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侗春社节的传承发展
2020-07-09杨青慧
【摘要】我国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一个民族的节日承载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天柱注溪鄉的春社节盛行于天柱注溪与新晃一带。本文通过分析注溪乡春社节的来源、形式及其发展现状并就如何传承发展给出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
【关键词】注溪乡;春社节;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029-02
【本文著录格式】杨青慧.北侗春社节的传承发展——以天柱县注溪乡为例[J].北方音乐,2020,05(10):29-30.
我国56个民族当中其中共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汇聚着本族族人们的智慧、风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是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我国各民族的节日多种多样,例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姊妹节以及贵州北侗地区的春社节等,本文主要对贵州省天柱县注溪乡的春社节进行研究。
一、注溪乡基本情况
注溪乡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注溪乡地形属北部中低山谷盆地,地势较高,地处湘黔边界,东抵蓝田镇、南接邦洞镇、西与湖南省新晃县贡溪镇、北与新晃县中寨镇相邻。注溪乡共辖两个行政村79个村小组,这里聚居的人民主要以侗族为主,用侗语交流,侗族文化相对浓厚。
二、春社节的来源与形式
相传注溪的祖先迁徙至注溪只是为了寻求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希望免遭磨难,可事与愿违,迁徙后注溪百姓饱受磨难,一是苗族起义军东下,清朝的湘兵在注溪围堵成了战场;二是湘西土匪趁机骚扰注溪,于是在“郭夏”大山上成立联防;三是祸不单行,就在那一年出了瘟疫,死了许多人,苗族义军也因此转战他地,战事消除,瘟疫闹了一年多终于停息。同治八年,有蒲溪欧阳涛,注溪秦大荣以及湖南公道村杨秀力三人,三人在防匪联防山上举行拜天地,首先庆幸战事、匪患、瘟疫的停息;其次叩求苍天保估注溪永远扫去瘟疫,叩求天下太平永无战乱,不出土匪祸害民众,保佑注溪民众恢复生产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至此以后,在得到安宁的注溪人和对美好将来的幢憬,大家决定春社这一天拜天地迎春尽情放歌,便成立了春社节来欢庆胜利,日期定于每年春社,象征迊接春天的到来。“社节”是每年逢五“戊”,它源于《劝学·岁时篇》中“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的论定。“注溪社节”的社址为天柱县注溪乡人民政府背坡上的“郭夏”(此为侗语名称),官方地名是关坪坡,当时的联防是在“郭夏”大山成立的。
欢度社节的形式各式各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忌戊”
立春以后,每逢戊日都要忌犁田、动土、挑水、挑粪、舂碓和推磨等。这是根据“一戊天地,二戊本身,三戊牛马,四戊阳春”的俗言相传而来的。相传忌戊,是求得天地神灵保佑人丁兴旺,平安幸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二)“煮社饭”
社饭是社节必不可缺的,就是社节这一天必须吃的饭,吃社饭一是一种防瘟健身,意味保佑人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要是这天没吃社饭就等于没有过这个节一样。其做法是用大米、糯米各半参和与大菜、大蒜、蒿菜、马葱加上过年用猪肉研制的腊肉,切成丁后搅拌均匀然后装到蒸米的甑子里面,用文火焖煮,煮熟后香糯可口。在社饭里是拌苦蒿菜吃是叫后人不要忘了战乱、匪患、瘟疫的苦日子,社饭里掺伴腊肉,是人们表示对好日子的向往。这便是必须要吃社饭的意义,吃社饭也有一种忆苦思甜的意义。社饭也用祭奠祖先或待客,客人来了必须用社饭招待客人,希望他们以后能够健康幸福,事事顺利。
(三)“唱山歌”
社节这天大家会先把家里的事情忙完之后,然后男女老少相约于“交棍坳”的凉亭一起对歌,最开始是为了抗匪的胜利、幸福生活的来临而歌唱,后来也作为男女青年结交的一种方式,以歌会友,从早上一直唱到晚上,有时候到晚上也舍不得离开。后来,人多之后就举行唱歌比赛,喜爱唱歌的人们都会聚集在一块进行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注溪欢度社节,人们便把歌唱比赛的地点改到注溪风雨桥上。
(四)“看斗鸟”
从古至今都有喜欢养鸟的人,特别是男性,这些热爱养鸟的人群会自发地组成斗鸟队,看看谁家养的鸟比较厉害,最初没有一个特定的场合,就在一个油菜花地上大家自觉围成一个圆圈,把鸟放在一起看看谁的厉害。这个方式与古时候的娱乐方式斗蛐蛐差不多。
