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清音进校园课程化研究探微

2020-07-09魏平刘莉李丽

北方音乐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程化

魏平 刘莉 李丽

【摘要】四川清音进校园应以“课程化”的方式进行实践探索。对此应厘清四川清音的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定位,研究四川清音进校园课程化的系列问题,如课程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师资等。深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走课程化实施的道路。

【关键词】课程化;曲艺进校园;四川清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0134-02

【本文著录格式】魏平,刘莉,李丽.四川清音进校园课程化研究探微[J].北方音乐,2020,06(11):134-13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寻根、固本、筑基的教育工程,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之必需。把四川地方曲艺作为小学音乐课程化研究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四川清音作为地方文化的亲缘性、可接受性,以及课程资源选择和编排的便利性。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基本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四部委联合发文《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要求:“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这无疑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路径与方向,也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带来新的课题与挑战。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程化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所谓课程化,要具有明确目标、适切内容、有序实施和恰当评价的课程实践。以四川清音为载体的曲艺进校园的课程化,需明确《四川清音》这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编选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主题式和结构式的学习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与音乐课程融合,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二)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是一门传统曲艺艺术,是以流行于陕西农村的“眉鄠(hù)清唱”(眉鄠戏的前身)为主传入四川并兼收并蓄明清以来的俗曲及川剧音乐、剧目、江南小调,在长期流传中逐步融合形成具有四川语言、语音特点的民间曲艺形式9。它由明清俗曲发展而来,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以及按伴奏乐器而称为“唱月琴”“唱琵琶”,或按艺人组合形式而叫 做“唱海湖”“海湖班”等称谓。这些名称在它传入四川时统统带入,形成了四川曲艺曲种中唯“清音”有多种名称的现象。后来,“清音”逐渐流行于四川各地的大小城镇,尤以成都、宜宾、泸州、重庆、江津、涪陵、万县等水陆码头为甚。表演者通常以左手打击檀板,右手持筷敲击南竹节鼓,用四川方言演唱,并富有极具特色的哈哈腔及弹舌音。2008年6月7日,四川清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研究综述

四川清音是地方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冯光钰在其《曲艺音乐的传播》一文中写到:流行于长江中下游的四川清音,汇集了众多的南北牌子曲曲牌。既承袭了北方的单弦牌子曲音乐的传统,又吸收了扬州清曲等江浙一带的民间音乐,从四川清音曲牌中,很容易寻觅到江浙的音乐种子来。通过艺人的她们把江南一带的说唱音乐带到横贯川江的四川来,经过四川艺人的吸收融化,[鲜花调]、[十杯酒]、[凤阳调]、[八段锦]等江南一带的曲调变成了四川清音的常用曲牌。同时,清音的源头虽可以追溯很远,但成熟期却在清代。这是由于清政府“湖广填四川”的政策,大量移民的迁入,也将他们的曲艺等民间音乐带到四川,广为传播,从四川清音的[麻城调]、[贵州调]、[东北风]、[陕五更]等小调曲牌中,不难看出外地民间音乐的影响。随着四川清音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四川清音为主题的研究不断增多,且研究内容也不断地拓展,相关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通过专著及相关期刊文献查阅,大多文献是关于清音的曲牌、表演、创作类研究。如宋旭峰的《四川清音的历史渊源》(四川戏剧,2008)、罗承松的《四川清音曲本创作改革思路》(四川戏剧,2013)、马光华《谈“哈哈腔”》(四川戏剧,1988)、廖红梅的《“哈哈腔”与“花腔”不同的艺术生命力论析》(四川戏剧,2010)等。其中,相当的音乐研究者大量研读相关文章和谱例,并亲自走访清音艺人,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对四川清音的本体展开广泛研究,由此,四川清音音乐研究也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在国家大力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四川清音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对于曲艺或四川清音进校园研究的文献资料较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洛阳师范学院燕翔的《“戏曲曲艺进校园”研究综述》,总结了“京剧进课堂”活动的展开,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研究的范围也延展到了戏曲曲艺这两个大的方向,各界人士对于”戏曲曲艺进校园"这一校园活动纷纷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讨论。目前,学界对“戏曲曲艺进校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承与保护的历史意义和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意义上;在校园实施上主要集中在课堂内校本课程与师资的研究以及课堂外如何培养兴趣与实践活动的相关研究。对于课堂外如何延续实践活动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应的评价体系近乎没有。康宏的《“非遗”进校园的实践——以“四川清音”传承为例》对“非遗”的实践进行了探究,具体为整合优化信息资源,建构“非遗”清音课程;优化师资,改变课堂结构,打造“非遗”清音课堂;开放管道,采用多元推进,创建“非遗”清音校园。对清音进校园的社团实践,多为请专家进校园的社团活动,一般20-30人左右,参与人数有限;也有进行四川清音的课堂教学,但多为活动需要、兴趣所致或其他,有活动式、即兴式、随性式的特点。

