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探讨

2020-07-09莫金海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9期
关键词:评分标准优良率肱骨

莫金海

(象州县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 545800)

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和肱骨外科颈三个重要的解剖结构。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上肢骨折[1]。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发生肱骨近端骨折,但此病好发于老年群体中。此病患者可出现患处肿胀、压痛、叩击痛等症状[2]。钢板内固定术是临床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常用术式之一。本文以近年来象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探讨对其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7 年4 月至2019 年5 月期间象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病情均经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均具有进行钢板内固定术的指征,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合并有肩关节脱位、发生粉碎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有肱骨骨折史或手术史、术后随访失联或病历资料缺失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LCP 组(n=16)与AP 组(n=16)。LCP 组患者的年龄为40 ~88 岁,平均年龄为(62.89±11.01)岁;其体质指数为18 ~27,平均体质指数为(22.24±2.11);其发生骨折至入院的时间为0.5 ~8 h,平均时间为(4.22±1.30)h;其中,男女分别有11 例和5 例。AP 组患者的年龄为39 ~86 岁,平均年龄为(62.47±10.54)岁;其体质指数为18 ~26,平均体质指数为(22.53±2.24);其发生骨折至入院的时间为0.5 ~7.5 h,平均时间为(4.01±1.35)h;其中,男女分别有10 例和6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对LCP 组患者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其患侧的肩部垫高,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在其患侧胸大肌和三角肌的间隙处做一个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向两侧分离胸大肌和三角肌,充分暴露骨折端。对骨折端进行牵引复位,对结节间沟进行整复,使肱骨的两侧断端对齐,在此过程中尽量保留骨膜。用克氏针对骨折端进行临时固定。将大小适宜的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其骨折端,用3 ~4 枚锁定螺钉以加压的方式对钢板进行固定。将克氏针拔除,冲洗手术切口,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用三角巾对患者的患肢进行2 ~3周的悬吊,术后24 h 将其引流条拔除。对AP 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解剖钢板内固定术,为其做手术切口的方法与复位骨折端的方法与LCP 组患者相同,但术中需较大范围地剥离其骨折端的骨膜。待患者的骨折端复位良好后,用克氏针对其骨折端进行临时固定。将大小适宜的解剖钢板置入其骨折端,用3 ~4 枚普通螺钉对钢板进行固定。将克氏针拔除,冲洗手术切口,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用三角巾对患者的患肢进行2 ~3 周的悬吊,术后24 h 将其引流条拔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骨折端愈合的时间及其术后并发症(如肱骨缺血性坏死、切口感染、骨折端延迟愈合、螺钉松动等)的发生率。术后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患侧肩关节的功能。依据两组患者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分为100 分)的评分将其患侧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分为优、良、可、差。优:术后6 个月,患者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分>90 分。良:术后6 个月,患者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分为80 ~90 分。可:术后6 个月,患者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分为70 ~79 分。差:术后6 个月,患者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分<70 分。优良率=(优例数+ 良例数)/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

LCP 组患者术毕至骨折端愈合的时间短于AP 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及术中的出血量相比,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s )

术毕至骨折端愈合的时间(d)LCP 组1676.50±21.0482.57±25.7196.15±25.11 AP 组1674.51±25.1189.11±30.40118.01±25.89 t 值0.1991.8862.424 P 值>0.05>0.05<0.05组别例数手术的时间(min)术中的出血量(ml)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LCP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P 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3 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功能的优良率

术后6 个月,LCP 组患者中患侧肩关节功能为优的患者有10 例,为良的患者有5 例,为可的患者有1 例,为差的患者有0 例,其患侧肩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3.8%(15/16);AP 组患者中患侧肩关节功能为优的患者有6 例,为良的患者有4 例,为可的患者有5 例,为差的患者有1例,其患侧肩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62.5%(10/16)。术后6个月,LCP 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AP 组患者,P <0.05。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统计数据显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占全身骨折患者总数的4% ~5%,约占肩部骨折患者总数的26%[4]。根据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 分型法,可将此病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和Ⅵ型。其中Ⅰ型~Ⅱ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Ⅲ型~Ⅵ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欠佳,需对其实施手术治疗。现阶段,临床上常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此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时,主要依赖钢板与其骨皮质之间的摩擦力来维持其骨折端的稳定性,会对其骨折端的血运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固定的效果不够理想,不利于其骨折端的愈合[5]。对此病患者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时,不需要较大范围地剥离其骨折端的骨膜,且钢板与其骨皮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不会影响其骨折端的血运,进而可促进其骨折端的愈合[6]。另外,锁定加压钢板主要是通过螺钉与钢板的交锁结构来维持患者骨折端的稳定性,固定的效果更好。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骨折端的愈合及患侧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评分标准优良率肱骨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贵州省体育高考100米跑新评分标准制定研究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永远的格纹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高考文言文翻译四步法
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