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智慧的学讲课堂
2020-07-09宗慧
宗慧
摘 要:小学数学尽管很初等、很简单,但里面却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智慧。由于这样的智慧无法直接传输给学生,故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探索者,不仅要会学、乐学,还要能够“学进去、讲出来”,于是“学講课堂”应运而生。文章从重视课前导学案的设计、培养学生“问”的能力、让学生有辩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些方面,探讨了充满生机、生长智慧的学讲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讲课堂;学进去;讲出来;智慧;高效
小学数学是以后学习数学的奠基石,尽管知识的难度上并不深奥,但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启发学生拥有数学智慧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课本只能将知识的结果呈现出来,我们应重视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还原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先学后讲,探索知识形成的奥秘,在“学讲”的语境下为学生的数学智慧生长提供土壤和养料。“学讲课堂”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有颠覆性的变化,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占领讲台的模式,变革为学生拥有课堂主动话语权,教师也从课堂的“台前”隐退到“幕后”。在小学数学的“学讲”模式下,我们常能看到思维的碰撞、精彩的对话、灵动的智慧,学生不仅好学数学,且乐学数学,这样的课堂不仅生动,而且高效。
“学讲课堂”是整个课堂以学生的交流合作为主,使学生整理出方法,学进新知识,获得成就,树立自信,形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学讲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学生在课前复习旧知,课上自主学习新知、合作学习新知,让学生在这样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学进去”的效果;接着,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同伴的疑惑,帮助同伴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讲出来”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自身的素质教育,提高自己的思维。“学讲课堂”是将课堂真正意义上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探索,提出想法,说出疑惑,质疑他人,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一、重视课前的导学案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反思者和研究者,我们要真正地去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对于这块知识学生想学什么,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有哪些困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预设。我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而是全方位服务于学生的“导学”,课前导学案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需要思考本课知识点有哪些相关的知识点,学生需要有哪些知识的准备,新知学习时学生会出现哪些易错或不易理解的地方,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
比如在小数乘小数的这节课上,笔者就设计了如下的导学案,第一点是列竖式计算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第二点是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乘法问题并列式解答;第三点是通过你的自学,你觉得新知识新在哪里,你有什么是需要提醒大家的。在课上回顾自学过程,分享自学成果时,孩子们4 人一组,轮流在组内交流自己自学的收获及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孩子认为小数乘小数也是小数点对齐时,组内同伴就会指出这个问题,然后大家商讨,从而得出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而对于那些组内数学比较薄弱的学生则会让他们说相对简单的旧知,因为这样的导学内容基本都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而设计的,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也会有话可言。有了导学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学习状态。
二、培养学生“问”的能力
学问,不仅要会学,也要会问,对于学生而言,“学”的能力很重要,“问”的能力也同样重要。在现行的学讲课堂上,虽然教师希望学生多提问,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少有学生会提问。究其原因在于:一是怕失面子,不敢问,别人都会了我怎么能不会;二是对于知识没有深入的认识,不知道该问什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创设让孩子有话可问的情境,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对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提出自己的困惑,并逐渐学会提问。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情境的设计、教学的技巧、学生的反馈,学生提问的能力是被忽视的。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对知识的感悟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掌握了书本知识,缺失了探索发现知识的历程,学习体验肤浅,学习能力与情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所以学生不会问、不善问。学讲课堂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要问、善问。比如在教学《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对于中括号你想知道什么?或者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就被打开了,提出了很多问题,“什么是中括号”“为什么要学中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中括号是谁发明的”等等。实践表明,只要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们将会使每一个孩子的智慧闪耀课堂。
三、让学生有辩论的机会
错误,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是哪个学生都会出现的问题,但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好好利用这一资源是很可惜的。学讲课堂中信息的收集整理、旧知的回顾整理、新知的自学理解等等这些主要的工作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在这些过程中学生有不同的意见也是常有的事情。如何将这些错误好好利用,正确展示,让学生在不同的意见中进行辩论,从而明晰正确的观点,让学生在对错误的辩论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这是我们老师需要好好思索的。比如,在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一道关于邮票的练习题,对于又收集了24张是该加还是该减时,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笔者没有急着去否定哪一种,而是先让学生静静地独立思考10秒,然后用拳头和勾来表示不同的观点。学生还是有不同的意见时,笔者先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或起立或坐着,再让这两部分同学的代表进行辩论。在这一轮后,问还有没有不清楚的,让不清楚的学生到讲台前去,找代表来讲,学生觉得明白了就回到座位上去。这样的辩论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次,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与对话中一次次得到提升,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放弃自己在课堂上的“话语霸权”,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运用对话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我们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小先生”。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对话,勇于表达。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蕴含智慧的学科,但这样的智慧又具有不可传递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拥有数学的智慧就显得比较重要。《多元智能新视野》作者霍华德·加德纳强调指出,教育的重点是培养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能力。学讲课堂的理念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主要是让学生来发言,让学生说怎么做并且说明为什么这么做,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并且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其实有时候孩子的方法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简便与否。只要孩子认真思考了,就该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所以不要轻易去否定一个学生的见解,扼杀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学习知识重要,教给孩子学会思考同样重要,甚或更重要。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思维的培养。“说数学”经过了学生的思考、口头表达等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而且让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获得感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让学生在“学进去、讲出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乐于探究,勇于求真,善于学习,让数学课堂在孩子们的学讲过程中美丽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