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张守智教授学习如何收藏鉴赏当代日用陶瓷
2020-07-09摄影饶中亮
文 / 摄影 饶中亮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张守智教授不仅仅是日用陶瓷的教育家,设计家,还是日用陶瓷的收藏家和鉴赏家。我与张守智教授在长期的采访,共同出席研讨会,以及多次在大展和教授家中近距离观摩其珍藏,加之自己在这期间也开始从艺术陶瓷收藏涉入日用陶瓷收藏,耳闻目睹,身体力行,俨然是接受了一堂堂收藏鉴赏当代日用陶瓷的实操课。
总结起来,这么多年,张守智教授教授我的,就是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小批量,个性化。在缅怀纪念张守智教授的今天,重温这六个字,真是言简意赅。
日用陶瓷与艺术陶瓷之最大的不同,是其日用性。但是,早在十几年前,张守智教授从国外日用陶瓷的发展趋势中,就敏锐地发现,未来日用陶瓷的发展趋势,是日用陶瓷的艺术化特征。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家庭结构变化的趋势所决定的。而艺术化与大众化的不同,体现在日用陶瓷的生产上,就是每一个批次的产量会受到严格的管控,比如在总量确定以后的个体作品的编号。早年张守智教授出国,省吃俭用,带回的是很多价值不菲的限量版皇家用瓷。几十年过去了,其包装还是崭新如初。他说,我要为中国的日用瓷,留下一些参考资料。
怎样理解这个批量就决定了收藏的价值。张守智教授说,量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但是批量是和日用瓷特定的使用场合,特定的工艺设计,特定的人文价值相联系的。偏离了这些,这种日用瓷的艺术性就要大打折扣,更不要说收藏价值了。
张守智教授告诉我,所谓个性化,就是在日用瓷这种看似批量生产的产品形态上,能够看出或者体会出创作的痕迹。在这个意义上说,个性化和小批量是紧密相关的。举例来说,颜色釉以及柴烧工艺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窑变,艺术家本人亲手创制的具有唯一性特征的画面,在某些关键性的造型局部做一些变化,在制作过程中人为预留的手感等等。
小批量,个性化对创作者(生产厂家或艺术家)相对于批量生产其实并不容易。或者由于成本问题不愿所为,或者以前者的名义行后者之实。收藏与鉴赏家,在二者之间徘徊荡漾,成败之间,甘苦自知。今天,我们在缅怀张守智大师的同时,还能够分享他的收藏鉴赏理念,领会他的收藏品位,真是人生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