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绘清净 淡泊自然写逸情
2020-07-09王淑杰
王淑杰
《喜报平安》 刘一博/作
中国绘画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和内涵,其中,自然意象与符号,永远是精神的寄托与载体。作为一名画者,只有找到花鸟画核心将之继承并向前推进,才是出路。欣赏刘一博先生的花鸟作品,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他找到了出路,他注重的是作品中的情和势,其作品看不到一般意义上的折枝拼凑的格局,而是以原生原景的繁复布局,以情统于画内,势冲出画外,既先声夺人,又引人入胜,整幅作品不刻意追求章法,而章法自立。
长期以来,刘一博先生以花鸟为主题,探索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和精神的共鸣。分析作品,我发现刘一博先生是在承前启后与继往开来中找寻自己的艺术方向和艺术定位。他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大气、磅礴与雄浑。他强调图式章法的结构,借以营造气势和浑然风格。而在技法上均以墨色为主,在单纯中营造丰富,在朴实中营造生机,在变化中营造可能。他的作品在不失现实生活根基的情况下,赋予笔下的花鸟个性化的风格特点,用以传达自己的理想和胸襟。
在用色上,先生的作品以墨为主,极少用色,但胜过用色。疏淡和浓郁之间,疏而不淡,浓而不艳,浓淡得体。他擅长枯淡之墨、沉涩之色,又善于随意浓淡之墨不作均调,所以他的作品中墨象既丰富又自然,既酣畅淋漓又朦胧苍润。同时,又融入飞白之笔,干枯有力,为画面增添拙朴之韵。中国花鸟画以色见长由来已久,但离开白宣依托就过于炫耀自身,或与墨相左不入墨调就略显俗气。而刘一博先生的作品虽然以墨色为主,却让人看不出低沉或者灰暗,相反一派生命欣欣向荣的场景。
《金秋》 刘一博/作
正因在用色上的笔墨个性,使得他的作品看似安静的画面,实则充满了生命的激情与力量,这些景物与背景之间互为调谐,是画面满而不僵、多而不乱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墨色对比反差,还是线的疏密安排都有一种得自天然而又精心设计之感。这种密和满、博而精的布局和语言形式极具艺术张力。作品中大面积多层次的图式结构除了物象之间的位置经营以外,更关键的就是色彩的处理。
黑白相间,疏密得当,所以先生的作品总是给人以独特的纯朴面貌,在这里没有约束,一切都按着自然随意的方式存在着、生长着,也许是深思熟虑的布局,也许是漫不经心的点染,但各有各的特色。并由它们组成一幅丰饶多彩多姿的画面,说是画面,但给人的感觉是生动的、立体的。这份生动是自然万物,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即使经历风雨依然生机无限,依然博大和壮美。先生多年来笔耕不辍,从茂密、葱茏、繁复中去找寻生命的节奏,生命的品位与乐趣,还有那份抱璞归真的情怀。
绘画艺术的本质在于情感表达,它是人情感表达的一种媒介,是一种表达某种相对自我精神状态的载体。透过先生的画作,我们不仅能读出画家的性格和品质,还能读出他的情感和心境,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见生机、淡泊、恬静等美好。一幅作品要画得引人入胜,必须借“物”寄情、缘“物”写心。首先画家要将主体精神寄托于画笔和笔下之形象,在表现画家无限的情思的同时赋予作品艺术美。
以“静”动人是刘一博先生作品的一大特点,这里的静,是自然万物呈现出的静听天籁,宁心养神的美好,是画家笔墨素雅以墨为上呈现出来的“净”美。是一丛幽篁在微风中摇曳,几株棕榈在晨曦中舒展,几只珍鸟在苇塘中或者枝头静眠栖息的恬淡之境。是画家以静观动,以静表动,无论是风动还是叶动,画家心自不动。这种表达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表述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观复”理念。这也是刘一博先生作品所要追求的。因为这样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中有了更大的自由,他能把自然界中的那些真实场景的生命气息和生存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理解,传达了一种自然万物和谐相生、天人合一的境界。
《葡萄》 刘一博/作
意境不是制造出来的,意境是思想,是修养,是形而上的文化内涵,它和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作品中画面繁复,细笔勾勒其叶,墨填其色,珍禽悠然自得地栖立于枝杆之上,形态悠然,活灵活现,衬托着整体纷乱而有序的叶片。他还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墨色之间过渡自然,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他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因此他的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鲜活多姿,生动可爱,情趣盎然。摆脱了一般花鸟画的僵化程式,而是潇洒中带着恣肆,恣肆中蕴含着一种真实感人的蓬勃生机,使观者仿佛置身在熙熙攘攘的植物天地,感受艺术家心灵上的那片花香。
与其说,刘一博先生是把花鸟作品放回大自然的怀抱,在自然中提升艺术,在满而密的构图中,以极鲜明而柔和的设色,再现了万木争荣与各种花卉的独特神采,使画面幽静深远的同时充满一种鲜活的生命力;还不如说,是先生宁静致远、淡泊自然,彰显着天然的生生不息的对生命的体悟以及对生命对自然诗性的赞美的同时,也构建起自身的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