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疾病11例临床分析

2020-07-09腾小宝张小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普通型流行病学感染者

杨 伟,腾小宝,张小华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是我国按甲类传染病防控的乙类传染病,病原体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亦可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2],母婴垂直传播或通过母乳传播尚不能确定[3]。此疾病自发生以来迅速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播散。疫情发生之初儿童病例较少,一度认为儿童不易感。但随着儿童病例报道的增多,并且有新生儿病例报道[4],COVID-19被认定为人群普遍易感。截至2020年2月24日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COVID-19病人155例,其中儿童病例11例,占7%。本文对2020年1月22日至2月24日收治的11例儿童COVID-19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为儿童COVID-19病例的早期诊治积累临床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确诊的11例儿童COVID-19病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1岁4个月至17岁,平均年龄(11.76±5.17)岁,所有患儿均符合COVID-19诊断标准[2],即有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鼻、咽拭子或痰液实时荧光RT-PCR检测SARS-COV-2核酸阳性。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点 本次研究中11例COVID-19患儿的临床资料见表1,其中有4例为武汉/湖北返乡人员,2例有湖北返乡人员接触史,4例为COVID-19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1例未追踪到流行病学史。其中病例5和6为同一家庭成员,其父亲为COVID-19确诊病人。

表1 11例COVID-19患儿的临床资料

2.2 临床表现 11例患儿有10例主要以发热和/或咳嗽收住院,多为中低热(5例),2例患儿有高热,热峰39.5 ℃。有4例患儿在病程中以干咳为表现而无发热症状,胸闷1例,乏力1例,2例患儿合并腹泻。其中病例1患儿入院时有发热、咳嗽、胸闷症状,较其他患儿病情偏重。病例8为武汉返回人员,父母为COVID-19确诊病人,但患儿无临床症状,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为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患儿6例,占54.5%,普通型4例,占36.4%,无症状感染者1例,占9.1%,无重症病例。

2.3 实验室检查 11例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3,其中2例白细胞计数(WBC)降低,3例淋巴细胞绝对值(LYM)降低,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2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5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升高,6例白血胞介素-6(IL-6)升高,降钙素原(PCT)均在正常范围,2例CD4下降,CD4/CD8均在正常范围内。

2.4 胸部影像学检查 11例患儿中有4例胸部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病变多为两肺斑片状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影,以肺外缘明显,其余7例患儿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典型COVID-19患儿胸部CT见图1~2。

2.5 治疗及预后 收治的11例COVID-19患儿均给予医学隔离,在明确诊断后根据临床症状相应给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口服、干扰素雾化、氧疗、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足热量,年长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病例8为无症状感染者,仅进行医学隔离及心理疏导,未予以药物治疗。病例1患儿因入院时临床症状明显,且CRP、IL-6、SAA升高,考虑合并细菌感染给予应用抗生素。其余9例患儿在入院后体温症状好转,并无明显细菌感染表现,未予以应用抗生素。10例有症状患儿在治疗后发热咳嗽症状好转,普通型患儿肺部CT检查炎症明显吸收,连续2次鼻/咽拭子或痰液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方可出院(采样间隔1 d)。11例患儿均预后良好。

表3 11例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

3 讨论

COVID-19是近期新发的急性传染病,加之春节前返乡潮致全国范围内播散。就现阶段流行病学调查,COVID-19潜伏期为1~14 d,多为3~7 d,人群普遍易感[2]。疫情发生后,各地政府采取各种防控措施,感染者进行医学隔离治疗,有效减少了感染的播散,但无症状感染者则可能成为潜在的感染源。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据目前病例报告[5-12],儿童病例多为家庭聚集式发病。本院11例患儿中有6例家庭中有SARS-COV-2感染者。儿童的发病率较成人低[8],患儿发病此特点可能与儿童的生理特点有关:(1)SARS-COV-2进入人体后能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的多个同源基因,在人类呼吸道细胞中复制[13],而是否儿童的ACE2受体相对较弱或者表达低下导致感染率低有待考证。(2)儿童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无病毒相关受体致儿童不易感可能。(3)疫情发生后儿童活动范围有限及家长的保护也是儿童低发病率的可能因素。

COVID-19患儿按临床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3]。在近期报告的儿童COVID-19中,临床表现多为轻型及普通型,发热咳嗽较为多见,可有胸闷、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头痛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多在1周内病情好转[3],但不乏有基础疾病的患儿会发展成重症病例。患儿疾病中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考虑与肠道上皮细胞中ACE2呈现高表达状态有关[13]。本院11例儿童轻型及无症状感染占63.6%,普通型占36.4%,无重症病例。儿童多为轻症感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儿童出现症状后及时就诊、早期治疗为儿童重症发生率低的可能因素。目前从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看,患儿的血常规检查多表现为WBC正常或降低,LYM正常或降低;CRP可有轻度升高,PCT基本在正常范围内,SAA、IL-6多有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部分有降低,患儿亦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荧光RT-PCR检测SARS-COV-2核酸在年长儿痰液标本的阳性率较高,因年幼儿留取痰液标本不易成功,优选咽拭子及肛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COVID-19普通型患儿肺部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斑片状毛玻璃样高密度影,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复查肺部CT炎症吸收良好。COVID-19治疗现在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现用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干扰素的疗效有待临床考证。在隔离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年长儿的心理疏导,良好的饮食睡眠及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综上所述,儿童COVID-19多为轻型或普通型,普通型临床表现多较轻,预后良好。实验室常规检查无明显特异性,易被漏诊和误诊。在疫区的患儿结合流行病学史应及早行SARS-COV-2核酸检测及肺部CT检查有助于早识别、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猜你喜欢

普通型流行病学感染者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重型肺炎早期预警指标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