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磁共振各有千秋,莫以贵贱论英雄
——访江苏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教授吴飞云
2020-07-09
接受了来访,吴教授介绍说:CT、磁共振(MR)是现阶段常用的2种影像检查手段,虽然磁共振检查价格是CT几倍,但它们各有千秋,只有适用与否,无好坏之分。
CT和磁共振各有千秋
CT 检查全称是计算机断层扫描,是X 射线、探测器和电子计算机的结合。其扫描速度更快,密度分辨率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X光检查的影像重叠问题,能够发现体内的一些细小病变,并能准确定位,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早期肺癌,如果肿瘤小于1 厘米,用X线拍片就很难发现,但CT 则可以发现小于1 厘米的癌肿,甚至小到0.2~0.5 厘米的癌肿也可以被发现。这样就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CT 检查对癌症的诊断和分期、判断癌症是否复发以及监测治疗效果都非常有用。
此外,CT 检查简便易行,成像迅速,脑出血、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各种急腹症和全身外伤等危重症的患者也一般优先选择CT检查。
磁共振是利用人体内的氢质子成像,不会像CT 那样产生对人体有损伤的电离辐射。磁共振是一种多参数以及多方位的成像技术,图像清晰、精细,能反映人体组织的更多特性,尤其针对软组织病变的显示,如对神经、肌腱、韧带、血管、软骨等其他影像检查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结果都能显示出来,敏感性更高。一般来说,磁共振对骨骼、关节、盆腔脏器、心脏大血管病变及全身软组织等病变都可以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过程中更具备优势。
比如,对于颅脑、脊髓等疾病,磁共振是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可早期发现肿瘤、脑梗塞、脑脓肿、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囊虫,还可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此外,在检查脊髓疾病,如脊髓先天异常、椎管瘢痕、脊髓空洞症及硬化症等,磁共振也有独到之处;磁共振还常用于腰间盘突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韧带撕裂等方面检查。是关节软骨、纤维软骨滑膜、韧带、肌腱以及肌肉改变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某些CT 扫描无法发现的疾病。如子宫、卵巢及前列腺等疾病,CT 检查无法看清楚这三个器官的细微结构,如果怀疑宫颈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基本都会建议患者做一个磁共振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莫以贵贱论英雄
CT、磁共振虽然各有千秋,但是也有各自不足之处。如CT对软组织分辨率不高,电离辐射比X 线高,不适合备孕期妇女、妊娠早期妇女及特殊人群检查;磁共振对含气组织检查效果不佳,如肺部等。磁共振检查扫描时间较长,需患者保持安静,不适合急危重症患者及精神病患者、幽闭恐惧症患者。此外,体内有心脏起搏器或金属假牙、支架等金属异物患者、妊娠三个月内的孕妇不建议做磁共振检查。再有磁共振价格高,费用是CT的几倍。
吴教授说:CT、磁共振各有其适应证和不足,不能简单地说哪种好,哪种不好,更不能以贵贱论英雄,认为磁共振最贵,就是最好的。CT 和磁共振二者都是辅助临床的重要检查,它们有时可以单独检查,有时需要互相弥补、相辅相成,方能得出的尽可能准确的报告。
CT、磁共振如何选择,医生会根据疾病适合与否、患者自身情况,包括经济条件来综合考虑。一般CT检查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且检查过程比较快,对于很多疾病的筛查比较有优势。医生多会首先建议CT检查。如果检查没有问题或是基本可以了解疾病的情况,就不必要再做磁共振检查;但如果检查出来有问题,CT无法明确,则需要磁共振来进一步明确病情。比如很多人膝关节痛,拍了CT说没事,但就是疼,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去做磁共振了,能看到CT 看不到的半月板、韧带和肌腱等问题;头晕头痛来急诊的患者,医生首先会给病人做脑CT,头颅CT 检查1 分钟左右即可完成,能够迅速发现脑出血等急性危重症。如果排除脑出血等急性疾病,怀疑脑梗塞的,又会安排急诊去做磁共振检查;而对于肿瘤,通常首先使用CT,除非该肿瘤在磁共振上表现得更好。但如果在CT扫描上看到一些不确定的东西,可能会建议磁共振进一步评估。
总之,临床疾病往往十分复杂,做CT 还是磁共振不能以贵贱论英雄,每个检查都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选择相应的影像学检查。能够选择既便宜,又准确的手段是最终的目的。
理性看待影像报告
隔行如隔山,影像学报告并不是普通人能够看懂的,所以您拿到报告单后正确的处理应该是及时找到您的就诊医生,听医生解说。
吴教授告诉我们:很多患者会遇见临床医生的诊断经常与影像报告单上的结论不一样,其实这不奇怪。在放射科“同病异影”和“同影异病”的情况很常见,即同一种疾病在影像上可以有几种甚至十几种不同的影像表现,而同一种影像表现可以出现在几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中。如“结节”、“占位”等描述性词语,既有可能是良性病变,也可能是恶性病变。所以,影像检查,实际上是影像医生根据你的临床资料和体征,结合影像的一些发现做的一个推断。有些推断是十分准确的,有些却只是一个大概,或者是一种怀疑,目的在于给你看病的主管医生提供一个诊断的线索。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尽可能得出正确诊断呢?吴教授说:影像学报告还需要医生结合病史、体征、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等众多临床资料综合考虑,最终确诊还需要依赖病理诊断。总之,影像诊断不等同于最后临床诊断,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因为影像诊断和最后临床诊断的误差感到疑惑了。
吴教授接着说:还有的患者,经常会拿不同时间或者不同医院的报告单来询问,为什么描述不一样?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其实这也正常。首先疾病是变化发展的,时间不一样,影像学的表现就可能不一样;其次不同的机器、不同的体位拍摄出来的影像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张影像照片,同一家医院不同的影像学诊断医生,文字的描述习惯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医学影像学检查是对间接征象进行疾病判断,这里面既有医生经验的区别,又有检查设备、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有一个概率的存在。
吴飞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现担任医学影像学院副院长、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头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卒中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神经头颈部疾病的结构及功能影像学,获得江苏省卫健委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两项,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