除了以上这些形式之外,为了庆祝节日注溪人民与邻边人民还会一起挂社坟、舞龙、舞狮等形式来欢度社节。
三、社节的发展现状
注溪“社节”在2005年2月29日被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发【2005】27号文件批准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注溪“社节”虽然被收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注溪“社节”只盛行于注溪与新晃一带,更加上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本地人想要到外面去发展,“社节”也只有老一辈子的人比较热爱,现在的年轻人大多还不知道有“社节”这样一个节日,对于它今后的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
春社节对今天来说也更具有深远教育意义,春社节形成后天下太平了吗?据注溪街上老人杨万超的回忆,后来瘟疫麻麻症的发生,人死了无人敢抬去埋,他的奶奶就死于这个病,那年因为这场瘟疫死了很多人,老百姓祸不单行,军阀又一次烧了注溪街上到竹山一路的寨子。之后,1947-1949年湘西土匪抢掠注溪,并把坪地组寨上黄有连打死在河滩,老百姓无法平静地生活,没有办法只能逃到山上躲避。1950年迎来解放军从此注溪才迎来真正春天。注溪春社节成省级非遗意义深远,春社节拜天地,并不能得到天下太平与人民康宁,只有坚持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注溪一天一天美好,迎来美好的春天。春社节是忆苦思甜的一个民族节日,注溪不能丢掉这个节日,更不能忘了注溪的历史。
俗话说得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节日承载着民族文化,也是人民的情感寄托。笔者作为土生土长的注溪山里人,我希望我家乡的“社节”文化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知,如果再过个几十年被人弃之不管,这不是我们民族的一大损失吗?这样的后果实在是堪忧啊!到时候我们损失的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我们的民族文化。随着“四个自信”的提出,其中文化自信是源于我国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也是我们五千年来沉浸下来的深厚民族文化根源。如果我们把我们民族节日都丢弃了那岂不是十分令人悲痛吗?那我们又有什么颜面来谈文化自信?
四、社节的传承发展
注溪“社节”文化即将面对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笔者作为一个年轻人更有义务去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复兴,把民族节日文化传承发展下去,传承发展社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对网络的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媒体、电视、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轻易的上网,可以利用网络渠道来宣传民族节日文化,例如在今日头条上注册账号,然后把社节的文化发布在上面,让更多的人来注溪采风,了解注溪社节历史文化。
(2)政府对社节文化的保护及宣传。政府加大宣传力度,传播春社节的历史由来,说明社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整理资源在各县宣传,但是要尊重节日文化历史,不可以随意修改,也不可不负责任地夸大或者宣传其内涵,让社节文化更好地发展下去。
(3)让社节文化进入校园。在校园里面宣传,学生的青少年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时应该多给他们输入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識,让他们理解这些民族节日中蕴含的优秀民族精神及民族内涵,这样有利于民族节日的传承与弘扬。
五、结语
虽然汉族也有春社节,但是注溪春社节与汉族春社节是有区别的,注溪的春社节是苦难的历史,春社节是注溪人借用春社这个节气来寄托自己苦难后的憧憬。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笔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够留住春社节,守住浓浓乡土气息的优秀历史文化,希望这样的民族节日文化受到各界人们的关注与热爱,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保护我们的春社节当中,呵护我们大山深处自然、和谐、美好的优良传统,延续我们先辈宝贵的历史文脉!
作者简介:杨青慧(1996—),女,侗族,贵州天柱人,贵州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音乐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