综上所述,对于曲艺进校园,各界专家学者基本都是持支持的态度,其探索研究都是在意义、传承和保护、课内外的相关研究上较多,对于曲艺进校园的课程化的研究难以查阅。因此课题组期望,本课题的研究为能曲艺进校园提供一条新思路,更好地将我们的地方曲艺文化发展传承下去。

三、结语

(一)立足家乡,热爱本土

四川清音,不仅学生与四川传统文化的情感纽带,爱家乡、爱四川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在国内展演、国际交流中的自信之源。2016年,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把四川曲艺引进学校社团,其中有金钱板、四川清音、谐剧。学校采用请专家进来,带学生出去的传承获得方式,请成都曲艺团专家为学校进校园社团指导专家,进行提升与精品训练活动,同时也聘请其他专家对学校所有音乐教师进行培训。经过几年探索,现在实验效果最好的是四川清音。课题组不仅在社团进行四川清音传承,而且把四川清音引进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学习。不仅学校跟随清音社团的老师能唱清音、上清音课,就连学校来自外省的音乐老师也开始能唱四川清音并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及教学的尝试。

(二)曲艺进校园应以“课程化”的样态实施

虽然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从课程性质和目标来看,学校和教师对四川清音的课程性质定位模糊不清,在实施四川清音教育的过程中对课程目标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进而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会产生偏误。从课程内容来看,学校和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时往往呈现随意、零散的特点。从课程组织和实施来看,学校在开展四川清音教育过程中缺乏统筹安排。因此,要想真正深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走课程化实施的道路。

(三)学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四川清音课程化管理与课程化的实施,让戏曲进校园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四川曲艺的学习者、欣赏着、表演者、传承者和传播者。让从生活中来的传统曲艺文化,重新走进学生生活,品味本土曲艺精髓,做有底蕴、有品质的传承人。也让传统文化摆脱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学生们有了传统文化的修养、传统文化的底蕴,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当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时,在国际国内交流的平台上,传统文化会伴随学生的生命而流淌,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本土文化方能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A].2014-3-26.

[2]冯光钰.曲艺音乐的传播(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1):42-47.

[3]孟青,杨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实施策略[J].教育评论, 2018(5).

[4]《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P1381.

[5]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编.说唱艺术简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1.

[6]姜昆、戴宏森.中国曲艺概论[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2.

[7]吴文科.曲艺综论[M]. 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24-25.

[8]冯光钰.曲艺音乐的传播(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1):42-47.

[9]蒋守文.四川清音溯源.巴蜀文化与四川旅游资源开发[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0]蒋守文.四川曲艺史话[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P116-117

[11]燕翔.“戏曲曲艺进校园”研究综述[J].艺术评鉴,2017(7):133-135.

[12]孟青,楊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实施策略[J].教育评论,2018(5).

作者简介:魏平,副教授,工作单位:成都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李丽,高级教师,工作单位: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刘莉,音乐教师,工作单位:成都蒙彼利埃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化
名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探索
德育活动课程化需关注的四个要素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的思考
以课程化理念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的探讨
浅谈班级主题课程与环境区域的有效运用
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探索
志愿服务学习:高校志愿服务课程化的路径探索
阅读课程化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