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探索

2017-03-28李晓芸

体育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程化岭南

李晓芸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大力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体育资源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本文从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麒麟舞的课程化实证研究入手,从教育功能、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和课程要素三方面探索岭南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化。建议以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化导向,防止形式化、功利化,建立课内外联动机制,创建麒麟舞校园文化,深度挖掘课程核心素养。

关键词:岭南;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化;麒麟舞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35-02

麒麟舞是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杂技于一体,伴随鼓乐,模仿多种动物的走、跑、跳等动作,经过提炼加工,舞姿符合艺术规律的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麒麟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又有文艺、宗教、民俗、历史的研究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显得尤为重要,并受到社会与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麒麟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色的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那么,麒麟舞是否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要求?如何作为体育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如何实施该项目的课程化和教学?为此,本研究对小学麒麟舞课程化进行了实证探索。

一、麒麟舞课程化的学习目标厘定

体育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力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程度或标准。体育课程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目标。这四个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运动技能是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反映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方面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运动技能目标实现以运动参与为前提,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为身心基础,并进一步促进运动参与,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没有运动技能,其他三个目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麒麟舞的课程化探索应从运动技能入手。

任何目标的制定都应有理论依据,动作发展理论对运动技能学习内容、目标、表现程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水平层次不同,运动技能学习目标和要求也有所不同,结合小学生动作发展特征来解读麒麟舞学习目标,将更有助于开发麒麟舞课程资源,把握课堂学习要点(表1)。

二、麒麟舞课程化的教学要素分析

体育课程教学的四大核心要素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均以学习目标为依据。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结合麒麟舞技能特征、目标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运动,有效实现麒麟舞的教学目标,值得深度探讨。本研究将麒麟舞教学内容引入小学体育课堂,并对小学麒麟舞的课程要素进行了归纳(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麒麟舞以走、跑、跳等作为基本动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是传统文化活动中有利于身体发展的良好教学素材,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的特性。

三、麒麟舞课程化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本研究选取黄圃镇新沙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班开展麒麟舞三级课程。普及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评价要点参照表2。水平一为5分钟入门,水平二为10分钟基础,水平三为15分钟套路。在普及课的基础上,兴趣浓厚的水平二及以上学生选学活动课,增加辅助器材的使用和双人配合难度,对身体素质、动作和套路的规格要求更高。在活动课提升基础上学习特长课,选拔技能突出的学生进行完整的套路演练,增加头尾配合、跳桩、采青等,对麒麟舞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指导,并参加不限级别的校内外麒麟舞比赛。

通过麒麟舞课程化的5年探索,新沙小学麒麟舞课程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运动参与方面,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学麒麟舞,课外时间也会去练习麒麟舞。水平一阶段,实验班91.18%的学生运动参与积极性高,在了解麒麟舞文化背景后学习热情高涨。水平二阶段后,由于技能瓶颈和新鲜度过期等原因,部分学生热情开始消退。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获得初级徽章后选择加上活动课、特长课,形成了稳定的兴趣爱好,29.42%的学生能代表学校参加校内外的比赛。

运动技能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学生达标率逐年提高。这与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积累有一定关系,加上学校徽章晋级制,兴趣浓厚的学生要不断提高技能才能获得徽章,选拔技能突出的学生参与校内外比赛。为此,学校在麒麟舞比赛方面也获得较多荣誉。2012-2015年连续四年获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第一名,获得黄圃镇优秀龙狮团称号,参加省、市、镇级麒麟舞表演无数。

身体健康方面,本研究对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进行追踪调查评价。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灵敏性、协调性方面两个班级几乎无差别,随着教学实验的推进,水平二阶段实验班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对照班有所提高,水平三阶段则有了明显的提高。五年级学生体质监测跳绳和立定跳远总成绩显示实验班优秀率高于对照班。说明麒麟舞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学校领导、老师、家长们认为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好的改觀。学生对麒麟舞文化兴趣浓厚,思维反应活跃了,日常生活中也会模仿、应用麒麟舞动作,孩子变得坚强了、乐观了,摔摔打打没问题,动作敏捷很多,等等。73.34%家长全力支持孩子学麒麟舞。

四、麒麟舞课程化实施过程的反思

通过新沙小学麒麟舞课程的实证研究得出,岭南民族传统项目麒麟舞的课程化不仅是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和锻炼,而且是岭南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麒麟舞课程化探索应从运动技能入手,结合小学生动作发展特征来解读麒麟舞学习目标,有助于开发麒麟舞课程资源,把握课堂学习要点。挖掘麒麟舞课程化的核心素养。古为今用,将麒麟舞文化内涵延伸,从对幸福的追求到身心健康成长。通过麒麟舞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以学习目标为依据,结合麒麟舞技能特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效地实现麒麟舞教学目标,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一项运动技能,还能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积极性,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岭南民族传统项目——麒麟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校发展的契机和突破口。但课程化实施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防止形式化、功利化的畸形发展,不能将麒麟舞作为对外宣传和竞赛的一种工具。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孵化、扶持过程,不能仅立足课堂,还需要建立课堂内外联动机制。丰富麒麟舞课外活动,包括阳光体育、大型活动、兴趣小组等学生自主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让课堂学习内容在课外有所展示,激励、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创建麒麟舞校园文化,提高麒麟舞文化内涵和校内外麒麟舞比赛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更加了解、喜欢麒麟舞,有利于麒麟舞课程化的实施和校园麒麟舞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赵颖.广东麒麟舞传承初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4):91-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3]周登嵩.学校体育热点50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5.

[4]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

[5]王健.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93.

猜你喜欢

课程化岭南
《岭南百年散文诗选》出版发行
宋代岭南词中羁旅山水词的特征
宗悫智破百象阵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侨胞助力民俗节庆创新传承
吃荔枝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的思考
浅谈班级主题课程与环境区域的有效运用
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