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赏瓶《笔自纵横意自闲》的陶刻艺术和人文内涵
2020-07-09鲍云耘
鲍云耘
在中国七千年的陶瓷文明之中,宜兴紫砂短短几百年的历史,可谓是后起之秀。虽然在宋代就有关于紫砂的诗句吟诵,但是据考证,目前并没有出土的宋代紫砂器具。关于紫砂最早的器型《供春壶》,也是在明代正德年间,文人吴颐山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学习,小书僮龚春在闲暇时间,根据寺内一棵千年银杏树树瘿形态捏塑而成,随后在文人圈广为流传,并把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绘画、篆刻等等艺术融合起来,成为品茗佳器和观赏雅器。在后来的岁月中,人们从对于紫砂壶的喜爱延伸到对于紫砂材质器具的青睐,紫砂文房用品、紫砂茶宠、紫砂赏盘、紫砂赏瓶等等也应运而生。尤其是紫砂赏瓶,不仅仅成为了可以盛放书卷、画卷的器皿,更是因为上面精美绝伦的陶刻艺术,被陈列在客厅或者会所里面,让人观之啧啧称赞,流连忘返。相对于紫砂壶上面的陶刻装饰,赏瓶的可利用平面更加的开阔,一般几个平面都可以充分利用,也便于创作者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陶刻技巧和才华,特别是对于陶刻专业的匠人来说,一件紫砂赏瓶里面融合了太多的紫砂艺术魅力,也成为传递中华传统文化最为有力的载体。
我的这件紫砂赏瓶《笔自纵横意自闲》是传统意义上的紫砂陶刻艺术作品。此瓶采用原矿紫砂黄金段泥为胎体,瓶身挺拔隽永,四方造型微带弧度,收拢于瓶底,瓶颈和瓶身层次分明,整体呈现出鱼的姿态,曼妙多姿,美观大方。两端还装饰有兽耳造型,更加增添了整器的庄严之感。为了充分利用瓶身的面积,我把陶刻的画面设计为竖轴的分布构图,画面由近及远层次清晰,立体感强。近处的溪水潺潺,缓缓流淌,旁边的怪石嶙峋,杂树丛生。中间则主要刻绘的是林木耸立,萧瑟舒朗之间点缀着几间房屋,居住其间,既可以听松涛阵阵,又可以观流水成趣,可谓是神仙境地。远处则是高高的悬崖绝壁,层层叠叠,气势恢宏,更加突出了景致的悠远意境,也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山水画意构图。我在刻绘过程之中,采用了以刀代笔,以刀写意,虚实结合,层次分明的技法,把中国山水画之古典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再着以颜色不同,深浅不一的色泽组合,使之呈现出山灵水动、活灵活现的特点。上面刻绘古诗一首:笔自纵横意自闲,写山随意似游山。临溪知有高人住,林木萧疏屋数间。字体飘逸,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意境悠远。很好地概括出了整个画面的内容,笔触自然流畅,宛如在山林之间随意游走一般,有缓有急,虚实相映,似幻似真,趣味无穷,让人常常心生向往,期盼也能够觅得如此境地,如诗中所写。通观这件紫砂赏瓶《笔自纵横意自闲》,器型经典大气,端庄稳重,泥料色泽靓丽,夺人眼球,刻绘布局合理、立意深远,用刀细腻,把紫砂陶刻艺术的精髓完美地呈现出来,其中的人文内涵更是中华文明的自然流露,令人如痴如醉。
《笔自纵横意自闲》
“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的隐居山水之间的体验和自然田园生活常常在古诗之中可以读到。在现代钢筋丛林、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大自然的野趣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身心的放松和愉悦,更是可以和自然融为一体,和古人相交神游,是何等的惬意。我的这件紫砂赏瓶《笔自纵横意自闲》就是有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罗万象和博大精深,凭着自己对于书法、绘画艺术的热爱和紫砂陶刻技艺的专研,形成了自己对于古代中国文人的生活、意境、情怀的感悟和理解。希望大家在观赏此瓶的时候,不仅仅关注到形式上的艺术审美,而要深入其中细细品味,体会到古人那种与生俱来的散淡和从容。
结语:中国文人雅士具有一种我们现代人无法比拟的气定神闲,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生活方式,都让我们追慕不已。在这些优美的古诗词中和传统绘画之中,清晰地体会到那些远古的人文情怀。宜兴地处江南,深受江南文化的影响,宜兴的紫砂艺人也把这份文化滋养融入他们的紫砂作品之中,用紫砂作品作为载体,从而折射出我们内心的向往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