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忆容量对即时和延时反馈的调节作用分析
——以英语口语产出中的主谓一致结构为例
2020-07-09贾璐安蕴贞
贾璐 安蕴贞
一、 引言
反馈通常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对其某一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发回的信息。 在二语习得领域,对偏误或失误的纠正性反馈有助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反馈的重要因素。 工作记忆是临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指来自短时和长时记忆的信息同时进行保存、提取和控制的记忆系统。 根据Baddeley & Hitch(1974)和Just & Carpenter(1992)等人提出的容量观,我们认为工作记忆容量的不同造成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处理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上有所不同。 Just & Carpenter(1992)提出“容量限制理解理论”,即认知需要超出个体工作记忆容量范围时,存储和加工能力会被削弱以适应个体工作记忆容量。
二、 文献综述
(一)即时反馈与延时反馈
从反馈的时间节点来看,纠正性反馈可以分为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 前者在学习者出现偏误或失误后立即记忆纠正性反馈,后者则是在整个交际任务结束后(1~10 分钟内)进行统一反馈(Quinn,2014)。
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即时反馈的有效性(Lyster & Saito,2010),而针对延时反馈有效性的研究较少。 也有学者研究即时和延时反馈对二语学习者紧张程度、交际意愿的影响(Yasaei,2016;Zadkhast,2017)。 国外有学者对两种反馈方式的有效性差异进行了研究,但并未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有学者研究认为即时反馈有效性明显优于延时反馈(Li, Ellis &Zhu,2016);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Siyyari,2005);还有学者认为二者无明显差异(Varnosfadrani,2006;Quinn,2014)。 总之,关于即时和延时反馈对二语习得的有效性研究目前尚无定论。
(二)工作记忆容量在二语反馈领域的影响
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者对工作记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如陈宝国(2010)研究了工作记忆对二语词汇学习、语法加工、句法歧义句加工的影响;闫嵘(2010)探究二语写作修改策略的个体差异及其与工作记忆的关系;徐浩(2014)研究了双语工作记忆和二语水平对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等。
目前已有学者研究工作记忆与反馈效果的关系,但多研究工作记忆与显性、隐性反馈的关系,针对工作记忆与即时、延时反馈关系的研究很少。 而反馈时间可能会影响说话人的注意力、紧张程度、交流意愿等,进而对其二语习得效果产生影响,故选择合适的反馈时间,对二语口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此外,工作记忆反映人对信息的短时储存和处理能力,对口语产出有很大影响。
本研究拟探究在英语口语产出过程中,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对即时和延时反馈的调节关系:①工作记忆容量对两类反馈的调节效果有无差异? ②若有,存在怎样的差异?
三、 实验研究
(一)实验对象
本研究被试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31 人,年龄在19~21 岁之间,英语水平基本相当(四级成绩560~600分)。 首先对被试进行工作记忆容量测试,然后将被试随机分为即时反馈组(10 人)、延时反馈组(10 人)、控制组(11 人)。
(二)实验方法
1. 目标结构
本研究选择英语一般现在时中主谓一致语法点为目标结构,因为一般现在时中,该结构体现在动词词尾的非重音粘着词素-s/es 上,出现频率很高,但二语学习者容易依靠其他线索如词汇来分析加工口头词素(Vanpatten,1990),所以在口语产出过程中,该结构容易被忽略。
2. 反馈方式
即时反馈组被试出现主谓不一致错误时,测试员紧接着在每个错误后提供反馈;延时反馈组则是在任务完成后,统一在3 分钟内进行反馈;控制组不提供任何反馈。 测试员采用显性反馈的方式对两个实验组被试进行反馈。
(三)测量工具
1. 工作记忆容量测量
文章采用Daneman & Carpenter(1980)的工作记忆广度测量方法,对被试的加工和储存信息能力进行测量。 选取42 个长度相近的中文句子,一半合理,一半不合理,并将它们随机分成包含2,3,4,5 个句子的句组,呈现间隔为3 秒。 每个句子呈现时,被试需要判断该句是否合理(处理功能),并在纸上标记答案。 每个句组呈现结束时,被试需按顺序回忆该句组中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词语(储存功能)。 每正确判断一个句子得1 分,每正确回忆出一个单词得1 分,句子逻辑判断和单词回忆的得分之和为工作记忆容量总得分。
