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一乐章作曲技法分析研究

2020-07-09马天程何一波

北方音乐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贝多芬

马天程 何一波

【摘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 No.1常被人称之为小《热情》奏鸣曲,它的第一乐章内容有着充足的活力,热情洋溢,具有强烈的动感。虽然这首曲子来自贝多芬在青年时期的大胆创作,可是通过仔细的品味就能感受到音乐中还隐藏着一些紧张的氛围。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作曲技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015-02

【本文著录格式】马天程,何一波.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 No.1第一乐章作曲技法分析研究[J].北方音乐,2020,05(10):15-16.

引言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主要是典型的奏鸣曲式,其中主要是由展开部、呈示部及在线部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并且次级曲式结构还存在着规范性、清晰性的特点。本文主要是通过具体分析Op.2 No.1钢琴奏鸣曲第一乐声中的曲式、和声及相关的作曲手法,根据作曲技法中的角度和艺术思想角度分别讲述其中的独特性,给以后的作曲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一、简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 No.1

Op.2 No.1作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一首作品,又被人们称之为《f小调奏鸣曲》或者《小热情》。这首钢琴奏鸣曲是在贝多芬1802年前早期创作的音乐作品,这个作品中主要突出了贝多芬自身督导的艺术思想及精湛的钢琴写法,可是换个角度去欣赏就会从这首作品的节奏处理及小节间中显示出贝多芬没有成熟的作曲手法,体现出了贝多芬的稚嫩及在音乐中很多遗留海顿的地方或者莫扎特的影子。Op.2 No.1是作品的第一章,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奏鸣曲式[1]。其中将这种典型的奏鸣曲式有效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再现部、呈示部及展开部。而再现部又分为原材料原样出现,简单再现以及动力型再现等;也可以将呈示部合理划分为四个小部分,包括连接部、主部、副部及结束部,而呈示部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效将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进行合理对比,其中表现在调性对比、织体对比、情绪对比。展开部又可以分为三声中部型展开、合成型中部展开及插部型展开,其中三声中部主要就是以规范式典型曲式为主,而合成型中部就是以多个新材料规范曲式,插部型中部主要就是不规范的曲式。除此之外,贝多芬的奏鸣曲式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再现部中将副部主题完全回归到主题调性中。

(一)具体分析呈示部

呈示部中的主部主要就是以单乐句为主部主题,快板、f小调,由主部主题能够从弱起中进入,还可以通过右手琶音形式弹奏调音有效转换为音乐中第二小节叹息音调,左手还可以运用主和弦的原位柱式及弦织体,通过将整个主部主题中的动机清晰地描述出来,而上行琶音自身还具备着很强的冲击旋律线条,进一步体现出贝多芬的魄力和果断勇敢的性格,之后在将其转入叹息音调陈述,将自己的疑问和矛盾表现出来[2]。除此之外,整个主部主题动机中还富有很强的动力发展空间。所谓的主部主题的动机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同时还要进行深化模进、有效分离、再次模进的作曲手法更好地讲述出贝多芬在作曲中不断提出的疑问以及进一步升华矛盾的过程,将贝多芬独特的艺术思想以及在音乐中所表达的视角充分体现出来。

连接部中的调性主要是以f小调中的属小调开始的,其中主要是将主部主题动机的开头进行沿用。在音乐中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在主部主题中的材料,合理运用分离或者是拉长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转换,对所有的调性也进行转换,有效做好主部和连接之间的过渡工作。

副部主要是建立在音乐中主调的平行关系小调上,它的主体动机和主部的主体动机相互比较,副部主题动机具有庞大和复杂的特点,其中在調性变化方面更是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中主要陈述副部主题主要为乐句群中的曲式结构[3]。而副部主题动机可以将主部主题动机和下行旋律线条两者之间形成对比。可是这种对比模式和写作手法一般都保留着古典主题音乐的特点,其中还遗留着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子。

所谓的结束部主要就是通过运用终止式材料有效进行扩大和变形,在音乐中起着完美结束呈示部的作用,根据对音乐的收拢性结尾和完满终止的情况来看,这种作品在写作时依然还遵循着古典主义时期的写作方法,从来没有打破过。

(二)简述展示部的作用

可以有效在副部调性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主部主题材料进行陈述,同时还能与呈示部相互承接在一起,而动机材料还会促成展开部将其引入[4]。

在副部主题材料的基础上有效展开可以对模进不断分裂,虽然在此期间运用了副部材料,但由于副部材料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所以,可以在分裂、变化及模进中完全展开。

所谓的属准备就是极强再现部和展开部有效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一般在奏鸣曲中极为常见,一般都是根据整个乐曲的长短来决定的,主要是为了呈示部主部能够进入到再现部做准备。而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是为了给呈示部主体为准备。通过利用音乐中旋律的高低两者相互呼应对答,在材料方面及和声和调性方面做准备,最后在属和弦中有效进入再现部[5]。

(三)深化研究再现部

在再现部中,主部原样主要是再现呈示部主体,可是两者之间的力度变化还存在着很大的特点,其中再现部的主部主题的力度强度远远超出了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的力度,没有很强的矛盾冲突和疑问。

