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吉林省古代建筑遗产廊道开发研究
2020-07-09莫畏陈镜宇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莫畏,陈镜宇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1 遗产廊道的背景及理论
1.1 遗产廊道的背景
遗产廊道的起源可追溯到雅各布斯、芒福德、凯文·林奇和黑川纪章等学者先后提出从城市规划角度研究遗产保护的不同理论,如“城市意象”理论、“共生城市”理论等,这些理论的提出都为后来遗产廊道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国际范围内遗产保护系统逐步完善,绿色廊道理论在美国逐渐成熟,这时绿色廊道与区域保护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遗产保护形式——“遗产廊道”,遗产廊道的提出为遗产的线性保护提供给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1.2 遗产廊道开发标准及构成要素
1.2.1 遗产廊道开发标准
①历史重要性
遗产的历史重要性可以反映出其所在历史时期的相关特征,有助于考古和历史研究等。针对本文研究的吉林省文物建筑遗产廊道,可以根据不同重要历史时期、政权的更替所遗留下来的建筑和遗址等对进行区段的划分,使每一条廊道都可以代表不同时期的历史。
②建筑或工程上的重要性
是指廊道内的遗产在形成时,是否具有本身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技术等特征。如在伪满州国时期,日本人在长春建造了“伪满八大部”作为其八大统治机构,八大部建筑风格独特,在工程上均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颜色和材料的搭配十分巧妙,在结构上也是很下功夫。
③相关资源重要性
主要是指廊道内部及周围是否存在自然资源、产业资源、经济资源和交通资源等,这些相关资源可以判断遗产廊道是否可以开发、是否具有开发价值和开发之后是否可以得到保护。
1.2.2 遗产廊道开发标准
构成要素包括空间要素和功能要素。
空间要素构成包括核心保护区、主要保护区和发展保护区,各类保护区内又含有核心保护点、主要保护点和发展保护点,各个层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本文的研究中功能要素包括建筑遗产资源、解说系统、道组织系统。
以本题目为例,遗产资源就是指吉林省范围内所有的建筑遗产以及与建筑遗产相关的一些遗产。解说系统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解说主题和解说方式让人们能够更认识到遗产廊道的内涵,如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和产业资源等。道组织系统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交通路线。
2 吉林省古代建筑遗产廊道旅游开发分析
2.1 吉林省全域旅游开发现状
2018年12月吉林省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文件中指出要想加快吉林省全域旅游的发展,我们首先要以东西两条线路为主框架,以此来带动全省协同发展,形成整体发展空间格局;其次要双向驱动,以冬夏旅游带旺四季旅游,形成全年全时段旅游格局;还需要各个部门团结协作,共同参与,统筹协调规划,以人为本;最后,要建立方便快捷的交通系统,完善全域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合理的治理体系,发挥全域旅游的全部优势。
2.2 吉林省古代城市历史发展主要时期
2.2.1 扶余时期
扶余王城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在吉林市,后期在长春市农安县,扶余国后期被分为北扶余和东扶余两部分,被鲜卑攻击而逐渐衰亡。
2.2.2 高句丽时期
高句丽国的建国者是扶余王族之人,高句丽国把都城迁都至今吉林省集安市的国内城。这一时期经济逐渐繁荣,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并形成了牧业、渔业新产业。
2.2.3 渤海国时期
渤海国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四次迁都,在鼎盛时期境内含有五京、十五府和六十二州,吉林省境内的都城分别是中京和东京,即现在的吉林省和龙市和吉林省珲春市。
2.2.4 辽金时期
渤海国灭亡后,耶律阿保机次在此建立了东真国,政权稳定后将东真国迁至今天的辽河流域。后随着女真族的崛起,辽被灭,女真族建立了金国。
2.3 吉林省建筑遗产开发价值分析
2.3.1 历史文化价值
吉林省建筑遗产反映不同时期建筑特征和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
2.3.2 艺术价值
包括民族艺术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
首先,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影响深远的主要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风情、服饰饮食和建筑风格等都各具特色,有着各自的民族艺术。
其次,不同建筑遗产的用色、配色、装修、壁画、建筑立面等都反映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是美学艺术价值的体现,也是时代艺术的体现。
2.3.3 科学技术价值
从建筑遗产中可以了解历史时期的建筑工程的相关技术,具有学习和参考价值,技术的进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3.4 社会经济价值
