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合情推理 探究等式规律
——基于学习经验的《等式的性质》教学思考与实践
2020-07-08
等式的性质是等式固有的一种规律。一般的教学形式是通过观察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包括成倍增加或减少)相同质量的物品,而天平依旧平衡的现象,把它们转化成等式,再类比等式中的变化,逐步概括出等式的性质。这样的教学过程,虽然规范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但是也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否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自主从一架天平中发现不同的等式,再依据所积累的等式,推理发现等式的两个性质?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对《等式的性质》这一学习内容与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与尝试,设计开展下列教学环节,收效良好。
一、探究交流,合作学习
1.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等式的性质》。等式有哪些性质呢?我们借助天平来探索。想一想,怎样让天平保持平衡?
生:左右两边放上相同重量的物品。
师:看,现在天平上放了什么?如果花盆用a表示,花瓶用b表示,怎样写出等式?
生:a+b=4b。
师:如果要将左右两边物品发生变化,但天平依旧保持平衡,你有什么办法?
生:同时放上1个花瓶。
生:可以在左边放上1个花盆,在右边也放上1个花盆。
师:刚才两名同学表达了他们的想法,其他同学的想法是怎样的呢?如何用等式表达出你们的想法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按照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2.交流汇报,积累经验。
生:在天平两边同时添上1个花盆,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为:a+b+a=4b+a。在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添上1个苹果,天平依旧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为:a+b+c=4b+c。
生:在天平左右两边同时去掉1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现在的等式是:a+b-b=4b-b。在天平的两边分别加上1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现在的等式是:a+b+b=4b+b。
生:我们小组一致发现: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或物品),等式依然成立。
3.学生补充,引发思考。
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在天平两边同时添上2个花盆,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为:a+b+2a=4b+2a。
4.教师引导,规范表述。
师:(指板书)我们写出了那么多的等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等式两边同时加或者减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
生:(众)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
师:一起把我们的发现说一说。
【思考:五年级学生对等式性质的思考过程感到比较抽象,需要借助一个形象的模型——天平作为支撑。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提问、激发兴趣,再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在自主尝试与直观描绘中体会“天平两边同时添上或去掉同一重量的物品,天平依旧保持平衡”。思考与交流时,指导学生有效进行合情推理,在理解多个举例情况均成立后,发现等式规律,概括等式性质1。】
二、大胆猜测,亲历过程
1.迁移经验,猜测验证。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画图、写等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了等式性质1。数学上,有没有等式性质2呢?猜一猜。
生: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
师:(出示性质2)真的会成立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
2.交流汇报,验证猜测。
师:谁愿意来交流?
生:我在天平左侧放2个苹果,天平右侧放1个西瓜,天平保持平衡,苹果用a表示,西瓜用b表示,等式为2a=b。再在天平左侧放4个苹果,右侧放2个西瓜,天平左右两边加上同样质量的物品,依旧保持平衡,等式为2a×3=b×3,6a=3b。
生:我先在天平左侧放上4个苹果,右侧放上2个西瓜,这时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为4a=2b。接着,我将左边的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去掉其中的1份,再将右边的西瓜也平均分成2份,去掉其中的1份,天平依然保持平衡,等式是4a÷2=2b÷2。
3.学生补充,完善提升。
师:你还有不一样的式子吗?
生:8a=4b,8a÷2=4b÷2。
生:3x=9y,3x÷3=9y÷3。
……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勇于猜想,乐于验证,得到了等式性质2是成立的。把我们的验证成果读一读。
【思考:学生在第一教学环节中借助天平直观图独立思考与举例,进行合情推理,逐步概括得到等式性质1。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不仅探究了数学规律,而且积累了数学探究的经验,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大力倡导与推行的。第二环节教师利用学生概括等式性质1的学习经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归纳等式性质2,再启发学生正向迁移学习方式,尝试用多个举例解释与验证等式性质2。】
三、性质应用,拓展提升
1.利用等式性质解决问题。
生:等式右边150×3等于450,根据等式性质,右边乘3,等式左边也要乘3,所以是9t。
生:等式左边5个排球除以5,等于1个排球,根据等式性质,等式右边也要除以5,所以是5个小足球。
师:看来,同学们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了不少问题,学得不错。
2.根据等式性质判断。
如果字母a=b,下面正确的等式是( )
(1)①a+2=b+3 ②a-x=b+5 ③3a=b+b+b
师:看大家的选择情况,出奇一致。你们为什么都认为第3个等式是对的?
生:因为a=b,3a=a+a+a,也就是b+b+b。而第一选项,a+2=b+3,左右加的数不一样;第二选项,a-x=b+5,左右加减不同,数也不同;所以只有第三选项的等式是正确的。
(2)①a=2b ②a÷c=b÷c ③a÷7=b÷7
师:这一题,选②、选③的都有,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组内同学。再来选一次。
师:从大家选择的情况来看,有不少组的同学都修改了选项。通过讨论,你的想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原来我选择的是第二个选项,但经过讨论,我觉得第三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a÷c=b÷c,c有可能为0,当c为0时,等式不能成立。而a÷7=b÷7,等式左右两边同除以7是可以的,所以选项三才正确。
师:(小结)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修正了自己的答案,看来数学学习就是需要这样的认真细致与相互切磋。
【思考:本环节属课堂第一层次的练习,旨在检测学生对等式两个性质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应用性质求出等式的一部分,并能规范表述解题的依据;第二题利用智慧课堂中的遥控器,即时呈现学生的选择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第一次按键选择中有16位同学答题错误,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利用组间合作、同桌互助的学习形式进行讨论,第二次按键选择中43位同学均答题正确。课堂教学中,需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指导与提升个别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
3.利用等式的性质拓展应用。
师:一道趣味数学题,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试一试,把相关等式记下来,做完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介绍你的方法?
生:我用等式①减等式②,得到△+○-(□+△)=33-27,○-□=6,记作等式④,○+□=30,左右两边同加上30,等式还是相等的,2个○=36,再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2,得到○=18。然后在等式①中求出△,在等式②中求出□。
师:[指着△+○-(□+△)=33-27]为什么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生: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左右两边减去同一个相等的量,等式两边依旧相等。
师:是的,两个等式的左边减左边,就等于右边减右边。
师:谁还有不同的思考方法?
生:我把三个等式的左边都加起来,右边也都加起来:△+○+□+△+○+□=33+27+30,就得到了2(△+○+□)=90,△+○+□=45,再根据这个等式和等式①,可以求出□;根据这个等式和等式②,可以求出○;根据这个等式和等式③,可以求出△。
师:2(△+○+□)=90,△+○+□=45,这个等式怎么得来的?
生:利用等式性质2,左右两边同时除以2,等式仍然成立。
【思考:本环节属课堂第二层次的练习,一题多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度与多样性。教学时,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记录步骤,再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规范表述,最后进行集体反馈。通过上述环节,旨在培育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体会数学表达中的优化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本节课,在教学中利用智慧软件实现组际交流、组间互补,设计有层次的练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联想、类比等活动发现规律、猜测结论、进行验证。组织学生发现等式性质的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合情推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