连接部会因为副部会逐渐回归到主部调上,使连接部发生一定的变化,最大化将f小调有效降低到b小调中,最终会慢慢进入到副部中的f小调中。

贝多芬奏鸣曲最大的特点就是当副部回归到主部主题调性中,然后在f小调中原样再现,同时在f小调中完满终止。

所谓的结束部为了使音乐更完美地结束,就会运用柱式或者弦织体的形式[6]。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曲调音高的关系

在音乐作品中曲调音高关系是重要的表现方法。在音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可以通过合理运用音程将音乐中的音高表现出来,音程连续进行会逐渐形成曲调的线条,我们将这种线条称之为“旋律线”。这种不同的旋律线会使音乐的形象更加丰富多彩。例如:阶梯式的上行线条一般在音乐发展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会使音乐更有动力感,更能突出音乐的紧凑感。通过分析一种具有八小节的主部主题作品时,可以根据这八小节不同的旋律,呈现出阶梯式:此乐曲中前四个小节以两个小节为一个周期要向上模进,而后两个小节的旋律线中的顶点音降B要比之前的两个小节的最高点降A要高出很大一个大二度[7]。而这个主部主题的后半截,也就是曲中的第五个小节开始一直都会呈阶梯式上升的周期直接缩短了一小节,人们在欣赏过程中会感受到音乐情绪在短时间中迅速上升,没有任何的喘息余地,就直接达到乐调试属音,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步步紧逼的效果。

三、具体分析曲种中的节奏和节拍

在音乐表演中节奏节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段,人们称之为“音乐的灵魂”。节奏节拍在音乐表演中一直处于并存的状态,其中主要是由强弱、长短以及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组织而成的。除此之外,还要将音乐中的节拍、节奏、长短及强弱等多有因素相互融合在一起,将其转换为多姿多彩的韵律,进一步为音乐形象塑造过程带来无限生机。在音乐作品中节奏节拍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弱起”[8]。所谓的“弱起”就是将乐曲由拍子最弱的一份部分开始。比如根据一个音乐乐曲来说,这部乐器的主部主题的乐章节拍就是2/2拍,一般是由二分音符为一拍,这个乐曲中的句首的音主要是处于第二拍中的后半拍,也可以说是音乐开始于弱拍的弱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音乐中的不稳定性因素,其中这种旋律一般都是由属音慢慢转化为主音,逐渐增加倾向性,导致乐曲在从一开始前就要具备诗句的动力,进而向前涌动,其中还包括伴奏部分中所采用的同样的创作方法,在伴奏中每一次的进入都必须要从第一拍中的后半拍开始,此后还要在乐曲中弱拍弱位上将其连续地弹奏出来,通过这种强拍和弱拍的相互结合将弱拍手法在听觉上的改变凸显出来,从而改变了曲种二拍子有强到弱的稳定感觉,使音乐更加动荡,增加音乐的动感[8]。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八分音符的大量使用和连续使用,将这种节奏充分贯穿于整个音乐的副部主题中,同时处在低音部的伴会在这种节奏的带动下,更好地弹出震音效果,使音乐在表演中出现低沉而压抑的情绪。在音乐中使用同样的手法,也会出现再现部和展开部之间的连接部,让音乐处在一种蓄势待发的氛围中[9]。与此同时,音乐富有的特点节奏型运用中的节奏型主要附点就是将四分音符紧接下行中形成的快速三连音,这种演奏实际效果就好比在乐曲中第一拍和第三拍之间的叹息般赢点间加入起连接作用的回音记号,使音乐的旋律变得短促而又急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所应用的作曲技巧,通过深化分析奏鸣曲中的和声、作曲手法及曲式,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贝多芬在早期期间的操作风格和特点。

参考文献

[1]朱贤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之面面观——閱读笔记之十八[J].钢琴艺术,2019(10):50-55.

[2]代昊.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 No.1中的动机材料运用[J].北方音乐,2019,39(16):75,80.

[3]林宜颖.试论贝多芬早期奏鸣曲的艺术特点——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7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16):27-28.

[4]郑超.追求自由,寻找真我  李坚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音乐会[J].音乐爱好者,2019(8):6-13.

[5]司欣儒.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No.3第三乐章曲式特征比较研究[J].戏剧之家,2019(23):78.

[6]周国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音乐形态分析[J].智库时代,2019(26):261-262.

[7]朱贤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之面面观——阅读笔记之十五[J].钢琴艺术,2019(5):50-54.

[8].“2019成都贝多芬钢琴艺术展演暨2019德国贝多芬国际钢琴大赛中国区预选”报名通道在川音开启[J].音乐探索,2019(2):55.

[9]赵鑫润.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特征——以《f小调“热情”第一乐章》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5):19-20.

作者简介:马天程(1999—),男,浙江临海,南昌大学,研究方向:音乐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贝多芬
贝多芬只有一个
贝多芬只有一个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莫言的勇气
贝多芬的故事(下)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聋子最好
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