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2020-07-09孙正西
孙正西
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本质特征在于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为数学课堂注入一丝趣味化元素。文章认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有效性设计应关注到以下几个要义:关注问题引领,搭建探究路径;关注学习过程,累积活动经验;关注灵活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实践性;活动经验;应用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并基于数学教学思想发展的脉络,集多个学科于一体,并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引导学生积极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的、与生活相关联的综合性问题,从中获取数学知识,深化“四基”,提高“四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提升数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活动。然现行的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无法发挥其最大优势。因此,如何探究和设计出一些核心素养统领下更为有趣的数学实践教学案例,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促进这一模块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需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有效性设计应关注到以下几个要义:
一、关注问题引领,搭建探究路径
“综合与实践”是一种研究性的探究和学习,它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来搭建探究路径,其活动起点自然需指向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与生活相关,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而创设;同样也可以与数学知识相关,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学知识而创设。因此,问题的解决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而教师是学生活动展开的“向导”,在活动中承担确保学生对问题的核心有明确获知的重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能力 [1]。
案例1:课题“量一量、比一比”。
师:大家请看这幅图中的孩子们都在测量什么呢?(出示主题图)
生1:有的在测量桌子的高度,有的在测量讲台的长度,还有的在测量同学的肩宽……
师:那下面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同学的肩宽。在探究和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来解决以下问题: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记录测量而得的数据呢?我们在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时该如何选择恰当的单位呢?如何借助熟悉的物体来描述一个物品的长度呢?
……
设计意图:小学生都是充满好奇的。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指引引发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策略本质的体验,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获得合作的乐趣。
案例2:课题“有趣的平衡”。
师:大家请看这个跷跷板游戏,你们是否能发现什么问题呢?(出示父女俩玩跷跷板游戏的视频)
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很快发现了以下问题:
问题1:在玩跷跷板游戏时,如何才能让这个跷跷板不要总是偏向一头,从而增加这个游戏的趣味性呢?
问题2:平衡与什么有关呢?
问题3:怎么做才能实现平衡呢?
设计意图:本案例中,教师通过玩跷跷板这样的游戏,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依托,使他们充满好奇,引发他们的数学思考,初步形成问题意识,得出以上三个问题,进而让每个学生都很快进入动手试验和层层探究的角色中去,迫使他们去思考和探究,体验“做”与“玩”相融合的喜悦,自然提升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
二、关注学习过程,累积活动经验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经验的有效载体,数学活动经验是通过做和思考才能得以积淀的,是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同时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2]。因此,教师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探究,在探究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丰富活动经验,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案例3:课题“摆一摆、想一想”。
活动1:利用2个圆片摆一摆不同的数,并说一说摆的方法。
活动2:利用3个圆片摆一摆不同的数,并说一说摆的方法。
活动3:利用4个、5个、6个圆片摆一摆不同的数,并说一说摆的方法。
活动4:直接说一说利用9个圆片可以摆出的数有哪些。
设计意图:案例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积累不同的活动经验。通过活动1让学生感知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感受位值制思想,从而形成良好的数感;通过活动2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并建立具体与抽象间的关联;通过活动3让学生去观察、去判断、去表达,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将具体问题上升到抽象的层面;通过活动4让学生去总结、归纳和提炼,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数学运用,最终实现数学教学的灵魂。
案例4:课题“铺一铺”。
活动1:一起欣赏生活中的密铺,并说一说自身的感受。
活动2:一起试一试,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正五边形以及正六边形中哪些可以密铺,哪些不可以呢?
活动3:我们都是天生的小设计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任选两种图形,为小小家设计瓷砖图案吧!
设计意图: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活动设计引领学生去想、去猜、去说、去分、去铺,亲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师的逐步引领下,学生对密铺有了逐步认识,“如何设计创意性瓷砖图案”也由模糊变得清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倾听、去表达,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和素养。可以说,正是有了层次性的活动安排,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关注灵活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数學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在“应用能力需要在应用活动中才能得以培养”这样的立意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自然架起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以应用为主轴,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以数学思维分析世界,通过“用”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自身的内悟和反思,搭建素养养成路径。
案例5:课题“量一量,比一比”。
学生“量感”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并非是一节课即可培养而成的。为了考查学生对常用的“测量标准”的熟知程度,对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程度,笔者在课程末尾安排学生进行了交流,并让学生课后通过记载数学小日记来提升情感体验。与此同时,笔者鼓励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可以去考查操场跑道的长度或是教学楼走廊的长度等,测量方法自然也可以多种多样,如步测等。通过多次测量方法累积活动经验,培养应用意识。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的延伸,也是课堂的拓展。在这些应用活动中,扩充了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增大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丰富了自身的感性认识,由此自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看生活。只有在灵活的、积极的应用下,才能让学生的应用意识自然形成。
总之,对学生而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意义是深远的,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送去能力的提升;可以培养动手操作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同提升 [3]。因此,数学教师需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将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到底,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支红霞.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研究[J]. 名师在线,2017(14):36-37.
[2] 周浩明.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改善对策[J]. 新课程导学,2017(11):62.
[3] 沈朋.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差异性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17(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