指定每班学习委员为教学信息员,每学期两次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包括教师上课质量、教学硬件设施、考试考查等。每学期整理教学日志,同时召开教学信息员反馈会,学院院班子、教学督导、系主任、教务办人员及各班教学信息员参与,积极听取学生意见,将意见收集后分类整理,反馈至各系主任处。之后系主任召开本系会议,反馈学生信息,讨论对策,积极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建立毕业生质量反馈机制,学院每年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追踪,了解学院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同时定期召开就业反馈会,邀请用人单位和畢业生代表参加,充分了解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及社会适应性[6]。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二级学院层面对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可促进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日趋完善。同时,深入的改革可充分发挥各系(教研室)的作用,学科建设水平、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卫军.普通高校三级教学管理的认识和现状分析[J].内江科技,2014(9):26.
[2]张晓旭.高校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69.
[3]约翰·范德格拉夫,王承绪译.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张晓鹏.学院建制与管理分权——从国外名牌大学经验得到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1(2):68.
[5]孙红,刘红琳.地方性综合大学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67.
[6]王志刚,王昌民.关于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高师教育教学改革系列研究之四[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3):55.
作者简介:周艳玲(1991.9— ),女,汉族,教务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大学2019年规划课题项目《成都大学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初探》,课题立项号:cdgj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