包括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首先,吉林省建筑遗产中蕴藏着多种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遗产作为文脉的直接载体,不仅是历史的重要鉴证,也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引领人民了解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对当今社会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其次,建筑遗产因其历史性和不可替代性,成为地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独特资源,势必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 全域旅游视角下吉林省古代建筑遗产廊道开发构思
3.1 吉林省古代建筑遗产廊道建筑构成分析
建筑遗产属于世界遗产分类中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可知文化遗产主要由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组成,本文研究的古代建筑遗产包括了以上三个部分。将文物、建筑群和遗址再进一步分类,可将吉林省古代建筑遗产分为古代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四部分组成。下表分别列举了几处吉林省各类别的古代建筑遗产。
吉林省各类别的古代建筑遗产表
3.2 吉林省古代建筑遗产分布特征
吉林省古代建筑遗产数目大、分布广,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选取吉林省综合价值最高的建筑遗产,所以主要以吉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古代建筑遗产的分布特征。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总结可知,吉林省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吉林市、通化市、延边州、长春市、四平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和辽源市,其中吉林市、通化市、延边州分布数量较其他地区比较多。就保护单位分类来看,古遗址展总数量的比重较大且各个地区基本均有分布,古墓葬存在于部分地区,古建筑与石窟寺及石刻数量最少。
3.3 吉林省古代建筑遗产廊道划分依据
根据吉林省文物总体保护格局规划总图,绘制了图1,该图反映了吉林省各时期文物在吉林省的分布情况。其中伪满时期建筑群和“一五”时期工业遗产主要分布于四平市和长春市大部分地区,辽金遗址主要分布在白城市和松原市,夫余遗址主要分布在吉林市,渤海遗址主要分布在延边州,高句丽遗址分布在通化市。
图1 吉林省文物总体保护格局规划总图
图2 吉林省文物建筑遗产廊道区段划分图
4 全域旅游视角下吉林省古代建筑遗产廊道开发格局
根据图1的吉林省文物总体保护格局规划图,对吉林省古代建筑遗产廊道进行不同主题区段的划分,如图2,可分为夫余遗产廊道、高句丽遗产廊道、渤海国遗产廊道和辽金遗产廊道。
4.1 夫余遗产廊道
夫余遗产廊道整体呈“Y”字型,廊道的核心保护区是位于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建筑群(包括大海猛遗址、乌拉街沿江古城址、乌拉城故城和乌拉街清代建筑群)和由龙潭山城、吉林文庙、帽儿山墓地、西团山遗址和东团山遗址构成的建筑群,把乌拉街沿江古城址、大海猛遗址和龙潭山城分别设定为两处核心保护区的核心保护点。阿什哈达摩崖-寿山仙人洞遗址-苏密城是主要保护区,由于余富遗址、小西山石棺墓群距离核心保护区较远且保护等级偏低,所以将其设定为发展保护区。
图3 夫余遗产廊道
4.2 高句丽遗产廊道
高句丽遗产廊道主要成“一”字型,由南向北依次是辉发城址、罗通城址、自安山城、万发拨子遗址、赤柏松古城遗址、沿江墓群、龙岗遗址群、霸王朝山城遗址、丸都山城和国内城、洞沟古墓群,而从万发拨子遗址-宝山-六道沟治铜遗址-干沟子墓群这个分支,由于遗产数目较少,且距离较远,主要作为该条遗产廊道的发展保护区。把霸王朝山城遗址、丸都山城和国内城、洞沟古墓群这三处优秀等级的遗址作为核心保护区,丸都山城和国内城作为核心保护点。万发拨子遗址及其附近的遗址、辉发城址-罗通城址-自安山城-万发拨子遗址这两部分为主要保护区。
图4 高句丽遗产廊道
4.3 渤海国遗产廊道
渤海国遗产廊道的建筑遗产类型有古墓葬、古遗址和古建筑,其中城址数量居多且等级偏高,所以该条遗产廊道解说系统的主题以渤海国时期的古城和中京遗址为主,古墓葬与古建筑穿插其中。其中萨其城址-温特赫部城址与斐优城址-龙头山古墓群-八连城遗址和渤海中京遗址-延吉边务督办公署旧址-磨盘村山城是两处核心保护区,它们的核心保护点分别是萨其城址和渤海中京遗址。渤海中京遗址-六顶山古墓群-城山子城址为主要保护区,剩下的三处建筑遗产由于它们的等级较低且距离核心保护点较远,所以将渤海中京遗址-百草沟遗址、渤海中京遗址-石人沟遗址和渤海中京遗址-和龙大洞遗址为发展保护区。
图5 渤海国遗产廊道
4.4 辽金遗产廊道
由于辽金遗址区的遗产分布较为分散,所以该条遗产廊道上的遗产并没有按照区域划分而是按照保护点划分的。城四家子城址和双塔遗址、春捺钵遗址群、塔虎城分别为三处核心保护点,清追封和硕中亲王碑、大金得胜陀颂碑、石头城子古城址分别为三处主要保护点,剩下的两处向阳南岗遗址、汉书遗址为发展保护点。
图6 辽金遗产廊道
5 结语
全域旅游与遗产廊道相结合的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开发建筑遗产廊道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都是至关重要的。分析和借鉴国外遗产廊道开发的优秀成果,总结和归纳国内外全域旅游发展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全域旅游和遗产廊道的研究必定会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