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模式的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2020-07-09戴榕
【摘要】微课教学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弊端,突破传统教学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微课模式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改善音乐教学品质、实现音乐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保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了促进微课教学在音乐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微课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微课开展节奏练习,强化练习品质;通过微课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提高学生鉴赏水平,确保微课模式能够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195-02
【本文著录格式】戴榕.基于微课模式的音乐教学改革研究[J].北方音乐,2020,05(10):195-196.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整体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许多院校与专业都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工作,提高我国教育事业的效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音乐教学也不例外,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采用老师先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向学生展示基本的操作流程和演奏技巧,学生在认真观看老师表演后依照老师的方法进行自主练习,但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也缺乏新颖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现象严重,不利于提升音乐教学效果,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因此,加强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微课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许多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能够为音乐教学带来新的生机,有助于改善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
一、微课概述
微课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老师需要将授课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并将其上传到互联网教学平台上。老师在进行短视频制作时,首先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教学的关键点与易错点,并根据这些内容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有效凸显教学的核心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制作成短视频,一般时长控制在5~8min,通过多个短视频的结合向学生全面展示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中的重难点内容。老师在将教学视频上传到互联网平台后,学生就可以登录互联网平台开展自主学习,认真观看和学习老师上传的短视频,并在关键部位做好学习笔记。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可以很好地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自由调整学习进度。此外,每个视频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阐述,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1]。互联网平台包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也可以接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有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可以适当增加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微课模式能够显著的提升教学效果,将微课模式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意义重大,进一步改善了音乐教学效果。
二、音乐教学引入微课模式的重要性
(一)改善音乐教学品质
微课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在线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微课模式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利因素,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微课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开展微课学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有选择性的开展学习活动,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2]。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在课堂活动中老师不需要为学生做演示,只需要将课前准备的微课短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还可以从互联网教学平台中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通过观看短视频的方式获取知识,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知识学习,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音乐教学品质。
(二)实现音乐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一般情况下,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在老师讲解理论知识与演奏示范中进行的,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比较局促,老师很难有机会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基本上都是围绕课本知识内容进行重复的阐述与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本内容,但是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也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时,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知识学习,学习内容及学习进度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时间上也比较宽泛。此外,微课教学视频中不仅有课本上的知识,同时还有庞大的网络教学资源,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与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选取学习内容,满足不同性格、不同等级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音乐教学内容的多样化[3]。
(三)保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微课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为教学主体的现状,逐渐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在微课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接受教学内容,同時还享有充分的自由权去选取视频学习资源,学生能够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及学习进度,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老师则根据学生在教学平台上的学习反馈信息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辅助,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合理的评价[4]。在课程教学进行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始终是围绕学生进行的,老师充当教学的指导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微课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研究
(一)通过微课创建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呵护每位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必须要采用符合学生学习特色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探索精神,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外在因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5]。
微课教学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将抽象教学内容转化为情境化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内容中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微课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许多知识点转化为图片、视频等方式,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影响,让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了解到知识,为学生创造出较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例如老师进行外文音乐曲目的教学时,学生对国外的历史背景、创造环境等不了解,不能够深入地了解到曲目的本质内涵。通过微课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将与曲目相关的民族习俗、艺术文化等知识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曲目的创作背景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对曲目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通过微课开展节奏练习,强化练习品质
节奏练习是学生学习音乐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的节奏感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有效改善学生的节奏感。节奏练习是学生建立良好节奏感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音乐素养的必经之路[6]。假如学生不能够精准地掌握音乐节奏,必然会阻碍学生音乐道路的深入发展,所以实施有效的音乐节奏练习非常必要。
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音乐知识,老师经常采用反复的教学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种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取得好的节奏练习效果。在微课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节奏练习的关键点制作成短视频,将抽象的练习内容转化成图片、视频及声音等生动的内容,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节奏练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练习效果的改善。
(三)通过微课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微课视频时长较短,每个视频资源都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学生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视频内容。老师在制作微课教学视频时也要秉承这样的原则,有目的性地提取重要知识点结合到教学视频中。歌曲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全面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将微课模式应用到音乐鉴赏教学中时,老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学内容,有目的性地规划音乐鉴赏教学内容,保证完成的微课短视频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习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与教学内容相吻合[7]。此外,微課模式的应用打破了以往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音乐鉴赏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将选取的鉴赏曲目制作成微课短视频,同时准备相关的音乐知识供学生选择,使学生集中精神,在认真聆听曲目时培养自身的鉴赏水平,逐渐建立成熟的认知及体验。
四、结语
微课教学模式是众多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微课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图片、视频以及声音等生动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为了使微课教学模式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取得教学的效果,需要从建立学习氛围、开展节奏练习和开展音乐鉴赏教学等方面进行,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开颖,王倩.布尔检索、慕课与微课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课程体系衍进、整合与优化研究[J].大众文艺,2019(10):186-190.
[2]谢旺.音乐微课的设计、制作与运用——以欣赏教学《漫游西方经典音乐》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6):14-17.
[3]郭声健.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风向标——基于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项目设置的分析[J].人民音乐,2018 (12):44-47.
[4]陈卉卉.“互联网+”跨界理念下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之管见——以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为例[J].高教探索,2016(10):91-94.
[5]赵楠.基于“微课”模式的高等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音乐创作,2018(11):178-180.
[6]张增赋.“微课”教学探索进程中高校音乐专业学业评价机制的改革研究[J].音乐创作,2018(1):189-191.
[7]尹诗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27):127.
作者简介:戴榕(1996—),女,汉族,江苏盐城人,音乐学硕士,硕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和西方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