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2020-07-08樊晓娟
樊晓娟
(山西运城市第一医院 眼科,山西 运城)
0 引言
青光眼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闭角型青光眼属于有症状类型的青光眼,在早期会出现眼胀、眼疼、头痛等不良症状[1]。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是因眼球前房角关闭,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所致,可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一般情况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较急,相关症状较为明显,存在明显的视物模糊以及胀痛感,并常伴随头痛、恶心等症状。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没有明显的不良症状,仅存在轻度视物模糊,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最终造成患者失明。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并发白内障,情况则会更加危急,更易导致患者失明。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00 例,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探析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00 例,2016 年6 月至2018 年1 月接受治疗的100 例患者为对照组,将2018 年2 月至2019 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 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有男性62 例,女性38 例,年龄41~79 岁,平均(61.58±5.69)岁;观察组中有男性60 例,女性40 例,年龄40~79 岁,平均(61.60±5.7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无其他严重疾病;(2)患者相关症状符合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以及其他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2)患者存在严重心、脑、肾、肺部功能疾病的患者;(3)其他不适宜参加此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行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与患者眼球上方选择角膜缘作为基底制作结膜瓣,月形隧道刀切割巩膜瓣,面积为4 mm×5 mm,穿透巩膜瓣最下层至透明角膜缘1 mm 处,划出月形隧道切口,保证巩膜瓣两侧切口为口袋形状,于口袋状巩膜瓣下切除深层巩膜,并以相邻部位作宽,切除周边基底虹膜。最后选用10-0 缝线,间断缝合巩膜瓣两角。观察组则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患者行眼部表面麻醉,右眼于颞部、上方,左眼于鼻上方做宽度3.0 mm 的隧道式透明角膜切口,选用前房穿刺刀于3 点方位透明角膜缘做辅助切口,将黏弹剂Healon 注入前房内使其充盈,并进行直径为5~6 mm 的连续环形撕囊,囊膜下充分水离后通过Geuder 超声乳化仪乳化晶状体核及部分皮质,功率设置为40%~50%,负压吸引为150~200 mmHg,分块吸除后用自动抽吸系统清除残余晶状体皮质,然后在前房及囊袋内注满黏弹剂,植入Sensar AR40e 人工晶状体,调整晶状体进入囊袋内,再吸净前房及囊袋内的黏弹剂并用水密封角膜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以SPSS 18.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关闭范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相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得到一定改善,并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前房角关闭范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结果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结果
最佳矫正视力 眼压(mmHg) 前房深度(mm)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0.19±0.08 0.82±0.21 38.92±8.14 10.35±3.65 1.85±0.21 3.42±1.04对照组 0.20±0.09 0.61±0.18 39.01±8.16 15.51±4.01 1.83±0.22 2.48±0.82 t 0.831 7.593 0.078 9.516 0.658 7.098 P 0.407 0.000 0.938 0.000 0.512 0.00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房角关闭范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房角关闭范围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00 256.45±18.32 79.65±10.58对照组 100 252.62±17.60 185.46±15.43 t 1.508 56.556 P 0.133 0.000
3 讨论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对视神经、视功能的损害[3]。该疾病可以分成三大类:(1)原发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继发性青光眼;(3)先天性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青光眼类型,该疾病主要是因眼球前房角关闭,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所致。该疾病按类型可分为两类: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旦该疾病急性发作,常导致患者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仅能见眼前指数,更有甚者仅能看见光感。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角膜水肿、充血、瞳孔散大、晶状体改变、失明等。此外,一旦患者并发白内障,更加大了患者失明的几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通过手术,可较好地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视力,可有效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但传统手术方法在使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难以较好地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则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所提出的有效治疗方法。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可较好地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相关症状。为了验证该说法的准确性,本次研究以分组对比的方法,选取我院200 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探究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关闭范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相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关闭范围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并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较好地反映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作用。
综上所述,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中,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及推广。