2. 反馈效果测量
本研究从2017~2019 年英语四级口试题中选取了四套看图说话题目,分别用于热身、前测、即时和延时后测。 反馈效果通过主谓结构使用的正确率(主谓一致正确个数÷主谓结构总数)加以衡量。 考虑到研究目的在于检验主谓一致,对单词选用不做要求。
(四)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如表1 所示。
表1 实验步骤
四、 结果统计与分析
本实验数据通过SPSS17.0 进行处理分析。
为检测各组被试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对三组被试工作记忆容量的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表2)。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7849>0.05,三组被试在测试前工作记忆容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2 被试工作记忆容量的测试成绩
在所有测试任务结束后,实验组主谓一致的准确率得分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表3)。 为检验各组成绩提升是否显著,研究者针对各组被试前测与即时、延时后测成绩进行方差分析,显示即时和延时反馈效果对成绩提升效果明显(α=0.05)。
表3 前测与后测成绩方差分析结果
为考察工作记忆容量对两种反馈方式的调节效果,研究者将工作记忆容量与即时、延时反馈的相关程度统计如下(表4)。 在即时后测和延时后测中,工作记忆容量与延时反馈显著相关(α=0.05),但与即时反馈的相关性不显著。
表4 工作记忆与反馈效果方差分析结果
研究者以工作记忆容量为自变量,延时反馈组的两次后测成绩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究工作记忆容量对延时记忆的调节关系(表5)。
表5 工作记忆与后测成绩的一元线性回归结果
结果显示,在即时和延时后测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3926 和0.3061,且p<0.05。 即:工作记忆容量对延时反馈的效果存在正相关调节关系,工作记忆容量越高,调节作用越明显。
五、 讨论
(一)工作记忆容量对两种反馈的调节效果存在差异
工作记忆容量对延时反馈有显著调节作用,对即时反馈的调节效果不显著。
即时反馈存在于测试员与被试的言语交际活动中,纠正性反馈紧跟在被试所犯的每一次错误之后,单次反馈内容较少,对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和认知加工能力的要求较低。 被试接收到反馈以后,在后续的交际活动中可立即对目标结构进行修正与巩固。 此时,即使被试工作记忆容量低,测试员也会不断地对其进行纠正,被试也会获得更多的反馈与巩固机会。 因此即时反馈中,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小对被试成绩的调节作用被大大削弱。 而延时反馈的单次反馈量大于即时反馈,被试需要更大的工作记忆容量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因此,在延时反馈中,高工作记忆容量者优势更加明显。
(二)工作记忆容量的高低对延时反馈的调节作用差异
结果显示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越高,对延时反馈的调节作用越明显。
Baddley(1996)认为:“工作记忆容量的基本功能就是当不同任务竞争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时,协调、转换、选择注意目标并分配注意资源。”工作记忆容量高的被试,拥有更多的认知资源和更强的处理、存储信息能力,通过利用更多的认知资源,高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可以充分注意到口语产出中的偏误或失误,以及测试者提供的反馈。 相反,工作记忆容量低的被试在口语产出的过程中,需在兼顾语言意义和形式的同时,回忆测试者提供的延时反馈信息,缺少足够的注意资源监控语言的最终产出形式,在此情况下,低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可能牺牲对反馈信息的关注。
六、 结语
上述研究对二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本实验中两种反馈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对于较为简单的显性知识,反馈时间并不是影响习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教师可以对不同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进行不同形式的反馈。 对于高工作记忆容量的学习者,可采用集中性的延时反馈;对于工作记忆容量较低的学习者,要尽可能采用即时反馈,减轻加工难度。 最后,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样本量太小,被试年龄单一,测试工具单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