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0-07-08吴晓娟
吴晓娟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病、心梗死、炎症等引起的心肌损伤,从而造成心肌功能和结构的改变,最终出现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的情况。随着我国人口的普遍增长,老年人口的趋势逐渐明显,老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越来越频繁。慢性心力衰竭是在持续存在的心理衰竭状态下出现稳定、恶化或失代偿的现象。慢性心力衰竭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加护理的模式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效果[1-3]。若不及时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规范、准确的治疗便会使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加重,因而出现社会功能降低、生活质量水平下降的现象。本次研究主要探究优质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以寻求治疗及护理效果更佳的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院患者进行此次研究调查,并将7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5 例)和参照组(35 例),研究时间为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其中参照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在41~74 岁,平均(55.26±3.25)岁;研究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在42~76 岁,平均(56.18±3.69)岁。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可知,P>0.05,两者无明显差异,且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正常的休息及护理方案,嘱咐患者遵照医师医嘱服用药物,讲解必要的注意事项;实时监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时记录尿量。
研究组实行优质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护理措施为:①组建合格的优质护理小组:优质护理小组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护理知识及方法,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必须丰富;对患者有耐心,对工作任务保持细心、专业的品质等[4]。选择领导能力强的护理人员为护理小组长,合理分配其他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1 名护理人员护理3 位患者,并做好对应的记录、整理工作,每日进行报告及商讨。②病情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情变化需要实时进行观察,避免发生急性突发事件。护理人员必须详细了解和掌握护理的3 位患者的病史,及时制定适合每位患者的护理方案,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③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住院起便经历多种情绪变化,伴有焦急多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加之陌生的治疗环境更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因此需要及时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影响治疗及护理效果,增加心理负担等。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每位患者不同的情绪找寻合适的疏解方法,及时予以疏解,多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阶段性的情绪压力,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降低患者的恐惧感和紧张感,使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态进行后续的治疗及护理,强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5-6]。④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适宜的饮食方案,控制液体、总热量的摄入,限制钠盐的摄入,饮食清淡少盐,避免辛辣、凉性食物的摄入[7]。
1.3 观察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评分和治疗依从性,心力衰竭评分分为护理前后的评分标准,参与评分21 个维度,分值在0~5 分,分值越高恢复越好,分值与效果呈正比;治疗依从性分为3 个维度:良好生活质量、疾病认知度、治疗规范性,分值在0~5 分。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7.0 软件分析、处理,用t 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治疗依从性明显是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依从性 分)
表1 治疗依从性 分)
组别 例数 良好生活质量达标 疾病认知度达标 治疗规范性达标研究组 35 3.40±0.19 3.61±0.13 3.52±0.14参照组 35 2.13±0.09 2.07±0.08 2.01±0.07 t 35.737 59.686 57.072 P 0.000 0.000 0.000
2.2 心力衰竭评分
依据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可知,心力衰竭评分的对比数据形成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如下。
研究组与参照组例数均为35 例,护理前心力衰竭评分:研究组(61.27±8.59)分,参照组(59.87±7.96)分,t=0.707,P=0.481;护理后心力衰竭评分:研究组(84.67±12.26)分,参照组(72.15±11.03)分,两组数据形成明显差异,t=4.491,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疾病发展来的,一般如果患者患有心脏疾病却不及时采取可行性的治疗便会使心脏病逐步发展成心力衰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慢性心力衰竭常见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案由专业医师制定并实施,并在治疗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干预模式,以便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心力衰竭评分。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疲惫乏力、呼吸困难、体液潴留、运动耐力下降等;慢性心理衰竭的危害包括:影响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病情严重者直接威胁生命安全,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8]。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恢复效果的意见不仅仅局限在药物治疗和优质护理中,还可制定规范的饮食食谱和运动训练等积极促进病情转归[9-10]。本次研究将优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研究组对疾病的认知度及治疗规范度、良好生活达标情况均高于参照组,对比结果相当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参照组护理后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评分对比,明显是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两组评分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能强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并积极促进患者病情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